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最近瞅到飞度那一串销量,我直接愣住了——75台,没错,就是这么小的数字,单月销量还不到以往一天的水平,这让人不由自主地发出拷问:这飞度,怎么就变成了月销边缘的存在呢?
不是我瞎说,飞度曾经可真是小型车市场的顶流流量,再往前数几年,月销轻轻松松过万,改装圈、代步圈,甚至连学生毕业买第一辆车,都绕不开它,能把车友圈里一水儿的“神车”称号,活生生练出来。
但现在怎么回事?七月份卖得比飞度多的,居然也只有POLO——还不到三百台,其它月份POLO都还没飞度强,但说到新能源车,人家直接一波甩出好几万,十二名榜单全是新能源的天下,说飞度被时代“干翻”,实在不冤。
这事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一个谜团。
到底是市场变了还是飞度自身掉队了?
是不是那些燃油小型车的老本,彻底不管用了?
还是说飞度自己在原地画圈,等着人家新能源横扫千军?
这个情节,简直比悬疑片还精彩。
先别急着替飞度喊冤,咱们抽丝剥茧,把这剧本摊开来慢慢分析。
其实在燃油小型车这个圈子里,会买飞度的人,大多不是头铁去对着新能源自燃。
更多还是看重它过去那些“香点”:保养不贵啊,车子省油,空间灵活,拉人载货两头都能沾。
尤其在五六年前,飞度的1.5L自吸发动机加上CVT变速箱,别管你新司机还是想偶尔撒撒野的老车主,开起来轻巧得像弹簧,怎么用都不心疼。
魔术座椅人人都念叨,什么音响、什么大屏,也能自己后加。
可转头一瞧,现在这个局面,飞度那些“优势”,在新势力们面前,突然就土鳖了。
你要说省油吧,人家电车直接用“五分钱一公里”把你KO。
你再怎么精打细算,一公里省到五毛,和电骑的“贴地飞行”相比,想省都难。
就连保养这块,飞度一次七八百,半个年头还得去小保养,电车最多查查电池,拧个螺丝就打住。
别说消费者精明不精明,能算账的,早把燃油车拎下了。
这可还没聊到配置。
现在你随随便便六万块预算买电动车,12.8寸大屏闪瞎眼,手机远程操控随便玩,啥L2级辅助啊、全景天窗、座椅加热,那都是标配。
飞度呢?入门连音响都没了,机械手刹、鼓刹,看着都觉得有点怀旧得过分了。
更夸张的是,魔术座椅给砍掉了,颜色配饰也缩水,一步步搞砸了车友们曾经最珍视的东西。
说飞度自己作死,未免太狠,可它这一系列“骚操作”,不难让人怀疑,是不是打算主动下课?
再说价格,这年头大家都攒着预算买东西,改款减配,价格还不降,谁要花钱买清高?怕不是把大家当韭菜割。
到底飞度咋就从“神车”坠落到“人均75台”这地步,真的全怪时代吗?
要我说,飞度的困境不是单纯的市场叛变。
倒更像是一场自我放逐。
它好像在赌,赌消费者会为“本田信仰”买单,但现在大家信仰早就转移了——谁会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啊。
回头看看那份新能源榜单,头几个名次都是一骑绝尘:星愿单月四万多台,海鸥两万多,海豚也快奔着一万去。
飞度在那儿瑟瑟发抖,人家一天都能卖出它两个月的份。
这一幕真有点像燃油车的晚霞,飞度不只是自己跌倒了,也是整个燃油小型车时代的缩影。
有句话说得好,你在“十年不过时”,但市场偏偏喜欢“三年一换代”。
你觉得“够用就好”,可新能源已经洗牌到“用得爽才叫够用”。
这场拉锯,飞度真的干不过这波新思潮。
其实很多人还对飞度寄予厚望。
老车主,有感情、有青春、有回忆,但这些都救不回销量——新时代来的时候,谁赶不上步子,谁就只能遗憾回头。
你会发现,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
飞度最让人唏嘘的地方在于,它的流量和口碑都还在,但市场不再为“信仰充值”。
现在的市场,就像停不下来的“换新”团购大军,根本不认老本。
飞度的“自我定位”,从灵活省钱,到后来的“够用就好”,最后变成加价减配。
买家直接“用脚投票”,用数据给飞度的执念判了个死刑。
你真得自问一句,这车还值不值那份情怀溢价?
新能源车把消费体验拔高到新维度,一堆配置堆出来的科技感,油车老方法已不复当年。
说白了,现在的飞度就是被时代拍在沙滩上的“经典车壳”,里面装的是“落伍的内核”。
再多的粉丝,也救不回来这个趋势。
更糟糕的是,飞度改款一波接一波,但都是在做“减法”。
本来空间是大卖点,现在百般压缩。
配置阉割,魔术座椅没了、音响没了,连黑白内饰也成了稀有货色。
这不是自杀是什么?
就像网上总有人调侃,“你不是油耗低嘛?咱电车没油耗。”
别人靠推陈出新,而你在自罚“减配”,这不就割韭菜吗?
这世道,谁还傻到花钱买减配?
关键是飞度当年做代步车的“无敌”装备,现在只剩下“回忆”。
市场变了,审美变了,需求变了,飞度如果还想靠老底吃饭,只能看着新能源把客群全带走。
有朋友说,飞度的好处其实没变,空间灵活、省修、省油——说得对,可是这份好,已经被“新造车”用配置和价格碾得无地自容。
情怀还能当饭吃不?
现实狠狠打脸。
最终那份“青春记忆”,也许只能保留在十年前的照片里咯。
市场这碗冷饭,不会为谁而重新加热。
飞度脚底下曾经的流量,如今变成了“时代的眼泪”,是燃油车最后挣扎的一抹余晖。
说到底,飞度的落败是“自己和世界都没能跟上步伐”的双重影响。
企业死抱着过去年轻人那份热情不撒手,却忘了“年轻人早买不起,也早不需要了。”
技术没跟上,定价还在做梦,配置一步步缩水,留给爱车人的选项只剩下“叹息”。
你说飞度会不会走得更远?
如果不自我革命,那只能在历史的角落默默作陪。
时代变天,就是这么皮实。
一个现象可以作对比:当新能源刚出来时,飞度那一批老车主还有拍着胸脯夸“油车才耐用”。
可现在真有点尴尬,市场价崩、二手车腰斩,大家排队换新。
“十年不过时”的保证就像是老年机里的一句广告语,时代变了,谁还信那一套呢?
说完这一圈,飞度的启示也就明了了:
企业要是一直吃老本,哪怕这本再厚,也是有底的,总有吃完的时候。
世界不会停下来为谁等一等,昨天的巅峰,也会变成明天的“无人问津”。
所以想活下去,必须不停创新。
只有把握新需求、迎合新审美、升级新科技,产品才能晋级下一轮。
情怀很好,情怀也有用,但情怀不是一张万能门票。
飞度这样的经典被按在地上锤,这应该是给所有企业打的一剂清醒剂:
永远别把过去的红利当未来的保证。
要说最后一句吧,这份市场教训,怕不只是给本田飞度听的。
谁都要面对这个问题——该革新了。
你怎么看飞度的命运?如果你是老板,会怎么破局?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真看法。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