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最近这个操作,属于典型的“不装了,我摊牌了”。
当所有人都觉得豪华品牌嘛,要矜持,要优雅,要慢慢磨的时候,林肯Z直接把价格干到了16.98万起。
这是什么概念?这是本来大家都在一个饭局上,文质彬彬地吃着蛋糕,讨论着刀叉的正确用法,结果林肯突然站起来,把整张桌子给掀了,还顺手把餐厅的吊灯给砸了,然后用大喇叭对着所有人喊: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如果说之前小米SU7是把蛋糕抢走了,那林肯Z这次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对手放过。
这已经不是市场竞争了,这是修仙小说里的自爆流打法,要么当场飞升成仙,要么直接炸成一个盒子。就问你怕不怕?
过去我们聊豪华车,尤其是BBA,总绕不开一个话题:动力。你看看奔驰C,1.5T,高功率版也才150千瓦,讲真,这数据搁现在一票国产插混面前,真的不够看。但人家是奔驰啊,奔驰最值钱的不是发动机,不是变速箱,是那个三叉星徽。这玩意儿是一种玄学,一种信仰,是中年男人在KTV里把车钥匙往桌上一拍的底气。你跟他聊参数,他跟你聊品牌故事,你跟他聊加速,他跟你聊“拥有感”。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林肯现在不跟你玩这套虚的了。它直接把一个234千瓦的混动系统塞进了一台近5米长的大车里,然后用一个紧凑级车的价格卖给你。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降维打击。它的潜台词非常简单粗暴:别跟我扯什么品牌光环,什么百年底蕴,我就问你,同样的钱,你是要一个跑得不快但听起来很牛的“故事”,还是要一个能让你在红绿灯起步时把隔壁大哥的眼镜甩飞的“现实”?
我作为一个开过不少车的中年人,必须承认,这种诱惑是实实在在的。动力这东西就像存款,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尤其是在你被加塞、被挑衅的时候,一脚油门下去,世界都清净了。林肯Z电混给的就是这种底气,那种电感带来的推背感,非常直接,非常暴力,不像传统油车还有一个思考人生的过程。它就是“砰”的一下,把你发射出去,剩下的就是看后视镜里越来越小的其他车辆。
更魔幻的是油耗。以前我们提美系车,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就是“油老虎”,感觉那油表掉得比我的头发还快。但林肯Z这套混动,硬生生把油耗做到了跟小卡罗拉差不多的水平。一个月加一次油,这对于一台近5米长的美式豪华车来说,是什么概念?是三体人看了都要从飞船上跳下来研究一下的程度,是太阳都要一个趔趄的程度。这车简直就是个压缩毛巾,价格看起来小小的,结果产品力一泡水,哗一下给你展开一个巨无霸。
所以你看,现在车圈的竞争法则已经彻底变了。已经不是田忌赛马了,而是直接把对方的马厩给点了。大家玩的都是极限施压,都是闪电战。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拿修仙来比喻车圈价格战,可能有点中二,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像。
以前的合资豪华品牌,就像那些名门正派,讲究传承,讲究心法,一招一式都有规矩。现在的市场,就是突然闯进来一群不讲武德的“道诡异仙”,他们不跟你拼内力,不跟你论剑法,上来就是各种法宝、禁术、自爆,打得你怀疑人生。一帮合资车还在那挤牙膏,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林肯这次,就是典型的“悟了”,或者说“颠了”。它放弃了跟你慢慢聊品牌的耐心,直接用最粗暴的性价比,来拷问每一个潜在的C级或者3系用户:你的信仰,到底值多少钱?是值那多出来的几万块,还是值那少掉的几十千瓦动力?
讲真,最近我楼下那个卖煎饼果子的大爷换了个电动三轮,那加速,我觉得比很多车都猛。这就叫高手在民间。所以别迷信什么技术名词了,真正的技术,就是让大多数人爽到的技术。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品牌玄学的强大。会买奔驰C的人,可能真的不在乎那1.5T,就像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们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社交标签,一个自我认同的图腾,一个挂在命运罗盘上的徽章。你用理性的刀,去砍非理性的信仰,往往是砍不动的。
所以林肯Z电混版这么一搞,真的能把BBA的用户都抢过来吗?
我的结论是:不一定。但它会让那些原本在BBA门口犹豫的人,心里咯噔一下。它会在豪华车市场这个看似平静的湖面,砸下一块巨石。它就像一个鲶鱼,告诉所有人,那个躺着赚钱的时代,那个靠一个标就能收割几十年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这就是今天的车圈,一个充满了荒诞、疯狂和表演欲的巨大舞台。而我们,都是观众。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