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铁上座椅调节这事,说实话,每年都能在网上看到好几起,原因千篇一律:前面的人想舒服点往后靠,后面的人觉得自己空间被侵占了,两边一较劲就吵起来了。这次事发上海方向高铁,后排女子不光用手推椅背,甚至还用脚使劲顶住,阻止别人调椅子,连乘务员都来了两回。这场面,看的我都替他们尴尬。
讲道理,现在高铁的空间其实不算小,尤其二等座,前后比飞机经济舱好多了。你说往后靠一点,绝大多数时间没啥事。可偏偏有些人心里就是接受不了,这不是空间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前排椅子要是调了,后面的人立马觉得自己吃亏了,动不动就生气。反过来,前面的人觉得我买的票,座椅能调肯定是设计好的,凭什么不让我用?所以每次一遇到,有人翻脸,有人吵架,甚至动手踢踹,这都成了高铁上不变的“经典碰撞”。
咱们回头想想,这回女子踢椅背的剧情,真的是一出奇葩戏。你说袋子被挤了,你得喊人家注意一下呗,非得蹬椅子。乘务员也劝了,还专门说“座椅本来可以调”,让你袋子不是地上放就是扔行李架。可你再看后排女士的做法,真心有点倔,不管工作人员说啥我就是不让你往后靠。这下大家谁都下不了台,前一个录像,后一个骂街。说白了,都是成年人,遇事沟通一下都不会,情绪来了一点就沾火,最后大家都不痛快。
我是真觉得有的人是自己心理过不去,别人调一下座椅就像侵犯了自己的地盘。这种想法其实不太对。高铁座椅本来就设计了可调功能,不是给你看的,也不是设计出来谁欺负谁用的。你如果特别在乎空间,何必嫌二等座,直接买商务座,那不用担心别人靠你,你也不用跟人扯皮。有人吐槽说,这点钱都拿不出来,就别强行要着“私人空间”。我觉得这话虽然难听,但确实有点道理。
当然了,有网友说:“有本事直接买商务座”。我不觉得非得上升到这么严重,毕竟买哪块票,是个人经济条件和需求。但你要享受额外的环境体验,那肯定得多付费。现实中不少人纠结,实在没必要。
不过咱也不能只骂后排,现在有些人前排调椅子也是没谱。有人动不动一按到最底,后排正吃饭喝水,一个操作,奶茶撒了、电脑砸了,还不打个招呼。这事我还真遇到过,前排啥都不说直接猛调,结果我小桌板上的水全倒腿上了。这种行为也挺不讲道理的,说白了就是自顾自舒服,不顾后面人的感受。
其实早在高铁高速铁路刚普及那会儿,官方就想过这类问题。所以很多小桌板后边儿都有提示“调节座椅记得提醒后排”,主要就为了让大家别一操作就给别人造成困扰。可惜现实中,有多少人真理这标语?还不是管自己爽了算。导致后来出了事,比如前后打架、损坏物品,最后都在扯皮。
有个典型案例就是,电脑被椅背压坏,法庭判了前排乘客要赔七成责任,这已经说明得很清楚——能调不代表你乱调,有提醒还不提醒,也是你的错。但后排把贵重物品随便搁在桌板上,也得担一部分责任。如果说现在席位之争有啥根本解决办法,我看还是两个字:提醒。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纳闷,高铁座椅既然能调,为什么设计部门不搞死板点,全都固定住,不让任何人动弹?其实这是考虑了长途乘客舒适性的需求。你想啊,短途熬一会儿无所谓,有的人一坐就三四个小时,脖子背都僵了。靠椅往后放一放,能减轻疲劳,也是一种人性化。就像有些评论说的,“设计没问题,问题还是出在用的人身上”。
话说回来,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每天有那么多趟高铁,不见得天天出事,绝大部分人还是能相互体谅。有时候你只要开口问一句,“你好,我想靠一下,可以吗?”大多数人都愿意配合。后面如果正吃饭、用电脑,说一下前排也能理解。哪怕有点矛盾,能沟通总能解决,最怕的就是啥都不说,上来就较劲、或者故意找麻烦。
有网友觉得应该出台明文规定,座椅调节必须有个限度。我个人感觉,其实没必要搞那么“死”——高铁座椅角度本来设计有限度,不能像卧铺舱那样打开平躺,总体控制得住。只要大家养成个好习惯,调的时候说一声,后面的人也照顾一下,事情就不至于闹大。
还有一种情况,确实特殊。比如有些旅客身材较高大,膝盖顶着前排,座椅稍微往后一压就特别不舒服,甚至造成身体不适。我觉得如果真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主动沟通。“不好意思,我腿长,您能不能不全压到底?”其实前排理解了也不会太为难。如果大家都能换位思考一点,这种糟心事能少一半。
至于强烈要求高铁公司升级座椅、空间更大,我觉得将来有可能,但目前并不现实。加大空间意味着成本上升、票价提升,到最后还是有的人觉得贵还骂娘,绕来绕去还是一个道理——贵的有贵的享受,便宜的需要大家“将就”。二等座、商务座、特等座,本来就给不同客户群体选择。其实根源话说回来,还是得靠自觉。
有网友还提到列车员调解作用,这点得说一嘴。很多时候,两边争执不下,服务人员一来当“和事佬”,反倒更容易站队,结果大家都不乐意。其实列车员已经习惯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一般来说都会建议:大家相互理解一下,高铁座椅能适当调节是合理的,建议你们自己先沟通,实在沟通不了再上升。
这次踢椅子的事,我觉得有点可惜。其实哪怕气没顺,也没必要踢踹甚至辱骂。说句良心话,不开心就找其他方式举报,比如把情况反映上去,或者让列车员协调。肢体冲突只会让自己在公共舆论里“翻车”,好事儿没沾着,骂名落一身。
总结一句,高铁座椅能调节,是设计上的便利,不是某个人的专利,也不是某个人特殊权利。只要人人都能多照顾一下彼此的感受,多说一句、多一份体谅,这种座椅风波其实不难解决。你真要为自己空间享受升级,自有更贵的选择;你看重性价比,就得多点包容。社会要进步,最靠得住的还是公德心。
现在互联网传播太快,这类小摩擦一上热搜就能掀起大讨论。其实大多数人心里有杆秤,谁过分大家看得见。换位思考一点,别总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别动,就不会被小事气得直冒烟。
自己舒服的同时,别让别人太难受。这点分寸感,才是高铁时代每个人该修炼的本事。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