成都那场车祸,刷屏了,我一直在想没完。咱们这行,看得多了事故,也见过形形色色的车。具体说,天府那起,光是救援师傅找门把手就耽搁了近3分钟,这时间,能救多少命?我问了个朋友修车的孙师傅,他说:现在很多新车那把手,设计真是花哨过头,完全没考虑实用性。我倒不是说颜值不好,但人命摆那儿,真得秉着简单粗暴。
说实话,我自己车还是手动挡的,除了偶尔堵车,开起来挺费劲,别人都说换自动吧。我倒觉得手动挡有好处。举个例子,上个月跟客户去山路试驾,那路弯多坡陡,手动挡让踩两脚油,挂个低档,刹车和油门更灵活。记得有次,差点把油门当刹车踩了,幸亏挂着二挡,不然就是泡汤的节奏。你说这事儿多幸运?同行同价位自动挡车,遇到紧急情况反馈慢半拍的不少。
顺带提一句,虽然我刚才那话有点大,毕竟自动挡技术不停进步,市面上高端自动变速箱换挡也比六年前流畅多了,差别不会那么大。这就像研发里调节和供应链的博弈:一个设计再好,如果供应链跟不上,弄不好就成摆设。所以,选车时先看看配套链是不是靠谱,有多少车主反馈小毛病,多半能反映研发流程和质量控制得如何。
小插曲:我上周去4S店,看新款SUV,同事跟我聊起那隐藏门把手,碰了几回刮了油漆,维修费一上千,他说那设计只适合展厅,不大适合日常用车。我翻了翻笔记,那车倒是卖得还挺火,保守估计,买这车的人群以30-40岁年轻家庭为主,日常通勤加周末出游频率高。如果真出事,车内乘客常是家人,想想救援迟缓的后果,有点后背发凉。
再说我的一个小算盘,粗算一下:普通家庭一年油费大概6000-8000元,自动挡平顺省油不假,但维修成本平均高个20%左右,尤其变速箱维修。手动挡虽然费点心,但维护简单,费不到自动挡修理费的三分之一。换句话,如果不着急换车,买手动挡实际上是一种长期安全投资。但这只是体感估算,样本少,人家数据或许更精准。
对了,你们到底觉得,手动挡的学曲线是不是门槛?老实讲,我之前觉得麻烦,现在反而觉得多点操作惯,更安全。手动挡那种踩离合、换挡的复杂动作,让大脑保持警觉,注意力不容易飘。我跟客户说过这个,TA当时不以为然,我现在觉得,是我之前没看透其中的细节。开自动,手上松了,脑子容易开小差了。
说句偏题的,昨晚我还在想,为啥晚上开车那么累。其实不是车的问题。是人体生物钟在作怪。疲劳驾驶别说车多复杂,哪个车型给你配上了多巴胺呢?现在不少人八九点下班后,惯拿车随便跑跑,但10点过后,身体警告就开始响了。咱们这行的人都知道,晚上车坏了求救也难,信号差的地方多。好奇你们晚上开车时,心里有没有一丝害怕?
这不止是一台车的问题,涉及到整个供给链。比如那款隐藏门把手的车,出厂供应商偷工减料一环,导致门把手材质易脆裂。研发部门为了花式设计,硬要突破传统工艺限制,最简单的一个门把手,也玩得太复杂了。这就像供应链里的牛皮藓,表面光鲜,内部漏洞多,连4S店都头疼。
说回我自己,明年想换车,计划买手动挡。很多人觉得现在市面上手动挡车少,可我倒觉得,咱得把眼睛睁大,那些还在卖的手动挡车型,其实哪个更靠谱,哪个供应链稳定,要去好好掂量。我看上两款紧凑型SUV,价格差不多,但配置差距明显。销量好的那款供应链更成熟,零件耐用,备件供应更快,关键时刻维修能快点解决问题。这也是一个和客户谈车时常挂嘴边的事情:车不怕买贵,就怕零件买不到。
额,这段先按下不表,但你们听说过把供应链比作人体的血脉流动吗?车子就像人体,零部件是各个器官。不流通了,迟早出问题。就这么简单。
对了,想问问大家,遇到紧急情况,你们会怎么开车?特别是堵车、弯道多或者夜间环境恶劣,你们是更信手动挡的控制感,还是自动挡的轻松?互相说说经验吧,别光看数据和配置单,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还有个小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相册,注意了天府那起事故现场,车体残损集中在后门区域,救援人员在门把手那愣了一阵。划掉这种花里胡哨的设计,未必就是真没品,而是救援方便性上大加分。
车这东西,真的不能只靠眼缘,更不能拿操作便利当命根子。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