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i3降价到17万,国产车卷配置,智能体验成关键

咱们说到宝马i3降价到17万,这一看感觉就跟买彩票中大奖似的,谁能想到“蓝天白云标”的宝马也能和国产电车挤进同一个价格区间?但现实是,车价已经比脸都贴得低了,销量依然扶不起——为啥?不止有人琢磨,难道现在的消费者不配拥有宝马了吗?还是宝马i3自己“心里有病”?

其实事情啊,没这么简单。给你个问题,你要花二十万买车,你是冲着“有面子”还是“有里子”?当年宝马还是身份象征,拉风,开出去倍儿有范儿。可今天花20万,谁不想既有面子也有里子?谁不想配置高、空间大、智能化好、续航长?现实呢,宝马i3确实便宜了,可和同价位国产新势力一比,这面子还剩几分?

先说说市场环境。现在电动车市场什么情况?那是一锅热火朝天的大乱炖。国产新势力只恨自家牌子不够多、花样不够新,谁家不卷配置、卷性能、卷续航?你想啊,17、18万的预算,市面上好多车,各种新鲜玩意儿、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氛围灯、零百加速比谁都快,光看这些,宝马i3憋屈得跟老实人参加脱口秀似的,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再说产品力。大家对宝马的第一印象还没消解呢,别说驾驶感受,至少“油改电”臭名昭著。宝马i3其实是为纯电做的新平台,但仔细体验就发现,这车外观像极了3系,坐进去却比3系还尴尬。后排“鸡肋感”特别突出,中间凸起巨大,后排三个人挤得尴尬癌快犯了。你别的小鹏、极氪甚至比亚迪海豹,后排地板能做到纯平,空间大得俩人都能翘着二郎腿玩斗地主。

动力怎么样?确实不慢,5.6秒破百比燃油车算快,但国产新势力玩出花来了,3.9秒、3.49秒的比比皆是。你花十八万买宝马,隔壁小王花十六七万,座驾提速比你多半个档次。你要说宝马有运动基因,好吧,人家配置直接堆到天花板了,底盘也稳,调教也行,可电动车时代“操控”这俩字,已经变得不值钱。动能回收、四驱、空气悬挂、这些技术国产品牌一抓一大把。

再来看看智能化。宝马i3有什么智能化?开个玩笑,“BBA的智能体验,就是一个词:贵”。要啥都得选配,座椅加热、通风、智能大屏啥都得加钱,真正的“豪华”不都应该标配点这些底层用户体验吗?现在还给你玩“低进高卖”,你图啥呢?你看看隔壁极氪、小鹏、蔚来,每一项都不要钱,不但不要钱还恨不得你多选几个。

消费者能看不明白这账?有谁还会为个车标买单?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理性得让人想哭。“花最少的钱,买最爽的体验”,已经成为共识。更何况,开宝马的人本来图个排场,结果大家都能轻松买,你的面子还剩下啥?高冷的门槛一降,大家一起掉价。宝马的脸也跟着刷了一遍"大众化"粉底。

别说品牌溢价,在电车时代,品牌溢价正在消失。过去BBA是三家独大、你买得起就“社会人”,现在谁愿意为新瓶装旧酒买单?电动车时代,用户更关心“谁能带我玩智能科技、谁能让我少焦虑、谁能让我开得舒服”。宝马i3为了展示运动基因,上了空气悬挂,调教很硬,可中国家庭买车谁不是图个全家安稳、老人也能坐得舒服?这样的调校,在理工科男神眼里可能帅气,在大部分家庭用户眼里,绝对不友好。

再掰扯掰扯驱动力。宝马i3拉满眼镜蛇姿态,但你真试试大多时间就上下班、接孩子、买菜,买它的多数不是跑赛道、不是无脑加速,是踏踏实实过日子。一个电动3系,穿着运动外衣却又想当居家小能手,结果啥都沾点、啥都不精,这个定位就尴尬到天边了。

其实宝马也不是不想做卷王,它也知道电动化,知道智能化,但人家体系大、惯性强,心气和体力都不够灵。而这些新势力敢玩、敢冒险、敢给你极致的性价比。“千金买马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谁不是个有头有脸的主儿?你宝马i3把价拉低,老用户心里还不乐意,觉得自己亏了,新用户心里还是算得清,价钱低了但体验没跟上。

宝马i3降价到17万,国产车卷配置,智能体验成关键-有驾
宝马i3降价到17万,国产车卷配置,智能体验成关键-有驾

新能源销量排行榜里,宝马i3一直靠后排队,这其实也不是偶然。你看特斯拉Model 3能一直“一枝独秀”,是因为它智能化、驾驶体验、品牌号召力和售价的平衡做到了极致。咱自己人做的车,同价位能给出更丰富的配置和体验,动力、续航、空间、智能,样样都不怂,宝马i3想靠降价"以价换量",但消费者早就精明了,“既要又要”才配自己的银子。

甚至连品牌力都在迎来新的危机。你要是越贵,人会觉得是门槛、有面,18万开宝马,门槛拉低了,大家更容易买,但品牌调性掉价。你要是不贵,大家就把你当成普通的“工具”,跟新势力比配置,比体验,宝马真成了输家。

到最后,宝马i3剩下的,只有个蓝天白云的标。这标还给你点情怀,但这一切抵不过新势力天天的“认知暴击”。年轻的消费者要的是个性、要体验,他们不介意少个标,但绝对在乎多点享受。所以宝马i3才会卖不好,这不是哪个环节的锅,而是真实世界变了。

宝马i3降价到17万,国产车卷配置,智能体验成关键-有驾
宝马i3降价到17万,国产车卷配置,智能体验成关键-有驾

这些年科技更新太快,用户成长比品牌还要快,曾经的大象能跳舞,现在要冲百米。宝马i3不沦落,才怪呢。刚需都被新势力满足了,连面子需求都能被比亚迪、极氪、特斯拉分掉一半,还想靠“曾经的王牌”翻身,这不现实。所以我说:消费升级变成了消费理性,品牌再金贵,产品不顶用就只能排队等着被超越。

问题最后落脚点其实很直接:现在年轻人到底需要啥?他们需要科技、需要体验、需要舒适、需要能够在意的自我表达。十多年前开宝马还有故事,现在只有价码和对手。宝马i3真正落败不是产品本身烂,而是新趋势、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下,被动地变成了一个大冤种。你降价再多,也拗不过大家用脚投票。

总结一句:电车世界是新规则的世界,情怀牌、面子牌统统都要升级,产品不给力,所得自然少于所失。宝马i3这波降价,不算翻身,只能算是时代潮水里的一个泡沫,你要真心要个电动车的"面子和里子"都能享受,还是建议多试试其它对手。毕竟,花一分钱就要买一分体验,这才是新时代的车主共识吧。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