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摸不定也是种时髦,这年头谁家企业不玩点“反套路”?拿华为汽车这一盘棋说事,余承东“明明自己被束手束脚,还能反手绑了问界”,乍看像一出谍战片,实际细品后更像一场职场版狼人杀,每个玩家都戴着面具,牌桌下早就SGS三层胶带缠腰——谁都想松绑,却谁都在帮对方加一圈。到底这戏怎样演,谁是主角,问号堆满一屋。
先聊聊余大总这位“被捆高手”。他本来是华为的大杀器一台,思路敏捷,爱整活,偏偏门规比他还狠。华为老大任正非亲自在公司下了死命令:咱家八年内谁都不许下场造整车,这跟足球队有梅西在,却没人让进球。这种规矩,放江湖小说里就是“祖训灭口”,谁敢碰?余承东不甘心做个看台观众,也不爽窝家看别人满场飞。有人说他是老炮儿,理想就是让“华为系汽车”搅局世界汽车市场。雷军能把小米图标贴车头,余承东只好穿教练服套了“鸿蒙智行”的外套,自己不上场,培养别的队做冠军,这逻辑有点像“我不下厨,但我的菜谱火遍美食圈”的玩法。
再看鸿蒙智行这套合作模式,说直白点,就是“羊毛出在品牌上,技术贴在车身上”。余老哥站在中台,每家车企都来领资源包。比如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个个都是被他选中的“代工班”,技术和系统像组装玩偶,拼完外壳,内核全贴华为标签。智能驾驶系统叫“汽车大脑”,鸿蒙智能座舱就是车的灵魂,这些一加,让本来平平无奇的车型,瞬间多了科技加成buff,走到哪都掀起一阵小波澜。有时候车身上写的不是“华为”,消费者都能从体验中闻到“华为味”,这属于品牌的高级偷渡方式。
聊到问界就更悬了。其实,按姻缘关系,问界是余承东和赛力斯的第一个“孩子”,也算嫡长子。市场论理,好爸爸得让老大想干啥就干啥,可余总直接给问界画了个圈,主攻SUV,这路子忒直,“你只负责冲击BBA的SUV阵地,其他地盘别折腾。”这打法跟篮球经理让大中锋死守篮板区是一样的,不让你尝试三分球,是想你专注内线。外线呢?余承东也早安插好人手,让北汽的享界对标BBA轿车区,奇瑞的智界PK特斯拉轿车,江淮的尊界高调挑战百万级豪华。每家都有分工,像个联盟打怪团,每个人分了地图坐标和主攻类型——做个比喻,问界负责扳倒“奔驰、宝马、奥迪”的SUV王座,享界和智界各带节奏,尊界力争高端,策略里透着精明,内部消耗直接掐死在摇篮里。
这种团队分工,边界清楚,优点多多。自家不会因业务重叠互相掐架,剩下的火力全朝外敌喷,不浪费子弹。而且每个“队员”只抓自己的主场,不沾别人的锅,实力高的拼高端,懂智能的玩科技,一波一波冲击市场。问界这两年从默默无闻爬到风头浪尖,靠的就是这种“你守门我打前锋”模式。问界的M5、M7、M9,外加M8,一轮轮推新,像最佳射手帽子戏法,连BBA后防线都弄得心慌。尤其是新款M7挂上ADS 2.0智能驾驶系统后,销量逆天,市场表现让人直呼“这不是换了个心脏,这简直是开了外挂”。M9一出更是直接冲进50万+高端阵地,豪车圈原本霸气的地盘还真被冲开了一道缺口。
其实问界的崛起也没那么一帆风顺。最开始2020年,赛力斯还是个没啥知名度的小老弟。老板张兴海眼神里满是焦虑,带着一车心事去了深圳找余承东。俩人合上,拍拍肩,在“死马当活马医”的气氛里开启了合作大门。初版赛力斯SF5问世却反响一般,那时候的新能源市场还不够烘烤,大家都还等着谁能先点柴火。直到AITO问界品牌正式上线,才算撕开一线生机。2022年3月,问界M5登场,当年就卖了7.5万多台,成绩不算头牌也不丢人。最关键一役发生在2023年下半年,新M7上了华为最牛的智能驾驶系统,销量瞬间飙升,订单堆满办公桌,成了现象级爆款。年底,问界M9再度开挂,杀进超高端圈子,和BBA大佬硬刚。问界一年干了9.4万销量,妥妥霸占风口。
数据不会说谎,趋势也很难掩藏。综合原文里的预估,2025年12月,问界累计销量能破百万大关,攻城略地速度让友商看呆。再拿出2025年7月那组预测,问界销量4万多台,已把奔驰、奥迪和特斯拉甩在身后,距离宝马也就“一白块”的差距。那场面想起来就刺激,每月高端市场换榜,问界名次越升越高。有趣的是,这些成绩全靠M9、M8这些拳头产品撑场面,用市场验证了中国豪华车完全能“干翻洋货”,消费者也给了牌子大写的认可。国产品牌终于不是只在价格区见鬼,一口气杀上高端,市场、技术、产品力全齐,才是问界的奇迹。
话说回来,“被捆绑”这个梗怎么看都像双刃剑。一方面,华为大策略死死卡住余承东,不给他下场造整车,免得自家品牌陷入泥潭。另一方面,余承东反手给合作品牌仔细定位,不让问界“越界”,每家都管好岗位,专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限制与指导并存,看着像在设障,实际上是“钓鱼执法+精密分工”,结果却是“捆绑越多,能量越大”。没有谁超纲,每个都在自己的专属赛道玩出花样,全家桶组合才是致胜秘籍。问界的逆袭,不光是靠一两辆爆款,更像是管理层的耐心布局,技术与市场的合力狂飙,各种“被动捆绑”加主动突破,把中国汽车带向了新的天花板。
说到这里,盘一盘问界和华为的战略,不仅是一个企业的革命,更像是中国豪车梦的现实试验。技术赋能没错,品牌协作也没错,最重要的是“自我克制和合理分工”这套逻辑,防止内耗,也规避了市场风险。谁都想做全能王,但最后发现万金油不如专一选手。问界、享界、智界、尊界,各自按图索骥,拼的不是谁能全场通吃,而是谁能在自己那片地里当“种地冠军”。
当下豪华汽车市面,洋品牌还在定价、设计上死守主权,但国内品牌正用技术、体验和性价比挑战高地。华为和其汽车战略说是受制于“公司政策”,实际是把“受限”变成“精细化管理”的一套打法,跳出传统造车的死循环,反倒促成了问界的横空出世。有人觉得中国豪车梦太远,问界这波操作却一步步将想象照进现实。谁说国产不能拧过洋品牌?谁说技术一定慢半拍?问界就是最新一课,捆绑逆袭,分工致胜——试问谁还能小看中国汽车?
尘埃落定之际,这场“捆绑”的奇局留给我们不少思考。行业里到底是单打独斗好,还是联盟分工准?品牌受限时,是不是反而能激发出隐藏能力?中国豪车梦还剩哪些路没走?问界到底靠什么完成从边角到头排的华丽转身?余承东的“受限”,究竟是枷锁,还是启动开关?这些问题,也许以后还会有答案。
咱好奇,你觉得余承东的“被捆+反捆”操作到底是不是中国豪车突围最终密码?问界还能一直火下去吗?会不会有后来者居上?留言聊聊你的观点,下期继续开扒!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