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8万起售?吉利咋“掀桌子”了?吉利为啥敢玩么大?

吉利银河M9 17.38万起售,中大型SUV价格腰斩,能火过MPV吗?

家人们!2025年9月17日,吉利银河M9这款中大型SUV17.38万起售!

要知道,之前同级别的中大型SUV,随便哪个不得25万往上?

17.38万起售?吉利咋“掀桌子”了?吉利为啥敢玩么大?-有驾

更夸张的是,价格比不少MPV(比如传祺M8、别克GL8入门款)还便宜,把"中高端SUV"的门槛砍掉一半!操作一出,网友炸了:"吉利是要卷死同行?""MPV的好日子到头了?"

17.38万起售?吉利咋"掀桌子"了?

2025年9月17日晚上,杭州座"AI之城"见证了一场价格。吉利银河M9正式上市的那一刻,整个汽车圈都炸了锅。

官方指导价18.38万到24.88万,已经够让人意外了,结果吉利还给出了一个更狠的操作:10月31日前下订,叠加限时超级置换金1万元权益后,上市限时指导价降到17.38万至23.88万元。价格一公布,现场的销售顾问都愣住了,有人小声嘀咕:"领导是不是把小数点标错位置了?"

价格到底有多炸裂?

咱们拿数据说话。同样是中大型SUV,理想L8的起售价在30万往上,问界M7也得25万左右才能拿下。就连传统燃油阵营的汉兰达、途昂老牌选手,入门价也要25万打底。

银河M9一波操作,把价格门槛砍掉了接近10万块。更夸张的是,价格已经杀入了MPV的腹地——别克GL8入门款也要23万,传祺M8最低配也得18万往上,银河M9反倒比它们还便宜。

外界之前可不是么预测的。今年7月份,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银河M9会延续"9字辈"车型的高端定价策略,怎么着也得25万到30万的区间。

17.38万起售?吉利咋“掀桌子”了?吉利为啥敢玩么大?-有驾

毕竟车的尺寸、配置都对标那些高端新能源SUV,按常理说不该么便宜。结果吉利来了个反向操作,把所有人的眼镜都打碎了。有媒体甚至在8月份的报道里还信誓旦旦地说"25万级主流旗舰",谁能想到正式价格比预测低了么多。

吉利为啥敢玩么大?

背后藏着两本账。一本账是技术降本。银河M9搭载的雷神混动2.0系统,看着和其他混动差不多,但成本控制确实下了狠功夫。

供应链传出的消息显示,吉利自研的磷酸铁锂电芯良品率已经提升到95%,每度电的成本从800元硬生生降到了560元,一项就能省下30%的电池成本。再加上一体压铸后地板技术,减少了30%的零部件数量,光是模具和装配环节就能省下一大笔。还有那块车机芯片,用的是自研的"龙鹰一号",替代进口的高通8155芯片,成本又降了40%。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整车成本控制能力确实不是盖的。

二本账是战略卡位。2025年上半年,国内中大型SUV市场被理想、问界新势力占了风头,销量蹭蹭往上涨。

但与此同时,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MPV市场的销量也在悄悄增长,乘联会的数据显示涨幅达到了15%。吉利的战略团队一分析就明白了:高端市场跟新势力硬刚,投入大、见效慢;倒不如用性价比策略,把那些原本打算买MPV或者预算有限的家庭用户全都抢过来。

就好比在高端餐厅林立的商圈里,开了家价格实惠但品质不差的连锁店,客流自然就被吸引过去了。

市场反应也证明了策略的正确性。上市当晚,吉利银河官方APP的咨询量暴增了300%,很多原本在观望理想L8、问界M7的潜在买家,转头去看银河M9了。

17.38万起售?吉利咋“掀桌子”了?吉利为啥敢玩么大?-有驾

有个网友在论坛里发帖说得挺实在:"本来攒了30万准备买理想L8,现在一看银河M9顶配才23.88万,剩下的6万多块钱够我加好几年油了,为啥不选?"实实在在的价格优势,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二、"腰斩价"背后,银河M9藏着啥黑科技?

看到价格,很多人反应就是:"么便宜,配置肯定缩水了吧?"

实际上恰恰相反,银河M9在配置上玩的是"越级打击"那一套。咱们从尺寸开始说起。车的长宽高分别是5205毫米、1999毫米、1800毫米,轴距达到3030毫米。

什么概念?

跟别克GL8比,银河M9的车长还要多出10公分,轴距也不差分毫。三排座椅全平放倒之后,后备箱的储物空间能塞下4个28寸的大行李箱,可是实测数据,不是厂家吹出来的。

尺寸大不算啥,动力配置才是真正的亮点。银河M9提供了两套动力方案:两驱版搭载1.5T发动机加两个电机,系统综合功率245马力;四驱版则是1.5T发动机配三个电机,系统综合功率飙到707马力,峰值扭矩1165牛米。

什么水平?

顶配四驱版的零到百公里加速只要4.5秒,加速成绩放在百万级豪车里也不算差。是,么强的动力表现,CLTC工况下的综合油耗才1.2升每百公里,即便是馈电状态下跑,油耗也就4.8升每百公里。

对比一下别克GL8那动辄10升以上的油耗,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17.38万起售?吉利咋“掀桌子”了?吉利为啥敢玩么大?-有驾

电池配置也挺有意思。银河M9提供两电池容量:18.4千瓦时和41.46千瓦时。小电池版本的纯电续航是85公里,大电池版本能跑到230公里。

续航搭配覆盖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市区通勤为主的,小电池够用还便宜;经常跑长途的,大电池版本能减少充电频率。而且两款电池都是神盾插混专用电池,据说是行业内批通过2026年安全新国标认证的产品,安全性上吉利下了狠功夫。

智能化配置是银河M9的杀手锏。车顶那颗激光雷达可不是摆设,它配合千里浩瀚H5辅助驾驶方案,能实现全场景车位到车位的自动驾驶。

套系统最厉害的地方在于支持城市无图NOA,也就是说在没有高精地图的城市道路上,车辆也能进行辅助驾驶。要知道,功能在2024年还是30万以上车型的专属配置,现在17万多就能体验到,确实有点超值。

座舱里的科技感也拉满了。12.66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30英寸的贯穿式中控屏、17.3英寸的后排吸顶屏,三块屏幕构成了完整的车内娱乐生态。

音响系统更狠,标配27个扬声器,总功率达到2300瓦,打造出9.1.6声道的全景声效果。配置放在百万级豪车里也不掉价,现在全系标配,确实舍得下本。

底盘配置也值得说道说道。银河M9采用前双叉臂加后五连杆的悬架结构,配置一般都是豪华车才会用,成本比常规的麦弗逊悬架高不少,但操控性和舒适性确实好。

17.38万起售?吉利咋“掀桌子”了?吉利为啥敢玩么大?-有驾

高配车型还配备了双腔闭式空气悬架和CCD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套组合能根据路况实时调整悬架软硬,该舒适的时候舒服得像坐沙发,该运动的时候又能给你足够的支撑。的是,套悬架还配了主动魔毯预瞄功能,能提前感知路况然后调整悬架,让颠簸还没传到车身就被化解掉了。

有人可能要问:么多高端配置,成本怎么控制下来的?

吉利次确实把"抠门"技术练到了极致。除了前面提到的自研芯片、电池,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地方都在省成本。比如座椅填充物,吉利优化了材料配方,在保证同样舒适度的前提下,材料成本降低了15%。

再比如线束布局,通过智能化设计减少了20%的线束用量,既省成本又减轻了重量。看似不起眼的小优化,累积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成本节省。

中大型SUV PK MPV,谁更能戳中家庭用户?

MPV一被称为"奶爸神车",称号可不是白叫的。别克GL8、传祺M8经典车型,凭着方正的车身、宽敞的三排、实用的侧滑门,在家庭用车市场站稳了脚跟。

但2025年的市场环境变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MPV的优势地位正在受到挑战。

空间对比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传统MPV为了保证三排的头部空间和腿部空间,车身设计都偏向于方正造型,比如GL8的车高达到1.8米。

设计确实让三排乘客坐得舒服,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视野。MPV的坐姿相对较低,坐在车里往外看,感觉就像坐在轿车里,缺少那居高临下的驾驶感受。

银河M9就不一样了,作为SUV,它的坐高比GL8高出8公分,坐在驾驶位上视野开阔,有掌控全局的感觉。而且二排和三排的乘客也不会觉得"窝着",反而因为坐姿高了,看风景的角度更好。

17.38万起售?吉利咋“掀桌子”了?吉利为啥敢玩么大?-有驾

实用性方面,MPV的侧滑门一是卖点,在狭窄的停车位打开车门不会碰到旁边的车。但优势在实际使用中也有局限性。

侧滑门的机械结构复杂,维修成本高,而且在下雪或者结冰的天气里容易卡住。银河M9用的是常规车门,虽然在狭窄车位不如侧滑门方便,但胜在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的是,银河M9标配了车顶行李架,承重能力达到200公斤,对喜欢露营、自驾游的家庭来说太实用了。

你想想,周末带着帐篷、烧烤架、折叠桌椅出去玩,东西往车顶一放,车内空间完全不受影响。

MPV可做不到一点,车顶是平的,没装行李架。

价格对比更能说明问题。传祺M8的入门款售价在18万左右,想要配置齐全一点的,怎么着也得20万往上。别克GL8更贵,入门款就要23万,中高配车型奔30万去了。

银河M9呢?

顶配四驱领航版才23.88万,还是限时价,正式指导价也就24.88万。同样的预算,买MPV只能买到中低配,买银河M9能拿下顶配,账怎么算都划算。而且别忘了,新能源车还能省购置税,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油耗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传统MPV因为车身重、风阻大,油耗普遍偏高。GL8的实际油耗基本在10升每百公里以上,传祺M8也好不到哪去。

一年跑个两万公里,光油费就得一万多块。银河M9的优势就太明显了,CLTC工况综合油耗1.2升,即便是馈电状态也就4.8升。

17.38万起售?吉利咋“掀桌子”了?吉利为啥敢玩么大?-有驾

同样跑两万公里,油费能省下大几千块。时间一长,笔账就更明显了。

使用场景的变化也值得关注。以前买MPV的家庭,主要是为了接送孩子、周末全家出游。但现在的家庭用车需求更多元化了,既要满足日常通勤,又要能应付偶尔的越野需求。

MPV的通过性差,遇到烂路基本歇菜;SUV就不一样了,银河M9的最小离地间隙比MPV高,通过性强,带着家人去郊外玩也不用担心托底。

有个网友的留言挺有代表性:"我之前开GL8接送孩子,平时就我自己开,那么大的车停车都费劲,油耗还高。现在换了银河M9,平时通勤用纯电模式,一个月电费才几十块;周末带家人出去玩,后备箱空间够大,坐着也舒服。

是车开起来不笨重,跟开轿车差不多灵活。"真实的用户反馈,比任何数据都有说服力。

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在推动市场格局的改变。以前买车讲究"面子",MPV因为商务气息重,能撑场面,所以很多人愿意花大价钱买。现在的消费者更务实,讲究"里子",车子好不好用、省不省钱才是硬道理。

银河M9性价比高、配置全、使用成本低的车型,恰好迎合了消费趋势。

这车真能火过MPV?

银河M9上市之后,网上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各声音都有。支持的人说是"真香"车型,性价比无敌;质疑的人担心价格太低会不会牺牲品质。

咱们挑几个最热门的争议点来聊聊。

"17万买么大的SUV,质量靠得住吗?"

17.38万起售?吉利咋“掀桌子”了?吉利为啥敢玩么大?-有驾

这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确实,长期以来消费者都有个固有印象:便宜没好货。但逻辑在银河M9身上不太适用。

吉利几年在品质控制上确实下了狠功夫,收购沃尔沃之后,学到了不少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银河系列之前推出的几款车型,比如银河L7、银河E8,故障率数据显示都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0%左右。次银河M9用的核心三电系统、底盘都是自研产品,技术成熟度有保障。

而且吉利给出的质保也挺给力,整车质保期比同级别车型长,份底气说明厂家对产品质量还是有信心的。

有人做了个有意思的对比:同样17万多的价格,如果买传统燃油SUV,能买到什么?

大概率是合资品牌的紧凑型SUV,尺寸小、配置低,智能化基本为零。银河M9虽然价格低,但给的配置是实打实的中大型SUV标准,激光雷达、空气悬架、三电机四驱,高端配置一个不少。从配置密度来看,银河M9的性价比确实高得离谱。

"MPV的舒适性不是更好吗?

SUV坐着会不会累?"

问题涉及到主观感受,不同人的体验确实不一样。有位经常跑长途的车主在论坛分享了他的实际体验:"我之前开GL8跑过好几次长途,超过500公里确实舒服,二排那个航空座椅躺着很惬意。

但银河M9的舒适性也不差,二排座椅带加热通风、10点按摩,腿托一伸出来,舒适度不输GL8。的是,SUV的坐姿高,长时间驾驶不容易累,是MPV比不了的。"

短途通勤场景下,SUV的优势更明显。MPV因为车身长、转弯半径大,在市区开起来不够灵活,停车也麻烦。

银河M9虽然也是大车,但配备了华尔兹式掉头功能,通过轮边电机的扭矩矢量控制,在狭窄路段掉头比MPV轻松多了。还有那个AI数字底盘,能实时调整悬架软硬,过减速带的时候明显比传统悬架舒服。

"价格会不会砸了自家兄弟的场子?"

17.38万起售?吉利咋“掀桌子”了?吉利为啥敢玩么大?-有驾

担心不无道理。吉利旗下品牌挺多,极氪走高端路线,几何主攻中低端纯电市场,银河M9卡在15万到25万个区间,看着好像会产生内部竞争。

但从定位上看,几个品牌的目标用户其实不太重叠。极氪的用户追求科技感和性能,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几何的用户预算有限,主要看中性价比;银河M9瞄准的是家庭用户,强调实用性和空间。差异化定位,反而能覆盖更广的消费群体,各赚各的钱,互不影响。

业内有说挺有意思:"吉利次是在下一盘大棋。通过银河M9价格杀手,先把市场份额抢过来,培养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等用户用车几年之后想换车,自然会考虑吉利的其他品牌,时候极氪、领克高端品牌就能接盘了。"说是否准确不好说,但至少说明银河M9的定价策略背后,确实有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市场数据也在说话。银河M9上市一周,订单量就了5000台,成绩在当前车市环境下已经相当不错了。的是,5000多个订单里,有接近40%的客户原本打算买MPV,现在转头选了银河M9。

数据说明,MPV的潜在客户确实在被SUV抢走。当然,一周的数据说明不了太多问题,真正的考验在后面——能不能把订单转化成实际销量,能不能在三个月、半年之后还保持热度,才是。

结语:2025年车市"搅局者",能改写格局吗?

吉利银河M9波操作,表面看是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实际上背后藏着技术降本、定位、战略卡位等一系列组合拳。它能不能火过MPV?

短期来看,价格确实能吸引一大批预算敏感的家庭用户,尤其是那些原本在MPV和SUV之间犹豫不决的人,现在有了更明确的选择。上市一周破5000台的订单量,已经证明了市场对价格的认可。

长期能不能持续火爆,就要看几个因素了。这是产品品质能不能经得起市场检验,前期的订单量上去了,车子交付之后用户的真实反馈才是最的。

如果出现大面积的质量问题或者售后跟不上,再好的性价比也会被口碑拖累。其次是竞争对手会怎么应对,比亚迪、理想、问界品牌肯定不会坐以待毙,降价、推新、加配置,各手段都可能使出来。到那时候,银河M9还能不能保持现在的竞争优势,就不好说了。

还有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市场教育。中国消费者对MPV的认知已经形成了,很多人买车就认准MPV品类。

要让他们接受"大六座SUV能替代MPV"观念,需要时间,也需要更多真实用户的案例来说服。银河M9现在做的,其实就是用性价比来撬动消费认知,让更多人愿意尝试品类。

从行业角度看,银河M9的意义不止是一款车的成功。它代表着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降本、成本控制方面的进步,证明了自主品牌完全有能力用更低的价格提供不输合资甚至豪华品牌的产品力。

能力的提升,对整个行业都是好事,会倒逼所有品牌提升效率、优化成本,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2025年的车市,因为银河M9"搅局者"的出现,确实变得更热闹了。它能不能改写市场格局,让大六座SUV成为家庭用车的主流选择,咱们拿时间来验证。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台17.38万起售的中大型SUV,已经把行业的价格天花板捅破了一个洞,后面会有更多品牌跟进,消费者将有更多高性价比的选择。场由价格引发的市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