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最近又出事了。这次是在城市道路上,车子转个弯,直接撞上行人。过程清清楚楚,视频截图一张张摆在那,速度不快,四十公里不到,车子就像在遛弯儿,匀匀速,没有减速,也没见着有啥紧急制动。
大家都很自然地问一句:AEB(自动紧急制动)去哪儿了?是睡着了,还是压根就是摆设?别说,这问题还真闹心。以前油车闯祸,十有八九都骂车主,现在新能源火了,换成骂厂家。归根结底,大家都对AEB有点寄托,又有些失望。
其实,这玩意儿各家都有。市面上不少车AEB都是外购,比如博世的基础AEB,在二十五到八十公里每小时这个速度区间都管用。有些厂商干脆自己鼓捣,提高起步限速。问界作为主打“智能驾驶”的代表,嘴上从来没少提AEB和L2级别辅助驾驶这些新名词。按理说,这种状况下直接撞人,AEB怎么可能不动作?大家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反应,不外乎有这么几种:不是功能有毛病,就是司机手脚不靠得住。
这次事故,网上分析一大堆,细看之下还真有点门道。车子速度不快,撞上行人的时候还保证着匀速状态。这说明啥?最常见的说法,就是当时车主大概率是在开城市NCA,也就是智能跟车之类的功能。开自动驾驶,一不留神分神看手机了,结果也没人反应过来。
更有意思的是,类似的桥段在智驾测试节目里就见过。懂车帝之前测过,测试路口掉头,智能系统一溜烟跑到对面断头路,扎堆看风景,都不往正路上走。甚至有网友扒出来,别说普通行人了,直接有问界车型在转弯时候,卡着辅助驾驶轰过去,撞上执勤交警,司机还低头鼓捣手机。
这些事的共同点太明显:辅助驾驶系统“掉链子”,AEB救不了场,司机又掉以轻心,不出事都没天理。问题是,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不是这一两台车,时间跨度一拉,问界都换代了,系统还没见长进。有人说这叫心大,也有人说是厂商甩锅:再高大上的“智驾”,事故一出,厂家一句“瞬间退出人工操作”,责任全在驾驶员身上,倒霉的还是普通人。
说回AEB,很多老司机记得,七八年前有的德系车上这功能就已经很成熟。碰撞要发生时,系统该咋样就咋样,紧急刹车不含糊。现在到咱自主智能车这里,怎么就不灵了?有人分析,有时候算法根本没把拐弯、异型目标识别定死,传感器看马路上是人才反应得慢,或者干脆搞不明白。还有些时候,辅助驾驶模式和AEB之间到底怎么分工,厂商没说清楚。AEB是分神时的安全底线,可在高级辅助驾驶里,这底线可能会“掉坑”里。

不少司机觉得,这年头开新能源,啥“城市NCA”“高阶智驾”,听着都挺高级。开着开着,自己就忍不住放松警惕。品牌又宣传得天花乱坠,说什么“让驾驶更轻松”,可一出事,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国产“智驾”初期的时候,大家都猜,“小毛病多,慢慢改”,结果人家国外同类技术五年十年修正快,咱这边跑了好几拨升级,老问题还死磕不掉,体验差距一下就出来了。
当然,这事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全部新能源和智能辅助系统。毕竟,好多平价车型AEB表现还可以。有网友爆料,碰上遛狗的、突然冲出的自行车,AEB也能灵光救一命。问题在于,厂家对安全底线的定义和承诺不一。你主打智能驾驶,没把辅助功能和驾驶员的权责讲清楚,迷糊司机一多,出事就成了无解死循环。
这事儿其实还反映出另一个问题。以前买油车,出事故了只怪司机。现在买智能新能源,舆论风向直接怪厂商,以为你把高科技当卖点,就该背点更大的“锅”。但现实操作里,智能驾驶只拿来“辅助”赚钱,责任没一个厂家敢扛。大家嘴里喊的“黑科技”,出了岔子,变成“黑锅”扔给谁都不香。
厂商其实挺明白,出了事就立刻推出自动驾驶,啥记录不留,最后全靠驾驶员自己认倒霉。宣传视频里吹得神乎其神,马路上真遇事,就只剩一句“请保持注意力集中”。普通人一不小心成为了小白鼠,这种滋味真是说不上的别扭。
那些技术上的细节,外行人也不见得都能搞明白。AEB究竟和辅助驾驶的系统分工是怎么划的?哪个信号优先?什么时候该主动介入,什么时候要“乖乖闭嘴”?现在厂家大多语焉不详,碰撞测试勉强及格,实际场景却总能翻车。
有业内人士偷偷摸摸吐槽,说不少厂商底子薄,没舍得投入几套成熟方案;有些干脆靠营销撑门面,技术版“纸糊的灯笼”,实战遇事都靠运气。还有评论说,国内智驾一窝蜂上,大家都着急做榜样,等到事故多了,才发现基础本事差点意思。
也有聪明人,跑路前先买个全险,开着智能驾驶还不忘腰杆挺直。可你说碰上突发情况,系统一跪,车主裤子都抓不住。往后这智能驾驶要想立住,光靠一嘴高科技不行,厂家监管透明、政策责任细化,全是门大学问。
其实,不止是问界M7被说成这样,别的主流品牌也出过类似情况。大家都把“不用手、不用脚”挂在嘴边,路上一遇上变数,真就成了“睁眼瞎”。技术爬坡毕竟有过程,问题是安全事故和技术短板要是老挤在一块,那消费者的人身安全算谁的?
网友里有人觉得,买新能源就图个智能和新鲜,真碰上这茬事,恐怕再喜欢品牌也得害怕三分。最怕的不是没功能,而是有功能还不敢使。普通人说,出门买菜、接娃放学,最怕就是车子“心猿意马”。结果辅助驾驶躲进小楼成一统,司机成了替罪羊。
靠炒概念堆流量的日子不会长久。技术喊破天,安全不过关,最后输的还是车主。AEB到底是救命稻草,还是一根塑料管,这种事早晚都得摊开了讲。终归一句,高科技不是万能,出事了谁担责得掰扯清楚。买车的人只盼着,花的钱真能买个心安。
这一出,看得明白的人都清楚,对厂商也好,驾驶员也好,最忌讳就是稀里糊涂。别让智能变成懒人的借口,也别拿科技招牌当挡箭牌。道理说破天,其实就一句:安全上路,哪有省心捷径。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