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埃尔法的旧梦与新敌:一辆高端MPV的东走西看
内容:
说起来,前些年咱们这边谁家里要是能摆上一辆埃尔法,那邻居阿坤见了都忍不住咂嘴,“这车得加价几十万吧?”可现在不一样,咸鱼、朋友圈,挂着处理埃尔法的消息隔三差五就冒出来。以前提车还得“动用关系”,现在销售都叫苦连天,门市冷清得能听见空调机的嗡嗡响。
去年年底,车友老李在小区地下库碰见我,说他原计划咬咬牙换台埃尔法,好给家里老人和小孩省点路上的折腾。结果没过两月,人家改口,说什么腾势D9划算多了——“充一次电,跑个900公里不累,MPV开起来跟红烧肉一样软和。”那些新能源MPV就像跟风似的,一下子就赶超了老一代燃油车,埃尔法算是被按在地上摩擦,不服都不行。
有一回我去隔壁的维修店取车,师傅张嘴就念叨:“你看看现在这些国产MPV,导航、无线CarPlay、自动大灯——全都有。埃尔法那套中控还停留在10寸,连OTA都不会。”师傅摇摇头,说这就是“吃老本吃到头了”。而小鹏X9开出去,自动加速、并线,都像在路上玩手机,连三岁小孩都能捣鼓两下。
后来微信群里聊到座椅空间,有车友吐槽埃尔法三排一坐满人,后备箱就塞不进两个大行李箱。小鹏或者高山的二排能平躺下,人还能翻身打盹。群里有人自测:“我家那个高山,三胎全带,其实后背还能塞四箱茅台。”听起来是吹牛,实际一试,空间的确夸张。
有邻居小曹以前总念叨,买埃尔法主要是因为“有牌面”,等到去年三仙桥那边搞聚会,来了一堆腾势和理想,埃尔法就像老戏骨跟小鲜肉一块站台——谁都不稀罕再多看一眼。据说高山车顶的钢板能顶掉12吨,就算把全家老小都堆进去也不怕,这是销售顺嘴一提,实际用上也就心理安慰,可再看丰田那边,好像还在讲日本原装进口的故事。可话说回来,等你算完国内和日本那边的税啊费,加完弄完,一辆埃尔法落地早已不是当年的价钱,听师傅说,花了快150万,结果配置还没高山全面。
有车友喜欢翻配置清单,翻来覆去,没发现液晶仪表,只有那老式机械表。埃尔法的座椅也是老样子,虽说耐用,可舒适度和按摩模式,还是差点细节。听销售说,日本本土卖26万起,到国内变成百万级,这落差搁谁心里也不是滋味,隔壁阿姨跟我聊起,吐槽说“买进口车还得学会忍一忍缺点,喜欢就得哑巴吃黄连。”
有一次小区地库里碰上辆事故车,正是台埃尔法,尾箱被追尾凹进去,空间本就小,这下更难装东西。保险调查员悄悄说,现在修理件涨价得厉害,唯独国产MPV的配件价格还算理人,修起来也快。其实咱们保养时,群里有人专门八卦,丰田原厂滤芯用不着非得买进口版——师傅用国产替换就成,一顿省几十块还没毛病。
到头来买车的人,越来越看重性价比和实用,脸面分量慢慢让路,谁还愿做冤大头?前阵子有人在朋友圈晒,自己换掉埃尔法就图能省点保养和油钱,还顺口调侃:“再贵也不如用得舒服。”而那些新款MPV,几乎每年都在出新功能,隔音啥的,关门就是个小客厅,丰田那个音响还真不算啥。真有一回朋友来问我,“咱还敢买吗?”其实没人能拍胸口说一定有翻身余地,毕竟买车就像赌明天,谁也不敢肯定埃尔法明年是不是在二手市场里变成冷门车。
反正在咱们街坊群里,有人刚出手换掉埃尔法,也有人还在观望新一代是不是能加装那套混动系统。师傅嘴边一句话最实诚:“开得舒服省心才是硬道理。”剩下的,谁还较真牌面那一套?前两天刚听说,原来群里有个地产老板,一口气拿了三台高山,都说横着停也不心疼,关键维修方便,老埃尔法终于成了闲置的“老朋友”,偶尔还有人调侃,等下次刮大风,会不会吹回点新行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