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个车圈里有点意思,又有点让人唏嘘的事儿。
有这么一款车,叫东风本田灵悉L,眼瞅着就要满一周岁了。
按理说,新车上市一年,怎么着也得在马路上混个脸熟吧?
可奇怪就奇怪在这儿,很多人,包括不少天天在路上跑的,都说压根就没见过这车的活物。
这车上市的时候,宣传上说它科技感爆棚,光屏幕就给了五块,听着挺唬人的。
可结果呢,这五块屏好像没能给它照亮前方的路,反倒像是快要熄灭的小火苗。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个背后站着“东风本田”这四个大字的品牌,怎么就把一手好牌打得这么稀烂呢?
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用大白话聊聊这背后的门道。
首先,这车卖得到底有多差?
咱们不听厂商怎么说,就看最实在的数据和咱们自己的眼睛。
数据上说,它卖得最好的那个月,全国上下加起来也就卖了五百多台。
这个数字放在咱们国家现在这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里,说句不好听的,连个浪花都算不上。
要知道,现在那些热门的国产新能源车,一个月卖个一两万辆都算是正常发挥,三四万辆的也大有人在。
这么一对比,一个月几百台,甚至有时候几十台的销量,基本上就等于是在市场里“隐身”了。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平时在路上根本就碰不到它,因为它实在是太稀有了,稀有到你看见一辆的概率,可能比在市中心看见一只野生的梅花鹿还低。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没人买?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家不认识它。
你跟朋友吃饭聊天,说你想买个比亚迪、买个吉利,或者买个理想,大家都能跟你聊上几句。
但你要是说你想买个“灵悉”,估计在座的各位都得掏出手机来查查这是个什么新出的杂牌。
品牌知名度,这东西听着虚,但在买车这种大事上,它就是实实在在的定心丸。
一个听都没听过的牌子,谁敢轻易把十几二十万的血汗钱砸进去呢?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它不是杂牌,它后面是东风本田啊!
这话没错,搁在燃油车时代,本田的标那就是金字招牌,意味着省油、耐用、保值。
可现在是什么时代?
是新能源的时代。
在这个新赛道上,很多老牌的合资大厂都成了反应慢半拍的“慢班生”。
东风本田自己推出的那几款纯电车,比如e:NS1,在市场上也是不温不火,自己都还没玩明白呢。
一个在纯电领域自身都还没站稳脚跟的“家长”,你指望它能带出一个多么出色的“孩子”?
这显然不太现实。
所以,“东风本田”这块招牌,在灵悉L这里,非但没起到加分作用,反而让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可能又是一个合资厂为了应付政策而匆忙搞出来的过渡产品。
接着咱们再来看看车本身,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很多人都怀疑,这灵悉L是个“油改电”的车。
啥叫“油改电”?
简单说,就是拿一个本来为燃油车设计的车身结构,硬生生把发动机和油箱掏空,然后塞进电池和电机。
这种做法最大的弊端就是空间利用率极差。
灵悉L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你看它的车身长度,超过了4米8,这尺寸妥妥是一台中级车,跟雅阁差不多大了。
可你再看它的轴距,也就是前后轮之间的距离,才2米73。
这是什么概念?
现在很多国产的紧凑型轿车,车身比它短一截,轴距都比它长。
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滑稽的结果:车子从外面看挺威武的,结果一拉开后门坐进去,腿部空间憋屈得不行。
这就好比你买了个看起来很大的双开门大冰箱,结果打开一看,里面因为结构设计不合理,连个大西瓜都放不进去,你说气不气人?
现在咱们的国产品牌,比如比亚迪,人家都是纯电平台,从设计之初就考虑电池怎么放,所以能做到车内空间巨大,坐着舒舒服服。
灵悉L这种“外强中干”的设计,一下子就在起跑线上输了。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底盘悬挂。
现在汽车市场竞争多激烈啊,连十万块钱的国产家用车,为了让大家坐得舒服点,都开始用上结构更复杂、成本更高的后独立悬挂了。
可灵悉L,一款售价接近二十万的车,它的后悬挂居然用的是成本低廉的扭力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板车悬挂”。
这种悬挂过个减速带,后排乘客能颠得怀疑人生。
最逗的是,厂家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油式驾控”。
这简直就是在侮辱消费者的智商。
大家现在信息多灵通啊,上网一查什么都明白了,这种营销话术早就骗不了人了。
这种在核心机械素质上的“偷工减料”,让消费者感觉不到任何诚意。
当然,灵悉L也不是一无是处。
它最大的亮点就是那五块屏幕,中控三联屏加上两个电子后视镜的显示屏,坐进车里确实能感受到一点未来感。
车机系统里也装了车载微信、语音助手这些时髦的功能。
但是,这些都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买电动车,大家最关心的核心是什么?
是续航、是充电速度、是电池安全。
在这些关键问题上,灵悉L的表现只能说是平平无奇。
官方标的520公里续航,在今天看来也就是个及格水平,没什么竞争力。
充电速度比不过小鹏、深蓝这些对手,别人半个多小时能充一大半,它可能得慢悠悠地充上一个小时。
现在很流行的对外放电功能,就是开车去露营能给电器供电,它的功率也是同级别里最小的之一。
这就好比一个学生,主科考得一塌糊涂,光靠副科拿了几个满分,总成绩能好得了吗?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点,是它在家里的地位。
就在灵悉L还在市场上苦苦挣扎的时候,它的“亲爹”本田集团的全球战略突然变了。
本田觉得纯电动车这条路好像不太好走,决定把更多的精力和金钱重新投入到他们更擅长的混合动力技术上。
同时,为了在中国市场不掉队,本田又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更高端的纯电品牌,叫“烨”。
这下好了,家里来了个新的“宝贝疙瘩”,所有的好资源、新技术、宣传经费肯定都会优先给这个新品牌。
那灵悉L呢?
它就成了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试验品”。
一个已经被战略性放弃的车型,你还指望它以后能有什么软件升级?
能有什么技术迭代?
消费者买车,不光是买个硬件,更是买个未来的服务和保障。
买一辆随时可能被厂家抛弃的“孤儿车”,那未来的维修保养、二手车保值率,都会成为大问题。
想明白这一点,谁还敢去当这个“接盘侠”呢?
所以,灵悉L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既是产品力不足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战略摇摆下的可悲牺牲品。
它用自己的遭遇告诉所有还在观望的合资品牌一个道理: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光靠一个老旧的品牌光环和一些华而不实的表面功夫,是行不通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