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大降价在国内很吃香,但是跑到日本后销量不佳引发质疑,直到试驾后部分消费者才开始认可其品质变化

比亚迪大降价,在国内算是挺风光的。销量一度爆棚,价格也比以前算得实惠不少。说实话,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开始考虑换电车,甚至原本对比亚迪不怎么感冒的,也开始萌生兴趣。

但你知道吗?这个热到日本市场,情况就不一样了。去年6月,我在东京的街头走着,看到很多店都贴着比亚迪特价出清的标志,可是销量远远比不上预期。很多人都觉得便宜没好货这句话还挺有道理的。他们对国产车的印象,还停留在便宜但不耐用上。更别说,日系品牌在他们心中,地位还是很稳的。IMO(我个人估算)日本市场的进口车占比大概在15%左右,而国产车大概只有3%左右。

比亚迪大降价在国内很吃香,但是跑到日本后销量不佳引发质疑,直到试驾后部分消费者才开始认可其品质变化-有驾

有次朋友在电池维修店里听到技术员说:进口的中国车?基本都只看价格,品质还得时间验证。我心想,这也能怪他们吗?日本人对质量的要求太高了,尤其是车这个,关系到生命安全,不能马虎。

这还真不是简单的价格战就能解决的问题。比亚迪在日本试图靠价格拉动,但一切都不是那么容易。去年底他们将海豹、海豚和海狮07限时降价,明显是杀入日本市场的血战。降幅大概在50万到117万日元之间,约等于人民币2.4到5.7万。这点在或大陆市场,可能还算正常操作,但放在日本,就特别惊讶。他们的反应中,隐隐能听出是不是在偷工减料的疑问。

日本的汽车文化和我们不一样。日本人对车的挑剔度很高,一打开车门,味道不对,或者看起来太大,都可能立马被嫌弃。而且,日本城市空间狭小,车身小巧是大趋势。超过手掌大小的车子,根本没地方放。比亚迪的车型,特别是海豹和海豚,偏大一些,就容易被挑出来放在哪里。这也让本身市场就有限的情况下,竞争更难。

比亚迪大降价在国内很吃香,但是跑到日本后销量不佳引发质疑,直到试驾后部分消费者才开始认可其品质变化-有驾

不过我也不敢光说国内的事感觉自身像个神,日本市场还得看供应链和消费者偏好。日本买东西,还是挺讲究本国优先的,特别是日本车,几乎成了国货之光。你要在日本站稳脚跟,光靠降价,很难果断突破。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查了几个月销售数据:去年6月至9月,比亚迪在日本的月销量大概在100-300台之间。还没有真正打开市场。反倒是日产的微型电动车 Sakura,月销量稳定在1137辆,远高于比亚迪。为什么?一方面,Sakura的本土认知度高,品牌话语权强;另一方面,车位紧张城市,小车需求旺盛,日本人看得惯了。

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能不能用要适应本地化来总结?——比如车的大小、设计风格,还有充能设施。比亚迪曾经也说过要推广充换电站,但日本的充电桩不多。大家都知道,日本的高速公路和公共充电设施还在建设中,很多加油站都改装成电站了,但还不够成熟。这让购买电动车的人,心里都怕用不了。我猜测这也是卖得不好的原因之一。毕竟,没有便捷的补能方式,低价就是没用。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有次我和一位销售朋友聊天,他说:车买了,去哪充电?如果插座不好找,再便宜也没人买。这句话倒让我挺受用的。不是我喜欢把问题归咎于充电基础设施,但事实就是这样。

比亚迪大降价在国内很吃香,但是跑到日本后销量不佳引发质疑,直到试驾后部分消费者才开始认可其品质变化-有驾

当然也有好消息:比亚迪在其他国家,包括德国市场,起步也很慢。你看看,德国刚开始几辆车,大家都不怎么在意。次年销量都在几千辆级别。时间一长,品质和认知都慢慢建立起来。只是,整体市场中国产车还得磨合。

我还得补充一句:日本市场,特别难。我的一个日本朋友,买车时就说:我喜欢唐这个字,反正看起来挺有意思的。(这段先按下不表)事实上,他们追求车的好看和实用,不是单单价格低就行了。对比同价位的日系车,比如本田Fit或丰田Aqua,配置更贴近生活,底盘调校也更适合城市穿梭。

在试驾了比亚迪某款车后,我发现部分消费者的态度开始转变。最初,他们对比亚迪充满疑虑,但亲自试过后,确实感觉到车的品质比以前提高不少。不能否认,市场还在慢慢接受阶段。毕竟,公交和自行车已经深植生活惯,要说服他们换人类的心头宝,还得等时间。

比亚迪大降价在国内很吃香,但是跑到日本后销量不佳引发质疑,直到试驾后部分消费者才开始认可其品质变化-有驾

我自己也在想,未来比亚迪要不要考虑:低价+本地化双管齐下?不光是车价,配合当地的车身尺寸、空间布局、更贴近日本人的惯,才有可能逆转局面。毕竟,日本市场不止价格战那么简单。

我一直在琢磨,是不是有人会觉得——便宜的车,质量一定差? 这是个误区。没错,很多劣质车想靠低价杀出一条血路,但比亚迪的现状告诉我们,品质提升了,消费者的接受度其实会快一些。可问题是,外界眼中的便宜到底够不够?这又得看品质、品牌、服务的综合表现。

所以,真的还得看后续,像日本的贵宾车主们,会不会慢慢认可比亚迪的努力呢?我觉得,不到最后一刻,啥都不好说。就像我买东西,惯了便宜没好货的思维模式,要接受新品牌,真的得一点点地试错和时间。

比亚迪大降价在国内很吃香,但是跑到日本后销量不佳引发质疑,直到试驾后部分消费者才开始认可其品质变化-有驾

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觉得,国产车要在海外站稳脚跟,最大的障碍到底是什么?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