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买走17%奇瑞,中国只占60%!“墙外开花”是虚火还是硬实力?

“我们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这句自嘲,成了2025年汽车圈最扎心的注脚。

欧洲人买走17%奇瑞,中国只占60%!“墙外开花”是虚火还是硬实力?-有驾

就在8月29日,奇瑞汽车更新港交所招股书的同一天,证监会一纸备案通告落地:允许奇瑞发行不超过6.99亿股港股,18名股东合计20.16亿股境内股份将转为港股流通,这意味着,纠缠21年的股权死结终于解开,奇瑞距离上市只剩最后临门一脚。

}

欧洲人买走17%奇瑞,中国只占60%!“墙外开花”是虚火还是硬实力?-有驾

闪电递表背后:24小时“生死时速”

欧洲人买走17%奇瑞,中国只占60%!“墙外开花”是虚火还是硬实力?-有驾

8月28日,奇瑞首次递交的招股书因6个月有效期届满而失效。

仅隔24小时,更新一季度财务数据的招股书已重新出现在港交所官网。 这种“无缝衔接”的操作,在IPO史上堪称罕见。

背后的推力来自一季度的爆炸性数据:营收682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47.26亿元,同比飙升90.9%! 而利润暴增的关键,是一笔高达36.52亿元的“其他收入”,政府补贴及资产处置收益直接推高了账面。

欧洲人买走17%奇瑞,中国只占60%!“墙外开花”是虚火还是硬实力?-有驾

行政开支同比大砍40%(省下7.47亿元),研发投入却稳定在22.7亿元。 一边降本,一边硬扛技术投入,奇瑞的“过冬策略”写满现实生存智慧。

新能源占比27.3%:转型加速,但燃油车仍是“现金牛”

翻开招股书,一组数据引发激烈争议: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贡献了27.3%的收入(186.6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3.2%翻了一倍有余。 但燃油车收入仍占63%(429.74亿元),零部件业务占8.4%,转型再快,也难掩燃油车主导的现实。

欧洲人买走17%奇瑞,中国只占60%!“墙外开花”是虚火还是硬实力?-有驾

细分新能源结构更值得玩味:混动和增程车收入107亿元(占比15.6%),纯电车仅79.56亿元(11.7%)。 插混车型成了拉动增长的“隐形冠军”,而纯电车型仍在爬坡期。

奇瑞的销量结构暴露了同样矛盾:2025年1-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42.47万辆,同比激增87.7%,增速行业领先。 但算总账时,新能源占整体销量比重仅28.6%,剩下71.4%仍是燃油车。

连续22年出口第一,欧洲人比中国人更爱买奇瑞?

欧洲人买走17%奇瑞,中国只占60%!“墙外开花”是虚火还是硬实力?-有驾

“在中国卖1辆车,在海外就能卖0.7辆! ”一位奇瑞内部人士这样概括其全球化比例。

2025年一季度,奇瑞38.5%的收入来自海外,其中欧洲占比16.9%(104.2亿元),亚洲(不含中国)占16.8%(103.82亿元)。

支撑这一数据的是6621个全球销售网点,海外2958个,甚至比国内3663个少了不到10%。 在俄罗斯、中东和南美,奇瑞市占率稳居中国品牌前三;智界R7在德国开售首月订单破万,欧洲人愿意为这款“中国智造”支付溢价。

欧洲人买走17%奇瑞,中国只占60%!“墙外开花”是虚火还是硬实力?-有驾

但硬币反面是风险: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最高48%反补贴税,美国限制车规芯片出口,俄罗斯业务还面临地缘制裁。 招股书中,奇瑞罕见地计提了9.82亿元存货减值,外汇波动更导致2024年汇兑损失8.51亿元。

五大品牌混战:智界R7封王,iCAR攻占Z世代

奇瑞的“多品牌战略”曾被质疑分散资源,如今却成了抵御风险的关键盾牌。

欧洲人买走17%奇瑞,中国只占60%!“墙外开花”是虚火还是硬实力?-有驾

奇瑞主品牌:2024年销量占比56.2%,瑞虎8稳居全球燃油SUV销冠;

捷途:专攻越野旅行市场,三年销量复合增长率80%;

星途:出口量中国高端品牌第一,搭载首个获官方认证的“高质量增程系统”;

欧洲人买走17%奇瑞,中国只占60%!“墙外开花”是虚火还是硬实力?-有驾

iCAR:年轻人纯电SUV首选,iCAR 03位列A级纯电SUV销量前五;

智界:与华为联合打造,旗舰车型R7登顶中国25万元以上纯电SUV销冠。

八款月销破万车型中,新能源占四席。 智界R7在2025年1月横扫纯电中大型SUV市场,单月交付量碾压同级对手;捷途旅行者靠硬派设计打开越野小众市场,三年狂销百万辆,细分市场的精准爆破,成了奇瑞对抗“内卷”的杀手锏。

欧洲人买走17%奇瑞,中国只占60%!“墙外开花”是虚火还是硬实力?-有驾

资产负债率87.7%! 高负债是隐患还是扩张必然?

“奇瑞的负债率比行业均值高出一截! ”一位投行分析师在路演现场直言。

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奇瑞资产负债率从93.1%降至87.7%,虽持续优化但仍处高位。 375亿元现金储备看似充足,但对比2699亿元年营收规模,资金链依然紧绷。

欧洲人买走17%奇瑞,中国只占60%!“墙外开花”是虚火还是硬实力?-有驾

股权重组后,国资(芜湖投资控股21.17%)、员工持股平台(18.25%)与产业资本(立讯精密16.83%)形成三足鼎立。 国资主导治理,立讯注入智能化基因,员工持股绑定核心团队,看似完美的架构,却仍需直面港股对传统车企的“估值歧视”。

东风集团因估值低迷选择私有化退市,广汽、长城港股PE长期不足5倍。 而理想、蔚来等新势力即便亏损,估值却超20倍。 奇瑞的尴尬在于:它既有燃油车的“现金牛”标签,又有新能源的成长叙事。 港股投资者会为这种“混合身份”买单吗?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