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与极氪001争锋: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背后的消费者情绪博弈”

你知道吗?中国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甚至已演变为销售人员的一场心理攻防战。最新数据显示,今年9月,某新势力车型的小米YU7销量超过2万辆,而对比之下,同级车型极氪001仅售出约3000辆——销量差距悬殊让品牌之间的对抗升级。有人出奇招,有人“破防”,甚至有人做出了离谱行为。最近,一位极氪001的销售人员因为潜在客户选择了竞品小米YU7,竟然做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举动。这种冲突背后,究竟隐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什么真相?这场风波对消费者、汽车厂商乃至中国新能源发展又有何影响?

“小米YU7与极氪001争锋: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背后的消费者情绪博弈”-有驾

冲突从一段聊天记录开始。最近,一位准备购买人生第一辆车的年轻消费者公布了与极氪销售的对话截图。这位22岁的消费者经过多方考察,最终倾向选择小米YU7,并坦言自己对于车辆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更加看重。他说,如果年纪再大一些,他可能毫不犹豫会选择极氪001,以表明极氪车型在产品强度上的优势。可没想到,这段温和的解释非但没有赢得销售的理解,反而遭到了极氪销售的“咒骂”。

销售竟用声音威胁潜在客户:“你买的不是车的价格,你买的是你的命。”语气中透出强烈的不满甚至恶意。而更让人咋舌的是那句“如果你想买人生最后一辆车,那就选小米YU7”。赤裸裸的语言将合理建议变成了奇葩恐吓。这位消费者愤怒地把对话截图发到网上,引发轩然大波。到底是偶发事件,还是反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更深层的问题?

“小米YU7与极氪001争锋: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背后的消费者情绪博弈”-有驾

事发一天后,极氪品牌即刻回应了这起事件。他们表示已经开除涉事销售,同时处罚相关负责人,并向公众传递了开放、协商的态度。网友很快发现,这种离谱的言辞其实并非个案,而是极氪品牌培训不力的结果。多位极氪消费者吐槽了自己的购物体验,称在门店询问问题时,销售人员要么对刷手机,要么无礼怠慢,完全不像要促成交易,而更像“甩手掌柜”。一个网友说:“我去看车时,几次问问题都被敷衍,还碰见销售训消费者说‘不懂车就别装行家’。”

在新能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极氪销售人员的不专业被放大了。和高效灵活的小米YU7团队形成鲜明对比,小米YU7不仅车辆优质,销售团队服务更是让买车过程变得愉快,替消费者考虑得周到。这种鲜明对比,正在层层改变人们对两个品牌的认知。

“小米YU7与极氪001争锋: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背后的消费者情绪博弈”-有驾

社会对此事的反应也耐人寻味。有人替极氪销售表达理解,认为销售行业压力巨大,尤其在销量竞争中,巨大的落差让人很难保持情绪稳定。但大部分人对此行为表示反感,认为再大的销售压力也不能成为不尊重消费者的借口,品牌必须严格培训和管控销售人员的行为防线。至此,这个事件开始进入一种表面上的平静状态,但这份平静,真的能持续多久?

极氪销售通过咒骂消费者泄露的负面情绪,不仅暴露了新能源行业的一些不光彩现象,还折射出竞争环境的复杂与脆弱。可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极氪官方回应事件后,不少人觉察到风波中潜藏的更深层矛盾。

“小米YU7与极氪001争锋: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背后的消费者情绪博弈”-有驾

看似已经解决的问题里还有一条隐藏的线索:极氪001与小米YU7的销量差距巨大,但极氪销售为何“破防”的是这位消费者具体选择呢?很显然,小米YU7的优势不仅体现在销量数据,更凸显在消费者情绪的精准抓取。对于许多年轻消费者来说,小米YU7或许无法比肩极氪001的某些技术性能,但它更关注年轻群体“社交与体验价值”,这恰恰是极氪产品短板所在。随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两款车各按其卖点分化,却成了直接竞对。极氪销售连环失控,背后最大问题是品牌定位和用户定位的悖论,这种矛盾绝非这一则差评能平息的。

网络也传来另一种质疑:极氪官方迅速处理是在挽回名誉,还是单纯为了确保低调息事宁人?品牌内部管理松散的讨论渐起,更有人提出极氪销售人员使用强硬言辞或许来源于上头不合理的苛责业绩指标。这桩风波加重了人们对新能源车企如何应对竞争、成长的质疑。消费者调侃:“咒骂一个客户竟成了品牌题材营销的新方向。”而老百姓的选择却更趋务实:产品性能之外,对消费者体验的尊重不容小觑。

“小米YU7与极氪001争锋: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背后的消费者情绪博弈”-有驾

就在大家以为事情逐渐平息时,网络上又出现意外反转。有爆料称,极氪销售的情绪化发言已非偶然。其他地区甚至出现了类似言辞威胁客户的案例。原来,在一次月度销售培训中,某区域经理明确表示“必须以唯一选项的概念打压其他品牌”。不少销售反馈,企业给出的“只谈产品优点,不理会用户需求”的整套销售规则,早已让客户感到压力和不适。

而此刻,小米YU7以全新产品策略,再一次抢占消费者心智。该车的模块化个性定制、人性化智能车机,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将它视为彰显自己个性的“科技潮品”。信息披露后,有网友评论道,“决定买极氪前,必须先考虑一下自己会不会被批评选车不成熟。”极氪品牌此前埋下的伏笔此刻终于爆发,销售言辞上的管理断层堆叠成了消费者信任上难以修复的裂缝。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大战背后,新的市场模式正在重新定义“卖车规则”。

“小米YU7与极氪001争锋: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背后的消费者情绪博弈”-有驾

从表面平息到再起波澜,极氪品牌无疑步入了深水区。虽然此前为缓解风波采取了开除销售责任人等措施,但事件彻查过程中,品牌内部却暴露出更多问题。在多个地区,消费者投诉极氪服务的不满意率居高不下。与小米YU7相比,极氪在价格定位和产品受众上的模糊定位让不少潜在客户望而却步。

消费者和销售群体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分歧。一边是极氪竭力为其品牌形象辩解,另一边则有众多网友发起抵制销售言辞恶劣的品牌行动。极氪未应对成功的根本就在于对这一矛盾的态度太轻描淡写,有反方意见认为,极氪的超前产品概念与推动市场却不能成功融为一体,这是餐厨美食却没有所有人有胃口的尴尬。这也让人对企业能否提高服务规范显然更感消极。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下一个“洗牌阶段”,可能就在不远的将来。

尽管极氪001显然有技术差异化上的卖点,但面对消费者积怨,“咒骂事件”让品牌背后的逻辑和定位问题暴露无遗。此刻站在反方立场,我们需要冷静思考:一个需要威胁顾客来“守住销量”的产品,是否真的能拿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体验?市场竞争白热化,从来靠的是产品硬实力和服务柔韧度,而非情绪化战争。如果极氪不能重新审视目前的服务模式与品牌态度,它失去的不只是一个消费者,还有无数个可能被影响的未来客户。

年轻人买车,到底应该选择“情绪价值”更高的小米YU7,还是性能更强的极氪001?你会为品牌“破防”的销售行为买单,还是坚持以需求为先?品牌定位究竟该更关注年轻群体意愿,还是咬紧传统市场?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