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自一体这个功能,讲真,就是汽车界的“电子阑尾”。99%的人开到车报废,那个M挡的膜都没撕。车企们整这花里胡哨的,就是不务正业的典中典,图啥?图一个“我全都要”的仪式感,让你觉得这钱花得值,这车够高级。实际上,这就是个大型行为艺术现场,你以为你买了辆车,其实你买了个“可以但没必要”的功能大礼包,就像是买了个带开瓶器功能的核潜艇,就问你用不用得上?
但是,但是,存在即合理。就像道诡异仙里的修仙功法,看着颠三倒四,关键时刻真能保命。这个M挡,平时是摆设,但在某些极限拉扯的场景下,它就是你的任意门,能把你从物理和精神的双重崩溃边缘给拉回来。
第一种修仙场景:上下长坡,尤其是那种十几公里看不到头的妖孽坡。
你开着车下长坡,如果头铁一直挂D挡,车子就跟脱缰的哈士奇一样往下蹿,全靠惯性在自由飞翔,唯一的约束就是你的右脚。你就只能一直点刹车,点刹车,点刹车,脚都快踩出肌肉记忆了。你以为你在开车,其实你在跟刹车片进行一场关于热衰退的哲学辩论。你脚就焊在刹车上,感觉刹车盘都快磨成刹车方便面了,心里默念“阿弥陀佛,千万别失灵”。
辩论输了,全村人就得去你家吃饭了。
这时候,你但凡开点窍,就该把挡杆往旁边一拨,切进手动模式,手动降到2挡甚至1挡。世界瞬间就清净了。你会感觉到一股神秘的东方力量在把车往后拽,这就是发动机的反拖制动。等于给你的车请了个雷电法王杨永信,用发动机的内力强行给它进行“行为矫正”。车速被牢牢锁死在一个区间,稳如老狗,你甚至可以把脚从刹车上挪开,感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从容。这才是真正的金钟罩铁布衫。妈的,命比什么都重要!
上坡也是一个道理。D挡就是个老大爷,你油门踩穿了,变速箱还在那思考人生:“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升档吗?”等它反应过来,黄花菜都凉了,后面的车喇叭都按烂了。你干着急,感觉自己开的不是车,是一头被生活压垮的牛。这时候手动降一档,转速瞬间拉到三千转以上,发动机的任督二脉直接打通,动力喷薄而出,车子瞬间开窍了,悟了,感觉像是从诺基亚换成了iPhone 15 Pro Max,什么坡都给你干上去。
第二种闪电战场景:高速超车,尤其是超大货车。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心脏不太好,最怕的就是高速上超大车。那个D挡的延迟,感觉有一个世纪那么长。你一脚油门下去,变速箱愣了一下,然后才不情不愿地降档提速。就这愣神的一两秒,可能就错过了最佳的超车窗口。左边是呼啸而过的小钢炮,右边是随时可能爆胎的大货车,你就卡在中间思考人生,感觉自己像个压缩毛巾,马上就要被泡发了。
后来我学精了,超车前直接手动降一档,转速“嗡”一下就上去了。然后再踩油门,车子像被踹了一脚一样蹿出去。什么叫闪电战?这就叫闪电战。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干净利落,不给死神任何机会。什么叫安全感?这就叫安全感。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变速箱说得跟个有独立人格的逆子一样,可能有点过了。但你仔细想想,它是不是就这德行?
第三种渡劫场景:堵车跟车。
城市堵车,堪称手自一体变速箱的“公开处刑”现场。车子在1挡和2挡之间反复横跳,跟得了帕金森一样,顿挫感一阵一阵的,你感觉自己不是在开车,是在骑一头刚从迪厅出来的机械驴。那种闯动感,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你刚喝下去的奶茶,在胃里都快被晃匀了。
这时候,手动模式的慈悲就体现出来了。直接挂到1挡或者2挡,用油门控制跟车距离,不让那个智障的变速箱逻辑出来捣乱。车辆的平顺性直接提升一个段位,感觉世界都温柔了。同行看了也得傻。讲真,我有时候觉得,发明这功能的人,是不是以前开手动挡留下了什么心理阴影,非得找补回来。
第四种玄学场景:雪地或者湿滑路面起步。
这个属于是品牌玄学了。下雪天,路面滑得跟抹了油一样。你用D挡起步,油门稍微大一点,轮子就开始疯狂空转,车在原地刨坑就是不走,跟个撒泼打滚的熊孩子没两样。因为1挡的扭矩太大了,直接就把那点可怜的摩擦力给干穿了。
这时候,手动模式挂入2挡起步,就相当于给动力输出套上了一个“虚弱”光环。扭矩变小了,动力输出更温柔,车轮反而能稳稳地抓住地面,平顺起步。这个操作,就非常的老司机,非常的不讲道理,但能过,就是能过。
说到底,这玩意儿还是一种“反向智能”,是我们人类在面对机器不够智能的时候,强行夺回控制权的一种无奈之举。所以,手自一体的M挡到底是什么?它不是一个功能,它是一个心理安慰剂,一个写在配置单上的护身符,一个让你在面对极端情况时,不至于把命运完全交给一堆齿轮和程序的最后防线。你用不用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得有。这,就是成年人的安全感,虚幻,但管用。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