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扎好已经是晚上九点多,气温降到零下,风刮得帐篷呼呼响。我从坦克400Hi4-Z的外放电接口拉出线,插上电磁炉,汤底沸腾的时候,隔壁那台牧马人的车主走过来,盯着我这一套装备看了半天。他没说话,就蹲在旁边抽烟。后来又来了两个人,开普拉多那哥们儿问:“你这车能供多久?”我说满电状态大概能用12小时。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那你平时市区开,费油吗?”
这趟敦煌之行,出发前的调侃我还记得。“插混车也敢下沙漠?”“电池包会不会托底?”“没电了怎么办?”类似的问题听了不少。我自己心里也打鼓,毕竟这车才提三个月,沙漠穿越还是头一回。
车刚到手时,4S店销售跟我讲那套Hi4-Z四驱系统,什么前轮发动机加电机、后轮独立电机、综合扭矩1195牛米。数字听着挺猛,但实际表现如何,得跑过才知道。真正让我下决心买它的,倒不是那些参数,而是某天晚上刷到一个视频,有人用这车在野外接投影仪看球赛,电量用了一晚上还剩一半。我琢磨着,这功能对我这种喜欢往外跑的人,或许挺实用。
那个敦煌紫车漆,提车时阳光正好。销售说这颜色加了云母颗粒,不同角度看会变色。我当时没太在意,开了段时间才发现,早上出门偏灰,中午变金,傍晚又是另一个色调。朋友说这车外观太激进了,棱角分明的,不像传统越野车那么憨厚。我倒觉得还行,至少辨识度挺高。
鸣沙山那段松软的沙地,挺考验车的。我前面那台硬派越野陷进去了,轮胎空转了好几圈才爬出来。轮到我这台插混,油门踩下去,四个轮子几乎同时发力,车身晃了两下就上去了。后面跟着的朋友在对讲机里说:“你这个扭矩分配,快啊。”我回:“可能是那个解耦四驱起作用了吧,听说反应速度挺快的。”具体多快我也说不清,反正感觉就是踩油门到动力输出,中间几乎没什么延迟。
第二天遇到一个很陡的沙坡,大概三十多度。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冲,车自己把速度降下来了,悬架也变硬了。爬坡过程中能感觉到四个轮子抓地很稳,一点没打滑。下来之后我才想起来,这车顶上有个激光雷达,大概是提前识别到坡度了。这功能在城市里用得多,没想到野外也能派上用场。
晚上煮火锅那会儿,聊起油耗的事。我说亏电状态下8个多点,几个朋友都觉得不太可能。一台四驱越野车,综合功率600多千瓦,怎么可能这么省油。我把行车电脑调出来给他们看,平均油耗8.3,市区两驱模式下更低。开普拉多那哥们儿若有所思:“看来插混这条路,还是有点门道的。”
音响开着,车里放周杰伦的歌。14个喇叭800瓦功率,声音听着挺舒服。我跟车机说“播放七里香,音量60%”,它半秒就响应了。这种语音交互用久了会上瘾,平时开车基本不用手动操作。有次油箱报警,它自己问我要不要导航去加油站,还把附近的中石油站点都筛出来了。
扶手箱那个冰箱,容量不大,5.4升。但温度范围够宽,零下6度到60度都能调。白天戈壁滩上四十多度,矿泉水半小时就能冰好。晚上气温降下来,热牛奶也很快。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在野外待几天就知道价值了。我媳妇儿说这个设计挺贴心,比那些花里胡哨的配置实用多了。
回程路上,大家停车休息。有人围着我这车转,研究那个电动备胎锁。按一下按钮,十秒钟就开了,不用费劲拧螺丝。我媳妇儿上次自己换备胎,两分钟搞定,以前那种手动设计她根本弄不动。这些细节不会出现在宣传页前几行,但用起来差别挺大的。
车身那74595条直线,据说构成了64598个折面。我没去数,但整车看着确实够硬朗。格栅用的航空铝合金,摸上去冰冰凉凉,硬度比镀铬件高不少。刮蹭了也不太心疼,这点倒是符合越野车的定位。
这趟敦煌之行,让我对插混越野车有了新的认识。它不是在性能和节能之间妥协,而是把两个方向都做到了某种平衡。平时市区代步不心疼油钱,周末出去撒野也不担心动力,偶尔还能当移动电站。这种多面手的设定,对于既要通勤又想偶尔跑远途的人来说,挺合适的。
牧马人车主临走前问我:“你这车纯电能跑多远?”我说200公里左右。他点点头:“够了,市区来回通勤基本不用烧油。”说完若有所思地回到自己车上。我知道他在想什么,油价涨了这么多,每个月光油费就是笔不小的开支。
汽车这东西说到底还是工具。能把日常和越野都兼顾好,这可能就是新能源越野的价值所在吧。至于那些参数和配置,纸面上看着挺唬人,真正有没有用,还得自己跑过才知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