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车有L2+级智能驾驶,可以自动驾驶了!"——如果你听到车主这么说,他可能完全误解了自己的车。8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新规,就是要戳破这个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智能驾驶绝不等于自动驾驶。
最新数据显示,超过60%的新能源车主误以为自己的辅助驾驶系统具备自动驾驶能力(数据来源:行业调研)。这种认知偏差背后,是车企们精心设计的营销话术和模糊不清的技术宣传。
一、一个等号引发的混乱:智能驾驶与自动驾驶的本质区别
技术专家解释:
辅助驾驶(L2级及以下):系统只能辅助驾驶员,驾驶员必须全程保持注意力并随时准备接管
自动驾驶(L4级及以上):系统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完全控制车辆,无需驾驶员干预
现实情况:
某品牌宣传册上赫然写着"解放双手",但用户手册小字却注明"驾驶员需随时准备接管"。这种"大字宣传小字免责"的做法,正是新规重点整治的对象。
新规明确要求:
所有宣传材料必须清晰标注系统级别
禁止使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误导性词汇
必须突出显示"驾驶员需保持注意力"等安全提示
二、车企的"文字游戏":为什么非要打擦边球?
行业观察:
某品牌将L2+系统命名为"自动驾驶辅助"
另一品牌在广告中展示驾驶员完全放开双手的场景
还有品牌用"放手去做"作为智能驾驶功能的宣传语
深层原因:
营销噱头:自动驾驶是当前最吸引消费者的技术卖点
技术焦虑:在激烈竞争中,企业希望突出技术领先性
认知偏差:很多消费者确实分不清技术等级
新规直指要害:
禁止任何暗示系统具备全自动驾驶能力的行为,要求企业必须"说人话、讲实话"。
三、为什么这个区别至关重要?真实案例敲响警钟
事故案例:
2023年某高速事故,驾驶员因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导致追尾
2024年初,某品牌车主因轻信"自动驾驶"功能导致严重事故
技术专家警告:
当前所有量产车的智能驾驶系统都存在局限性:
无法应对突发复杂路况
极端天气下性能大幅下降
系统误判可能导致危险情况
新规背后的考量:
就是要让消费者清楚地知道技术的边界在哪里,避免因误解而产生危险行为。
四、消费者该怎么办?新规给你撑腰
实用建议:
仔细阅读用户手册中的系统限制说明
注意观察车辆安全提示的醒目程度
对过度宣传的广告保持警惕
记住:任何时候双手都不要完全离开方向盘
维权提示:
如果发现车企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新规明确要求企业"不得做虚假、夸大系统能力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技术进步需要理性认知
智能驾驶是汽车工业的重要进步,但它不是魔法,更不是噱头。新规的出台,就是要让技术回归本质,让宣传回归真实。
✅ 互动时刻:
你见过哪些夸张的智能驾驶宣传?你的车机有哪些安全提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历!
✅ 关注我,解读更多热点背后的故事!
作为专注热点解读的博主,我每天都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析时下最值得关注的事件,聊聊背后的逻辑和影响。这里没有枯燥的新闻稿,只有犀利的观点和硬核的扒皮。如果喜欢这种风格,记得点赞关注。
(本文数据综合自公开报道,案例已做脱敏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