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权光是谁?
这名字听起来像个搞科研的,但实际上,他却一脚踏进了风起云涌的汽车圈。
最近,他在一场汽车交流会上放了个“大卫星”,说房车的未来,得跟新能源汽车“搞对象”,玩个“跨界融合”。
这话一出,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石头,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这徐权光可不是“吃瓜群众”,他是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的秘书长,说话那是带着“官方认证”的。
他一上来就抛出两个问题,直击灵魂:你是想自己玩房车,还是想靠它挣钱?
你把房车当车,还是当房?
这俩问题,问得在场不少人心里直犯嘀咕。
如果把房车当车,那它就得遵循汽车行业的规矩,从主机厂到零件销售,一套流程下来,谁也跑不了。
可要是把它当房,那就得跟旅游搭上关系,摇身一变,成了“移动民宿”。
徐权光这番话,就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房车行业的现状。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房车能赚钱,说白了就是钻了土地属性的空子。
这话说得有点“扎心”,但却是大实话。
想想那些街边的报亭,本来是卖报纸的,结果啥都卖,成了“百货超市”。
房车也是一样,它利用了闲置土地,搞起了住宿生意,成本比酒店低多了,简直是“空手套白狼”。
徐权光这老江湖,话锋一转,又聊到了新能源汽车。
他说,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的车改造成“移动小窝”,又是冰箱又是沙发,恨不得把家都搬进去。
而房车,恰恰给他们提供了“最佳样板”。
这“新能源车三大件”——冰箱、彩电、大沙发,不就是从房车那儿“偷师学艺”来的吗?
他甚至大胆预测,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汽车改装市场才是真正的“金矿”。
但是,这“矿”也不是那么好挖的,得找准时机,还得有“独门秘籍”。
就像新能源汽车的维保市场,现在还是一片蓝海,但等保有量上去了,竞争肯定会异常激烈。
徐权光还给出了“实战建议”:现在市场上那些移动电源、移动空调之类的“小玩意”,就能给房车和新能源汽车“锦上添花”。
借助房车提供的场景,研发出更多新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钱途”所在。
在交流会的最后,徐权光还不忘给创业者们“泼冷水”,他说现在光靠“小聪明”已经不行了,得有真本事才行。
就像现在都讲线上引流,但没点技术,短视频都玩不转。
他还强调,现在做产品,起码得有点技术含量,光靠“倒买倒卖”是行不通的。
他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傍晚,他在京郊的露营地看到一家人开着普通汽车,带着帐篷露营,只有手电筒和火堆照明。
他当时就想,如果他们有移动电源和移动空调,体验感肯定会大大提升。
所以,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应该考虑提供这些配套服务,而不是只提供一块露营场地。
徐权光这番话,既有对行业现状的犀利剖析,又有对未来趋势的精准预测,还有对创业者的“灵魂拷问”,信息量巨大。
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指明了房车和新能源汽车融合发展的方向。
至于这“融合”之路到底该怎么走,还得看各位“玩家”的本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