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厂的设备停止轰鸣,这家曾占据国产车30%发动机份额的巨头,正式更名为"沈阳国擎动力"。而早在2023年,广汽三菱工厂的流水线已彻底沉寂,生产线被广汽埃安接管。这意味着,入华52年的三菱汽车,连最后一颗"火种"也熄灭了。
01 曾是"隐形王者",却亲手砸了金饭碗
20年前,三菱才是真正的"日系车一哥":
2003年销量近15万辆,碾压其他日系品牌;
发动机独占国产车35%份额,长城、比亚迪、奇瑞全是它的客户。
那时它只需躺着卖发动机,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但三菱偏要赌一把大的——2012年联手广汽造整车。结果呢?
左手造车,右手断供:
曾经的客户比亚迪、奇瑞,一夜变成对手;
发动机订单被迅速抛弃——谁愿被对手掐脖子?
到2023年,三菱发动机份额已跌至谷底,连最后一间厂也关停。金饭碗砸了,造的车却没站起来。
02 新能源睡过头?不,是根本没上闹钟
总有人说三菱败在新能源慢半拍,但真相更残酷:
它才是电动车鼻祖!2009年在日本推出i-MiEV,比丰田早三年;
在华却躺平十年:2022年才仓促推出"换壳电动车"阿图柯,年销量仅631辆,2024年一季度更惨至178辆
但新能源真是主因吗?看看其他日系品牌:
丰田、本田电车同样卖不动,却还在硬撑
三菱的致命伤,是既丢了老本行,又没玩转新赛道
03 一错再错:从傲慢到麻木
三菱的溃败,是一部"作死"连续剧:
第一季:傲慢的代价
死守一款欧蓝德打天下,占品牌90%销量
新车型劲炫、奕歌造型"杀马特",中国消费者直呼辣眼
海外已推插混欧蓝德,却迟迟不引进中国
第二季:联盟内耗雪上加霜
2018年戈恩事件爆发,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瘫痪;
研发冻结6年,靠"老欧蓝德"卖到2024年——内饰十年未变,油门踏板还是老样式
第三季:误判时代
当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冲至50%,三菱CEO却公开声称"中国市场潜力有限",转头押注东南亚
04 反思:输给时代,更输给自己
三菱的悲剧,远非"没跟上电车"那么简单:
起点太高反成枷锁:曾是技术输出者,却低估了中国车企的爆发力。当比亚迪自研发动机反超时,三菱仍在吃老本
战略精分:既舍不得发动机利润,又眼红整车市场,最终两头落空;
傲慢致命:日媒总结其败因——"对中国市场变化视而不见"
如今回看,若它专注做"卖发动机的隐形大佬",或许仍能滋润活着。但历史没有如果——当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懒得说
2025年初秋,沈阳国擎动力的新招牌在夕阳下反光。厂区外,一辆比亚迪海豹呼啸而过,车尾扬起几片枯叶。三菱的故事终章里,写满了老牌车企的集体警讯:砸金饭碗容易,再造一个新饭碗?难如登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