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

说到双龙汽车2000年前后那会儿的操作,你要说是神仙打架也有点夸张,可整件事确实离奇到像悬疑大片,专治各种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能把看热闹的心情直接拉满。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你看啊,双龙那个时候哪个最急?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不是技术升级,不是拓展全球版图,而是活着!

努力卖车,拯救自己,不给小命画句号。

关键时刻,目光锁定谁?

市场巨大的中国,妥妥地隔壁超级大邻居。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奇怪没?

为什么偏偏盯上中国,那是有原因的。

新千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说“大爆炸”都不太够,直接井喷。

大街上,买得起车的人嗖嗖窜出来了。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你是车企,谁都知道厉害的行情来了。

什么小众品牌,只要进场,多少都分点汤喝。

真不傻的话,谁舍得不来凑热闹?

2001年,双龙正式官宣登陆中国,花式亮相。

带头的是雷斯特,这车当时全球刚发布就端过来了,价格差不多四十多万,这不是一般地贵,妥妥进了豪华阵营。

后来黄海直接拿去仿了个翱龙CUV,山寨是传统艺能嘛,不能怪。

接下去几年,双龙没闲着,又引进了爱腾、路帝、享御一波,然后呢,都是全球刚上市的新货,几乎都是非承载车身那种硬派越野,甚至还整了柴油机版本,硬核气质拉满。

广告语不是随便喊的,直接学丰田:世上无难路、只要有双龙。

看着很专业对吧?还挺做派。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也正是这时,双龙在中国发出了“野外越野达人”的气场,让一群户外玩家、老派司机多看了几眼。

不过,诚意虽然有,产品表现却令人懵圈。

你要是真的认真观察双龙那些年出的每一款车,会发现设计风格让人“云里雾里”。

爱腾竖条格栅配新logo,怎么看怎么邪门。

要不是亲眼见到,很难信他们家出品牌统一战略,明明同一家造的,结果天南地北、东倒西歪。

有点像散装版拼多多,五花八门,抓不住主线。

你说营销高端豪车,结果接地气又有点“抄作业”,让人分不清到底是野性硬派,还是真正的高冷豪门。

这头忙着出口卖车,那头双龙又悄悄和国内企业眉来眼去,找合作搭档。

2001年前后,上汽旗下上海汇众买下了双龙重卡、大客的生产设备和模具,相当于把双龙在国内给“国产化”了。

伊斯塔纳这款,原先和奔驰一条线研发的,没国产时还挂奔驰logo,叫MB100,就是什么单位学校常用的公务车,眼熟得一批。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国产后挂了汇众logo,销量也算中规中矩。

这些技术搞来搞去,双龙和上汽之间渐渐有了感情基础。

一来二去,俩公司越搅越深,各种合作小动作不断,铺垫着后面的大戏。

到2004年,故事发生了大转折,两件事同时爆炸: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一个是04版汽车产业政策横空出世,国家鼓励大集团做自主品牌,把这个指标直接挂到考核上。

另一个是上汽决定要出海卖车了,定下到2007年卖出5万辆的“小目标”,加速布局自主品牌赛道。

这下,上汽手里的合作伙伴就成了优质资产池,直接瞄上了双龙。

你说上汽和大众、通用关系好,那都是真的。

多年的路径依赖,造车太费事,不如买现成的,干脆收购国外成熟但弱势品牌,一举两得啊。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既能搞定出海,也能在自主品牌方面赚积分。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盘算精明,算盘打得啪啪响。

双龙这会儿处于半破产边缘,产品有Jeep跟奔驰技术、关键已经在中国扎了根,与上汽的“火花”正好,对上汽吸引力堪比扛把子豪门媳妇。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于是,在2004年10月,上汽一咬牙,花了5亿多美元买下双龙49%的股份,后脚又迅速增持到51%,坐稳了绝对控股股东。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技术、市场、人情牌全押上,双龙正式变成有国内身份的“上汽双龙”,但神奇地还在用进口渠道卖车,有点绕口令一样的尴尬模式。

然而,这事没那么顺风顺水。

双龙这边还是财政吃紧,危机感没消,工会怕被上汽把技术掏空,抵触情绪大,怕变成“人财两空”。

上汽反过来还指望双龙能帮自己开发新车,技术对技术,两边谁都不想吃亏。

而国内双龙销量始终没起色,勉强蹭局面。

一连串操作下来,虽然2007年账面上实现了盈利,但根本性的困境并没解决。

正好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双龙一看老套路又来,干脆破罐子破摔,说不活了吧,又要宣布破产。

这时上汽肯定不乐意,毕竟投资还没来得及变现,急着保住牌桌上的筹码。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所以马上拿出“广进计划”,让双龙优化掉2000人,还说十几年后我们都这么干了!经典裁员模板。

条件很诱人:裁员就投2亿美元进去,工会一听,坚决反对,死也不裁员,直接一波刚猛操作,组织员工和韩国警察开干,场面失控。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上汽这边彻底无语了,没办法,破产吧,反正你不带玩。

2009年2月,韩国法院正式宣布双龙破产,上汽只捞回来区区两千多万美元,前后血亏差不多四亿美元。

吃亏了?

只能说谁能想到遇上“不按套路出牌”的韩国工会,大伙都傻了。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这种“精神病式”的剧情,连做梦都不会想到吧?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双龙又一次告别了中国市场,这次说再见真不带回头。

但你别以为上汽和双龙的故事就此落幕。

短暂的联姻之后,双龙仍然留下一堆遗产。

你看,荣威品牌刚起来时,上汽直接把双龙享御魔改成了荣威W5,成了整个集团唯一一辆带大梁的乘用车。

其实还设想过用双龙主席改造个荣威R95、R95L,最后改来改去,才有了通用平台下的荣威950,全流程见证汽车圈“移植术”。

后来的上汽大通,商务车技术也都是当年汇众那批双龙技术一路承接过来的,点石成金、物尽其用。

所以你问这场折腾究竟值不值?

技术变现算是赚到了,就是钱亏得离谱,谁投资能抗住这么大心理落差?

说白了,双龙第一次闯荡中国市场,也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但,人生就是门不断的,你以为故事本该到此结束,没想到一年后双龙居然卷土重来,再杀了一波回马枪。

这种“反转再反转”的剧情,拍成电影都嫌没人信,汽车圈里的悬疑大戏,双龙绝对是戏剧大师。

你品品,2000年前后那一波豪赌,既有技术合作,也有投机碰运气,还有工会拉横幅和宫斗戏份,活生生演了一场“活在破产边缘”的油腻人生。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但话说回来,双龙进中国到底怎么了?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乍一看是市场机会给力,技术来源扎实,但产品定位混乱、品牌形象摇摆,合资合作也是各怀鬼胎,都想占便宜、没人做亏本买卖。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最终搞来搞去,技术有传承,渠道没深耕,战略欠点火候,工会“气场太强”,投资方硬生生栽了跟头。

别看当初广告语喊得响,现实比段子还戏剧。

谁能想到,一边是行业政策推着“自主创新”,一边技术派又想抄捷径,结果大家被现实打脸,赔了夫人又折兵。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这样的故事,估计只有中国市场这种大熬锅里才能上演吧。

其实这还不只是双龙一家车企的命运,背后映射的是整个中国、韩国汽车行业碰撞时的各种“间歇性混乱”,你来我往,战略博弈,敢赌才有机会,敢赌也可能血亏。

谁都明白,市场大是真理,但江湖险恶也够呛。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有时候不是你技术不到位,是合作关系没磨合好,外部环境一有风吹草动,谁都难免“活在破产边缘”。

双龙这波大起大落,留下的遗产其实蛮有意思:国产商用车技术存着了,自主品牌积累了,管理模式却始终没理顺,合作信任就像泡面里的调料包,用一次少一次,最后一拍两散,各自回头望天。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你说这场商战里,双龙给中国车企上了什么课?

起码告诉大家,“机遇来时别手软,坑来时别太倔”,合作想长久还得动脑筋,死磕一件事未必能有结果,创新和守旧,都得看市场脸色过日子。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如果当年品牌定位再清晰点,产品战略再统一点,也许现在双龙就是韩国版“丰田”,而不是反复出走、回归,一遍一遍折腾。

但生活没有如果,只有“不过如此”。

你怎么看这段双龙汽车在中国的“悬疑剧”,或者说,你觉得现在中国市场里的海外车企还有谁能翻出什么花样?

双龙汽车破产,上汽收购控股,国产化合作遗产-有驾

一起聊聊呗!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