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英国扩张,海豹U热卖,工厂本地化提速

比亚迪在英国最近这波操作,说是“热火朝天”都嫌形容得太轻了。伦敦牛津街上,一辆红色双层巴士刚停好,三辆挂着BYD标志的海豹U(Seal U)就齐刷刷地过来了。摄影记者瞧着街上的中国车越来越密集,想必都犯嘀咕:中国制造,到底是怎么喝了什么神仙水?9月单月,11271辆,比亚迪就这么把英国变成了它海外最大的舞台。

比亚迪英国扩张,海豹U热卖,工厂本地化提速-有驾

去曼彻斯特展厅大致感受一下,比亚迪的热度不是盖的。负责销售的汤姆领带都扯松了,展厅玻璃门上贴着“无现车”告示,顾客全都跟赶庙会似的涌进来——备忘录上显示,仅仅星期三就有三十七组客户来看车,其中二十九人点名要试驾Seal U。连现场订车缴定金都不稀罕,有对老夫妻,信用卡一刷就准备下周提车。

普通英国家庭的车主也感受到比亚迪的“实惠”。伯明翰的伍德把Seal U停在自家花园,后备厢塞进去刚买的婴儿车。他说这车比同级福特Puma还多出十厘米宽度,后排两个安全座椅毫无压力,还能直接省三千英镑。邻居摸了摸车门,直接来一句“这价儿可不一般”,省下的钱够请四次清洁工了。

英国汽车协会看着报表上纯电和插混销量齐头猛进的红箭头,得承认现在英国电车市场就是中国品牌的主场。协会的劳拉认真看了半年数据,叹口气:“用车痛点都被比亚迪精准拿捏。”插电混合动力的火爆程度,比纯电又多出一截儿。

最有意思的是,比亚迪的新车走英国关口那关税栏一直是零,这操作让他们能把海豚车型的价格压到两万六千英镑,比竞争对手特斯拉Model 3便宜了将近两万大洋。于是,刚上市就被抢空,消费者都实在。

比亚迪在英国的扩张速度也是让人咂舌。从最早的十四家店到第百家店只花了一年九个月。合作的Pendragon经销商,还专门改了生产线,把右舵车型的转向手感做得和本地车主习惯一毛一样。

反观特斯拉门店,有点像“身在曹营心在汉”。海报换了三次,“直降八千英镑”的促销字眼越写越大,但七月只卖出去不足千辆。看看比亚迪随便一个月的销量都吊打一群人,《金融时报》说得直接:“特斯拉还在算价格,比亚迪已经开始铺服务网了。”

伦敦公交公司车库里的比亚迪电动巴士排成长龙。2013年进来的头一批车还在用,刀片电池的新款巴士充一回电,能绕伦敦市区跑足八圈。司机最中意的是那个窄路转弯系统,别的电巴士人家愣是开不进去,小巷里的派头就靠它了。

电动汽车还带火了英国的国家电网储能站。比亚迪的电池组稳定嗡嗡运转,容量1.8吉瓦时,撑两万户家庭一周供电一点问题没有。技术主管拍着设备壳子说:“一台用三年,从来没掏过腰包买维修件,投标咱优先考虑比亚迪。”

比亚迪的“安全感”也开始在当地扎根。爱车族格雷夫用抹布把自家海豹标擦得透亮,Euro NCAP五星评级贴在玻璃最醒目的位置。他原来还有点瞧不上中国制造,直到雨天试驾,一次声控天窗反应比他朋友开奔驰还快,瞬间“真香定律”降临。

刚预售的SEALION 7 SUV也是“风头正劲”,百公里加速只需4.5秒,首批二千张订单里,七成买家备注说“之前开宝马X3”,好家伙,这不是给德系车来了个下马威。工程师团队正在加班,为英国本地选用的导航系统调兼容性,估摸是要一口气把体验拉满。

而匈牙利新工厂地基已经打好,明年一产能释放,英国买车交付期能缩短两周,关税加不加都不怕——还有整整25%的成本优势。瑞士银行的研报干脆用了加粗黑体:“比亚迪在改写规矩。”

最接地气的是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前,比亚迪海豚和特斯拉Model Y并列充电,车主们聊着自家充电速度,国家、品牌早就不再是主要话题,谁快谁爽才是王道。

比亚迪这波,在英国的电车热不只是天上掉下的“幸运”。是公交司机每天风雨无阻地开认真,是储能工程师日夜调试设备的“死磕”,是每个销售顾问把客户的喜好记得明明白白。比亚迪的火热,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

说别人是“弯道超车”,其实就是把那些最扎实的细节一点一滴做成了“新常态”。欧洲人认牌子更认体验,英国老牌市场换了一把新风,比亚迪靠的不是出风头,是真本事值这个价钱。

全英市场让比亚迪成为中国电车走向全球的“亮剑”。下一步还有匈牙利工厂和更多新车型,电池技术和售后服务把路铺得妥妥的,从伦敦街头到郊区服务站,都是一道当代中国制造的风景线。

比亚迪的这股劲头,英国人有点招架不住。以前讨论“买国产还是德系、日系”,现在直接变成“买便宜点还是买更舒服点”。塑料感低、配置高,价格还合理,已经不是偷着乐的便宜货,而是有面子的好货。

从售后到服务,比亚迪铺网如同细雨无声。店面密集、供应链齐全,那种只靠广告把人哄进来的玩法在英国已经不灵了。好用才是硬道理,百家店就是百个说服力。

“拼价格”这路子大家都玩过,但终归不如“拼体验”。比亚迪的用户,买到手的不仅仅是车,还有真正会帮你解决问题的管家服务。英国人原本最怕售后难、配件贵,现在买比亚迪连小配件都不愁,关税、保养都能降到最低。

连英国国家电网都认可比亚迪电池的稳定性,这种“工匠精神”其实就是咱们日常“抠细节”的执行力。电池用三年不出一回故障,这不是吹牛,是技术硬家底。

比亚迪英国扩张,海豹U热卖,工厂本地化提速-有驾

是不是运气好?其实早在2013年比亚迪巴士就“先下手为强”,陪着英国司机一路踩了八年油门。这种时间积累换来的信任,比短期销量来的实在。新技术加老交情,欧洲市场就是眼见为实。

实操上,比亚迪除了主打电车,还把混动车卖得比传统品牌更俏。插混增速比纯电还快一成二,用户痛点被持续优化。英国人最怕什么?怕车子空间小、动力不给力、售后没人管。结果比亚迪两样全解决,成了“省心省钱”的代名词。

买车不再是抠门的比价,而是体验谁家服务最好。信息透明后,谁也忽悠不动了。比亚迪的技术、供应链和售后都死磕到位,才有底气跟德系、日系拼得你来我往。

英国港口关税“零门槛”,让比亚迪敢把价格拉到同级别最便宜,性价比拉满,却没丢掉品质。海豚刚上架就被抢空,这叫“百姓实惠才是硬道理”。

比亚迪英国扩张,海豹U热卖,工厂本地化提速-有驾

新南门区的比亚迪第百家店刚开,剩下以后的扩展空间还大,英国本地化的生产线把右舵和导航系统优化到家里去。Pendragon改产线其实就是为中国汽车贴身定制,能把体验值整到顶。

而特斯拉只剩下了海报减价,但再便宜也没人买账。英国人不是看谁便宜就买谁,终归还是要货真价实。与其算降价账,不如像比亚迪一样,用服务把用户“圈起来”。

最新的SEALION 7,推出来就锁定宝马X3的用户群,打的是“性能派+舒适控”。工程师连夜加班调系统,满满的中国式“挤干最后一滴水”的务实劲头。用户直接备注“我之前开宝马”,这成绩不骄傲才怪。

英媒《金融时报》和瑞银的评价简直“一针见血”:比亚迪在改写游戏规则。可规则不是靠嘴说硬的,靠的是工厂真能落地,售后真能管事。

英国汽车市场近两年不香,结果比亚迪用国产车的价格和品质拉了“硬仗”。普通家庭用得起,司机开得爽,电网招标优先用,服务网又细致,整个产业链扎了根。

售后服务是用户的“保底卡”。比亚迪从展厅到客户家门,售后和本地化适配做得仔细。英国人不再怕大修找不到零件,反而觉得买比亚迪就是买踏实。

比亚迪下场英国,成功并不是偶然。八年深耕公交、技术自研、供应链本地化、价格细抠到细节、售后铺到家门口,各个阶段连续发力,把中国品牌刷到了英国人家门口。

比亚迪英国扩张,海豹U热卖,工厂本地化提速-有驾

新工厂加入阵营后,交付速度更快,成本优势扛住未来的关税和市场风浪。瑞银传媒说的“改写游戏规则”,其实就是一招一式做扎实,把老欧洲的市场搅和了个底朝天。

说到底,比亚迪能横扫英国街头,是厚积薄发干出来的。中国制造的硬实力,用车主的满意度走到了英国人心里,从此不再是“价格香”,而是“体验爽”。

这场变革,牌面留给了扎实的中国三工。

比亚迪英国扩张,海豹U热卖,工厂本地化提速-有驾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