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这个钱值吗?”记者会上有人问张兴海,他没直接答,反而说什么“坚定支持智能化平台”,还谈三年问界百万销量目标,听起来像许愿池里扔硬币,水面一圈圈波纹,没人知道最后能不能捞出金鱼。
2025年3月31日,这一天被写进协议,赛力斯必须把最后一笔钱(34.5亿)打过去,才算结清,前两笔也不小,23亿和57.5亿,三次付款,像分期买房,条款写得明明白白,谁也别想赖账。
“赛力斯动作不算快,”有人在朋友圈里发,“去年12月长安汽车就已经官宣进场了,阿维塔成了先锋队。”这话里有点酸,像是旁观者的无奈,毕竟机会不是天天有,谁资金到位谁就先上桌。
引望这家公司,2025年1月16日才注册,10亿资本,主营业务——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控、车云、车载光,听起来像是未来世界的拼图,拼得越多,话语权越重,谁都不想做小弟。
“你说华为怎么想?”我试着自言自语,答案一半藏在余承东的公开发言里,另一半只能猜,华为要做平台,不想只靠自己吃独食,于是拉来强壮队友,薅资源、扩朋友圈,让引望变成行业大本营。
又有人悄声说,阿维塔拿到10%股份那会,长安汽车就说还给自己预留了20%股份,最后先让阿维塔吃一口,剩下的看后手,股权像麻将桌上留的底牌,谁都不敢一次性全摊开。
2025年春天,赛力斯董事张兴海终于进了引望董事会,名单上还有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长安的朱华荣、余承东,阵容像拼接式拼图,谁都不肯缺席,怕被甩在智能汽车的时代后面。
“我们是不是也能进来?”有观众问,“以后还会对外开放吗?”答案从徐直军嘴里飘出来,说后续还会继续引入战略伙伴,大家一起做大蛋糕,翻译过来就是:别急,还没完,门没关死。
这一年多,双方来来回回,协议、公告、工商变更、董事会会议,全是流程,背后其实是利益的拉扯,有人说理性,有人说情绪,事实是:每一分钱都没落地之前,谁都不敢拍胸脯说稳妥。
细节有时候比数字还扎眼,比如2025年3月工商变更那一天,深圳天气转暖,股东结构在系统里一键刷新,赛力斯和阿维塔的名字终于并列出现,华为那一栏由100%变成80%,这不是冷冰冰的转让,这是权力的重新分布。
车圈同行在茶水间小声感叹,这场交易像一场持久拉锯战,谁都想做主角,谁都怕被边缘化,115亿不是小钱,背后是未来十年智能汽车的想象力,谁能笑到谁能率先掉队,没人敢断言。
采访中我曾问过一位赛力斯内部员工,他说其实内部人也压力山大,毕竟和华为合作,要跟得上节奏,不能掉链子,外界只看数字,没人关心那些加班到半夜的产品经理,和会议桌上一遍遍推敲的PPT。
换个角度看,华为主动释放股份,不是无奈退让,更像是主动谋局,做平台的,永远要有盟友,单打独斗只会被时代吞噬,赛力斯和阿维塔只是第一批,后面会不会有小鹏、理想?没人说得准。
这场大交易到这里好像尘埃落定,其实只是局部完结,新的故事刚刚开始,赛力斯的钱花出去了,能不能买到还得看问界能不能真卖到百万台,还是说,只是一场豪赌,谁都在等下一个“爆款”。
张兴海说要三年问界百万产销,余承东说要让引望成为行业开放平台,这些话现在听着都像口号,能落地多少,谁心里都没底。
我看着工商变更那天的天色,南方春风刮过,楼下饭馆还在卖肠粉,赛力斯和华为的故事像刚刚翻篇的小说,下一章写什么,谁都说不准,这决定看起来理性,但情绪从不买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