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40周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下滑比亚迪领跑但跌幅明显,特斯拉大幅下降市场格局或将悄然变化
我一开始关注这个行业,主要是因为每周的行业数据像个晴雨表,反映出市场的脉动。数据显示,今年9月最后一周,新能源车的整体销量明显下降。20个主要品牌里,除了长安启源没数据(估算是还没有到正式投放或渠道还没铺开),其他19个都在往下走。这个变化,真让我有点意外。你也知道,节前市场总会热一阵,但持续的下滑还是说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比亚迪还是第一,销量5.79万辆,虽说环比(比前一周)跌了37.3%,但这个数字摆在那,还是比第二名吉利的2.38万辆多了将近2.4倍。能这样保持领头羊位置,不只因为它的规模大,还有它的产品线布局,什么王朝、海洋系列,特别是在10-20万主流市场,这块基本盘还算结实。
说到比亚迪,没细想过,它的抗波动能力挺强的。你知道吗,虽然这周跌得厉害,但它的规模加全覆盖让它仍然在市场里占得一席之地。我觉得这个规模优势很像是你在超市买瓶水,品牌大就不用怕行情不好,货压得住。也许,这也是比亚迪能咬住前排的原因之一。
你一定会问,那特斯拉怎么样?这周表现差点意思,才卖出0.50万辆,环比一泻千里,降了超过74%。你说,这么大幅度的下滑,是不是单纯假期的事?其实还不止,也跟它的车型周期有关。Model 3和Y的产品线进入中后期,换新不快。而且,国产新势力们,比如小鹏的MONA、小米的SU7,带着丰富的智能化配置,开始在技术和体验上逐渐拉开差距。这一点不光我猜的,销售里面很多同行都说:你看他们那种差异化策略,是真下了血本的。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周销量最高的还真不是那些名声在外的新势力,而是传统自主转型的老牌君主——吉利银河,卖了2.38万辆,环比降了34.6%。它的星愿系列在沉下去的市场依然有不错的性价比优势。你知道吗,虽然销量下滑,但用逻辑分析——它的核心产品基盘还在,市场还看重实实在在的价值。
零跑汽车,表现也挺稳的——零跑C10的销量逼近1万辆(是估算,毕竟数据有点少),他们的全域自研+低价策略在10-15万市场钻得挺深。这一点其实挺我想象中的:低价+自研,帮它在竞争激烈里抢到了份额。价格从12.88万元起,也许是冲着刚需—性价比去的吧。
再说这新晋的米粉们,米米汽车以0.74万辆排名第六。渠道优势在这里体现得明明白白,靠着402家门店,就能在20-30万的细分市场找到一批铁粉。我有时觉得,渠道的掌控感能弥补一些技术上的不足。它的YU7车型,到底是不是因为在这个价位段性价比最高被加分?不知道。销售里也有人说:把渠道铺开,客户就不怕找不到车。
至于理想,周销量0.57万辆,环比又掉了33.2%。这个数据在新势力里算中等偏上,但我总觉得,用传统理解可能不够。它那些纯电车型i8、i6上市,想扭转交付压力,可能还需要时间。尤其是在高端家庭市场,问界M8、以及一些竞品开始蚕食它原来的市场份额。这点倒是没怎么在数据里看到明确,但我猜测,大家都在抢食高端用户的蛋糕。
最让我意外的当然是特斯拉,真的是大幅下降,从1.93万辆到0.5万辆,降了74%以上。这个降幅超出了我的预估,我还以为假期会影响交付,但没想到如此剧烈。这也反映出它的产品周期压力。你想啊,Model 3/Y打磨得差不多了,调整空间变小,新一代还在路上,但还没铺开。国产新势力里,比如小鹏的MONA、小米的大模型、智能配置,已经让特斯拉失去了技术领先感。这让我想到,未来市场的力量可能会逐步从传统大牌那里转向那些更懂玩新的品牌。是不是太天真?但潜在的趋势,我确实觉得有点意思。
行业还是在摇摆中,每个品牌都在赌下一个爆发点。我在翻看每个品牌的文件时还注意到一点:这周销量受节假日影响明显,很多品牌的正常波动都被放大。有的人会觉得哎呀,别搞得太紧张,但我知道这里面藏着良多门道。
最后突然想到:市场的棋盘在变,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头部品牌的规模优势还在,或许我们很快会开始讨论谁能守住这个位置。也可能,整个市场就这么趴着等下一阶段的突变。商业的事情,总是喜欢不确定,也喜欢也许短期会稍微走偏的那一点想象力。
你说,未来这些品牌的格局,会不会就像一盘升级版的象棋,谁都在等下一步灵光一现……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