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横渡长江翻车?一场精心策划的工业作秀

奇瑞横渡长江翻车?一场精心策划的工业作秀

芜湖江面上那辆橙色越野车劈开波浪的画面,确实在短视频平台刷屏了三天。奇瑞捷途纵横G700号称“百年汽车工业史上首款成功横渡长江的豪华越野SUV”,宣传稿里满是“里程碑”“硬核实力”的激情呐喊。

但恕我直言,这场耗资不菲的营销大秀,水面下的暗流比江面上的表演更值得玩味。

先看最扎眼的数字游戏。官方通稿强调“全程1480米,耗时22分钟”,却巧妙回避了关键数据——这辆车的实际水中航速仅约7公里/小时。什么概念?一个业余游泳爱好者的速度。在长江5-10公里/小时的水流中,这种速度与其说是“横渡”,不如说是“随波逐流”。

更耐人寻味的是时间点。这场“里程碑式横渡”发生在2025年10月16日,而就在此前一个月,工信部刚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矛头直指全隐藏式门把手等华而不实的设计。一边是政策开始纠偏过度设计,另一边是车企大张旗鼓展示“水陆两栖”这种极端场景下的非常规能力——这时间上的默契,不免让人怀疑是在抢抓政策窗口期的最后一波营销红利。

奇瑞横渡长江翻车?一场精心策划的工业作秀-有驾

“整车密封性能”被吹得神乎其神,IP68级防水、船舶级防锈工艺轮番上阵。但业内人士都清楚,民用车的密封耐久性在真实使用场景中根本经不起推敲。泥沙侵蚀、部件老化、日常磨损,随便哪个环节出问题,所谓的“水陆两栖”瞬间变成“进水即报废”。有网友调侃:“这车最适合的使用场景大概是小区地库被淹时开出来救急。”

再看那套号称“融合车辆工程与船舶工程创新成果”的纵横方舟技术。双推进器产生3000牛推力,宣传类比为“7-8人快艇的动力水平”——快艇什么重量?汽车什么重量?这种选择性对比,就像拿蚂蚁能举起自身体重几十倍来证明它比大象有力。

我始终认为,汽车工业的进步应该体现在安全、可靠、节能这些基本功上,而不是搞这种博眼球的极限表演。当一家车企把资源倾斜到这种华而不实的“壮举”上时,它还有多少精力去打磨一辆车最本质的素质?碰撞安全、电池防护、车门应急开启——这些关乎人命的基础项,难道不比能否横渡长江更重要?

奇瑞横渡长江翻车?一场精心策划的工业作秀-有驾

这场秀最成功之处,恐怕是成功转移了公众视线。就在纵横G700在江面缓慢航行的同一天,某第三方评测机构发布了主流越野车型的麋鹿测试和涉水可靠性报告,奇瑞旗下多款车型表现平平。但没人关心这个,大家的注意力都被那辆在江心作秀的橙色车子带偏了。

所以,你觉得一辆车能否横渡长江,和它的日常使用品质到底有多大关系?当车企热衷于打造这种“工业神话”时,我们是否应该担心他们正在偏离造车的本质?

这场秀的策划者确实深谙传播之道——用一个足够震撼的视觉奇观,掩盖了产品在基础性能上的平庸。只是不知道,当潮水退去,消费者是继续为这种“水陆两栖”的噱头买单,还是会用脚投票,选择那些默默把车门做得更安全、把底盘调得更扎实的务实产品?

#怪有趣生活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