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作为车辆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整车的能耗表现和运行可靠性。对驱动电机进行规范的效率测试,是评估其技术水平、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国家标准GB/T18488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测试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和方法指导,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效率是衡量驱动电机能量转换能力的关键指标,它指的是电机输出机械功率与输入电功率的比值。高效率意味着更少的能量损耗,对于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降低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依据GB/T18488标准进行的效率测试,涵盖了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为电机的设计改进和应用匹配提供了数据支持。
测试工作需在符合标准要求的实验环境中进行。这通常包括:
1、环境条件:测试应在特定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范围内进行,以排除环境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干扰。
2、设备要求:测试平台需包含高精度的测功机、电源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及冷却系统。测功机用于模拟电机的负载,并精确测量其输出转矩和转速;电源系统应能提供稳定且符合要求的电压和电流;数据采集系统则负责实时记录各项电参数和机械参数。
3、设备校准:所有参与测试的仪器仪表都多元化经过定期校准,确保其测量误差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这是保证测试数据准确性的前提。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流程顺利进行的基础。
1、样品安装:将驱动电机样品稳固地安装在测试台架上,并确保与测功机的连接具有良好的同轴度,避免因机械不对中引入额外的测量误差。
2、传感器连接:正确连接温度传感器、电压电流探头、转矩转速传感器等。温度传感器通常需要布置在电机的关键部位,如绕组、轴承或冷却液出口处,以监测温升情况。
3、初始状态检查:在测试开始前,需检查电机及其控制器是否存在外观损伤,确认电气连接牢固,并对冷却系统进行调试,确保其工作正常。
效率测试的核心在于获取电机在不同工作点的输入输出特性。依据GB/T18488,测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空载试验:电机在额定电压和频率下空载运行,测量其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此项试验有助于评估电机的铁芯损耗、机械损耗等基本特性。
2、负载特性试验:这是效率测试的主要部分。通过测功机给电机施加一系列不同的负载,使电机运行于从轻载到过载的多个工况点。在每个稳态工况点,需同时记录:
-输入电参数:包括直流母线电压、直流母线电流、或交流侧的线电压、线电流、输入功率等。
-输出机械参数:包括输出转矩、转速、输出功率。
-热状态参数:记录关键点的温度,如绕组温度。
通过计算各工况点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即可得到该点的效率值。通常,测试会覆盖电机工作的典型转矩-转速区间,从而绘制出电机的效率MAP图,该图能够直观展示电机在整个工作范围内的效率分布情况。
3、温升试验:电机在额定负载或特定循环工况下持续运行,直至其各部位温度达到稳定。监测并记录温升曲线,评估电机的散热性能和热稳定性,因为温度对电机的效率有显著影响。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是测试的最终环节。依据标准要求:
1、效率计算:根据记录的原始数据,严格按照标准中的公式计算每个测试点的效率。对于交流电机,需注意是采用直接法(测量输入电功率和输出机械功率)还是间接法(通过测量损耗计算效率)。
2、特性曲线绘制:将计算得到的效率值、电流、功率因数等参数与转矩、转速的关系绘制成曲线或等高线图(效率MAP图)。这些图表清晰地展示了电机的高效工作区域。
3、结果评估:将测试得到的关键性能指标,如额定点效率、峰值效率以及高效区范围,与设计目标或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对比。分析效率曲线的变化趋势,找出效率较低的工况区域,为后续优化提供方向。需确保所有测试项目和结果均满足GB/T18488标准中规定的要求。
符合GB/T18488标准的效率测试,对于行业健康发展具有多重意义:
1、统一评价尺度:它为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驱动电机提供了一个公平、统一的性能对比平台,避免了因测试方法不同导致的争议。
2、指导技术改进:详细的效率MAP图和损耗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识别电机设计的薄弱环节,例如在某个转速区间铜耗或铁耗过大,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电磁设计、选用更优材料或优化冷却方案。
3、保障用户利益:通过规范的测试,确保投放市场的驱动电机产品具备宣称的性能水平,间接保障了终端用户在使用电动汽车时的续航体验和经济性。
总结文章的重点:
1、依据GB/T18488标准对电动汽车驱动电机进行效率测试,是确保其性能评估科学、准确、可比的关键。
2、测试过程需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使用高精度且校准合格的设备,并遵循标准规定的空载、负载及温升等试验流程。
3、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以绘制电机的效率特性图,评估其能效水平,并为产品的设计优化与质量保障提供重要依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