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当每个人聊起凯迪拉克CT5,话题总会莫名其妙地绕到动力和油耗上,然后顺便再带一句:“这车到底是开得爽,还是开得‘肉疼’?”
要说这台“动力猛兽”,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表面风光,还是背后藏着一堆槽点?
今天就用半个月的亲身体验,把这辆CT5扒拉个底朝天——当然,全程不带滤镜,实话实说,能把油耗说得神乎其神的段子我还真没精力编。
朋友的CT5到手没多久,刚把车钥匙甩过来,我就被那醒目的后驱标识给勾住了魂。
你以为这车只是“美系肌肉”的幌子?错了,实打实的动力储备,才让人开起来忍不住偷笑。
2.0T, 237匹马力,官方参数大差不差,实际踩下油门那一下,才知道什么叫“灵魂过电”。
市区跟车,说白了没啥挑战,油门点两下,别人还在琢磨发动机声音的时候,你已经默默窜出去半个身位。
有一次堵在早高峰,路况烂到能让人怀疑人生,但CT5愣是在绿灯亮的刹那,把我身边的德系小兄弟“秒了个干净”。
那种干脆利落的提速,别说开惯前驱的大多数人,连老司机也会忍不住暗暗点赞。
高速上,真正的戏码才开始。
超车,是不是都想象成先瞅瞅后视镜、心里打一套小算盘?
这车不用你细琢磨,手一紧,油门狠踩,那股子推背感直接把你拍在座椅上。
变速箱跟着降挡,嗓音低沉,仿佛在说:“把路让开,老子来了!”
开过这种后驱,前驱车什么转向精准、跟随性之类的论调,瞬间不香了。
弯道里,身体和方向盘一起律动,偶尔还有一种开“赛道”游戏的错觉。
难怪CT5粉丝一堆,毕竟有些快感你别的车还真给不了。
当然,讲动力就不得不聊油耗。
“油老虎”标签是不是已经贴在美系车头顶好多年了?
记得我第一次摸CT5,也紧张兮兮地偷算一笔账。
结果半个月下来,发现数据没想象中那么吓人。
比如市区通勤,堵得发慌的时候,油耗表一般稳定在10升出头。
要是遇到大堵(大家都懂的,地铁都堵车那种),有时会飙到11升。
但只要心态放平和点,周末出去郊区溜达,不怎么踩急油、不飙车,油耗居然跌到8升以下。
挺反讽,动力猛其实并不等于“油桶欠费”。
我用车习惯还带点暴躁,偶尔来两脚地板油,但整体平均是9升多一点。
对这动力参数来说,还能叫做“饭量不大”。
朋友比我佛系多了,市区能干到9升上下。
连他都说,正常开也没必要每天做油耗账,真喜欢就别把自己逼成“省油小能手”——为了一升油费打电话给妈,都不如多开几公里心情好。
还有人说,CT5属于“能猛也能省”,关键是你的脚到底有多沉。
这油耗表现,真不算丢人,不就是多喝几瓶奶茶的钱么?
反观身边那些天天省油、但干啥都软绵绵的车,动力和激情基本互斥。
某些车主甚至戏谑:“开CT5,油费都算是买快乐的‘门票’了。”
说到底,大多数开这车的人,也不会去参加什么油耗比赛吧?
外观也值得聊两句。
你要是喜欢那种“棱角分明+肌肉畅快”的风格,CT5绝对戳中你的审美G点。
黑色钢琴漆的车身,阳光底下没事抖两抖,像个舞台中间的硬汉。
钻石切割线条,宽大的进气格栅,泪眼大灯,路人能认出你就靠这招牌。
小区停车场里,旁边停着宝马3系,但CT5的高辨识度就是能把心里那点虚荣勾出来。
还记得我第一次洗车后,邻居问:“这什么车?看起来很贵啊。”
我都想拿拿腔:“凯迪拉克CT5,美式豪华懂不懂?”
配置其实也不忽悠人。
座椅是真皮包裹,冬天一屁股坐上去,手指一按加热,三分钟就跟进了火锅。
BOSE音响也不是摆设,下班路上切一首流行,堵车都愿意多待几分。
前排空间很宽裕,我一米八,腿也不撞杆,头顶还剩点空间。
后排只能说中规中矩。
我媳妇身高“正常”,膝盖离前排能有两拳。
但溜背造型嘛,空间压缩在所难免。
老爸高个子,后排头顶就有点憋屈,短途没事,长时间出行估计要怀疑人生了。
家用偶尔带人,不算灾难,真当7座用你还是换个SUV吧。
说到这里,不能不扒点缺点。
内饰虽然软包到位,摸起来还怪舒服,视觉感受就是略有复古气息——你懂的,有点“老干部活动室”的风格。
屏幕尺寸不算大,界面务实,估计主打“老司机不用APP直接上路。”
跟新势力大屏那种科技范压根不是一个赛道。
要啥氛围灯、多媒体炫酷?CT5估计懒得跟你争。
但有件事让人小纠结:低速跟车时,变速箱2挡升3挡那一下,有一丢丢顿挫。
虽然半路开车的人不一定都敏感,但有体验过日系或德系那种丝滑换挡的,对比一下还是能摸出点差距。
高速胎噪,也在这里打个勾。
轮胎滚动时的声音,比风噪要突出,关上窗听音乐能糊弄过去,要真讲究静谧性,那还是得看同级奥迪A4L啥表现。
说到底,还是给你选车时提个醒,不是每一项都能“闭眼入”。
还有个敏感话题,保值率。
懂车的都明白,美系车新车落地贬值比德国小伙子快得多。
朋友跟我聊过他买CT5那会销售的“忠告”,说以后想卖会折不少钱。
两年下来,二手车行情一查,同年宝马3系至少高出小几万。
也就是开着玩别想太多,人生不止是省钱。
朋友也直接:“买这个车就是奔个痛快,保值咋了,你要存钱还不如买银行理财。”
我还真被他一句一句说服了,车是用来开的,不是天天用来盘算未来价值。
你想啥都挣“最后一分钱”,估计堵车都得上班“扣出血”。
做决定得摆正心态,别变成“保值党”终身俘虏。
聊完这些,CT5给我的感觉就是,个性在桌面上摆得清清楚楚。
不是谁都能消受动力,不是谁都能无感空间,也不是每个人都把价格榜挂在墙上看。
如果你跟我一样,喜欢折腾方向盘,加速那一下有快感,偶尔满足下大男子心态,那它就合适。
平时多是一个人开,有时带下小伙伴、家里人,不追求大空间当货车用,那你大概率不会后悔。
但你要是天天盯着油耗、动辄要带三四个人远征,或者打算开两年就换,还是别勉强自己。
人格分裂型消费者,别硬凑进来,油耗和舒适都不是万能药。
更何况,真正爱车的人,对动力的执念比一切都重——“踩下油门那一刻,就是值了。”
痛快比什么都重要,“动力回不去了”,才让你舍不得下车。
没错,每个喜欢的人都该享受这种感觉。
说到底,CT5不是万能解药,也不是为全体人群刷榜的利器。
它就是一个,有缺点也有亮点的美系后驱轿车。
选择它,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态度,油耗费点没啥,爽才是硬道理。
你要脸皮厚、心态稳,什么空间、保值、配置都能找到辩词。
电动车、插混、家轿,该来的总会来,但CT5的“动感劲”,确实有它自己的铁杆粉。
这半个月,我就把话摆这,真正喜欢动力的,不需要理由。
不喜欢的,纠结也白搭。
谁能拒绝速度带来的快乐?
还是那句话:动力回不去了,再凑也徒劳。
你有没有跟CT5好好较量过?
你觉得动力跟油耗哪个更重要?
留言一起搅搅思想的“油箱”,盘盘哪个才是你的心头好。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