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路上的新能源车是越来越多了,尤其是那种又能充电又能加油的混动车,成了不少家庭买车时的首选。
不过,很多人心里也犯嘀咕,这混动车开起来跟油车到底有啥不一样?
那些什么智能保电、强制保电听着就头大,充电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还有那些天花乱坠的智能系统,到底是真有用还是瞎忽悠?
今天,咱们就通过一位普通车主辛升先生和他那台吉利银河L7将近一年的用车经历,把这些问题掰开揉碎了,用大白话聊个明明白白。
辛先生换车的初衷,其实代表了很多家庭的现实需求。
他之前的轿车,对于家里两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来说,上下车成了一件费劲的事。
每次都得有人连扶带拽,折腾好几分钟。
为了能让父母出行更方便、更安全,全家一合计,决定换一台底盘高、空间大的SUV。
车子买回来后效果立竿见影,父母自己就能轻松地上下车,再也不用那么费力了。
老人家一高兴,觉得这车买得值,宽敞舒服,还主动赞助了五万块钱。
这件事说明,有时候我们选车,并不仅仅是看配置有多高、性能有多强,更是看它能不能实实在在地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难题,提升家人的生活品质。
至于为什么在众多车型中选择了吉利银河L7,原因也很实在,就是在差不多的配置水平下,它的价格最有诚意,性价比高,符合咱们普通老百姓过日子的消费观。
车是买回来了,但新的问题也来了。
开了三十多年油车的辛先生,第一次接触油电混动车,感觉很多东西都得从头学。
这就引出了混动车主们最关心的一个核心问题:这车到底该怎么开才能又省油又有劲?
关键就在于要搞明白两种“保电模式”的区别。
咱们可以把它理解成给汽车下达的两种不同的工作指令。
第一种叫“智能保电”,根据济南吉利汽车专家的说法,这套模式最适合在城市里开。
大家想啊,城里开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堵,走走停停,车速提不起来。
这种情况下,如果让发动机一直工作,它就总是在最低效的状态下运转,不仅费油,噪音也大。
而智能保电模式就很聪明,它会优先使用电池里的电来驱动车子,让车子在低速时像一台纯电车一样安静又平顺。
只有当车速提起来,比如上了城市快速路,系统觉得发动机工作更划算时,才会让发动机启动,顺便还能给电池充点电。
辛先生的实际体验最有说服力,他在济南市区开了一千公里,百公里油耗竟然不到2升,有一次下长坡,车子靠自己回收能量还涨了一度电。
从五月提车到十月,大半年的时间里,市区通勤基本没怎么用油,只加了200块钱的汽油。
那么第二种模式,“强制保电”又是干什么用的呢?
这就得说到跑高速的情况了。
在高速上,车辆需要长时间稳定行驶,这时候发动机的效率是最高的。
强制保电,顾名思义,就是强制让发动机在驱动车辆的同时,把电池电量维持在一个你设定的水平。
辛先生跑长途时,就把保电值设在了55%。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首先,能保证电池里随时有足够的电量。
当你在高速上需要急加速超车,或者遇到一个大上坡时,光靠发动机可能会有点吃力,这时候电池里的电就能立刻驱动电机,给你提供强大的额外动力,让超车变得轻松又安全。
其次,这样也能避免发动机长时间处于超高负荷的状态,对发动机也是一种保护。
辛先生开着这台车,满载四个成年人,拉着行李,来回跑了近两千公里的高速,全程开着空调,算下来百公里油耗还不到5升。
对于一台这么大的SUV来说,这个油耗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出色了。
说完了怎么开,再聊聊日常怎么“喂”它。
新能源车充电,快充和慢充的选择也让很多人纠结。
其实道理很简单,专家的比喻很形象:慢充就像咱们在家吃饭,细嚼慢咽,营养均衡,对身体好;快充就像是应急时吃的快餐或者能量棒,能迅速补充体力,但不能天天这么吃。
慢充虽然花的时间长,通常需要几个小时,但电流平稳,对电池的伤害最小,而且在慢充过程中,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还能对内部几百个小电芯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和“校准”,让它们的状态保持一致,这对于延长电池的整体寿命和保持续航能力非常有好处。
而快充用的是高压直流电,短时间内灌入大量能量,电池内部会产生很多热量,长期下来可能会对电池材料造成一些微小的损伤。
所以,最健康的使用方式就是像辛先生那样,家里安个充电桩,平时都用慢充,只有在外出应急或者跑长途的时候,才偶尔用一下快充。
除了驾驶和充电习惯,现在的新能源车还有一个省油的“秘密武器”,那就是智能管理系统。
比如吉利银河L7这套系统,只要你在出发前设置好导航,它就不再是一台被动听指令的机器了。
它会结合地图信息,提前“预判”你前方的路况。
如果它发现你马上要进入一段拥堵的市区道路,它就会提前多保留一些电量,好让车子在堵车时能多用电、少用油。
如果它知道你前方是一段畅通的高速公路,它就会更合理地分配油和电的使用,让发动机在最舒服、最高效的状态下工作。
根据统计,这个功能能够有效减少发动机频繁启动和关闭的次数,从而实现更低的油耗。
当然,再好的车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辛先生在长途驾驶中也发现了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那就是在电池电量比较低、车速在七八十公里每小时的时候,发动机介入工作时的声音会比纯电行驶时明显一些。
虽然这个声音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和纯电状态下的极致安静相比,还是会形成一个对比。
这种客观真实的反馈,也说明了我们的国产品牌在不断进步,同时也还有继续提升和完善的空间。
最后还想提一下辛先生经历的那次首保服务,这反映了现在汽车行业服务水平的一个新高度。
整个保养过程完全透明化,服务顾问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把车主和维修师傅都拉了进来。
保养进行到哪一步,比如检查底盘、更换机油、添加玻璃水,相关的照片和视频就会实时发到群里,让车主在休息室里就能对车辆的状况一目了然,感觉特别放心。
更难得的是,维修师傅在检查中发现了一个连车主自己都没注意到的细节——前车窗升降时有轻微的异响,便主动提出要免费更换零件,并且在车主还没到家的时候,就已经把订货信息发了过来。
这种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服务态度,远比那些表面的热情问候更能打动人心,也真正建立起了品牌和用户之间的信任。
这或许也预示着,未来的汽车消费,大家看重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是贯穿整个用车周期的服务和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