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工作人员盯着仪表盘,反复擦拭眼镜,眼前这辆比亚迪秦L油箱加满后,续航显示2300公里。 这不是科幻电影,是第五代DM技术落地后的日常场景。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2025年8月,比亚迪通过一次远程OTA升级,让这台车百公里亏电油耗从2.9L直降至2.6L,相当于每跑100公里少烧0.3升油,车主连4S店的大门都不用进。
国家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的测试报告显示,比亚迪第五代DM车型在NEDC工况下,百公里亏电油耗正式进入“2.6升时代”。 这一数据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超过150万辆车每月产生的28亿公里真实行驶数据,覆盖了从零下30度漠河冷启动到50度吐鲁番暴晒的180万种工况。 这些数据喂养着比亚迪的发动机AI模型和三电系统AI模型,让每辆车都能用AI生成自己的节油秘籍。
首批推送的是汉L DM和唐L DM,重点优化高速与拥堵场景能耗。 秦L DM-i和海豹06 DM-i也已于8月完成推送。 2025年8月下旬至9月,2025款唐DM-i、汉DM-i及海洋网13款车型依次进行升级。 预计9月底前基本覆盖所有第五代DM车型。
升级包大小约1.2GB,正常网络环境下,通过车机下载大约要消耗1.2GB移动数据流量。 车主只要确认升级就行,没有其他任何操作,就能获得用车更省的效果。 北京一位秦L DM-i车主实测发现:同一段通勤路线,OTA升级后实际油耗从3.1L降至2.7L。 折算下来,满油满电的2100公里总续航中,单次加油能省下6.3升燃油。 按当前92号汽油7-8元/升计算,每次加油少掏40-50元。
加油站员工们最先感受到变化。 “以前熟悉的秦车主每周来一次,现在三个月才见一回”,广州某加油站站长苦笑道,“要是所有车都这么省,我们得考虑转型充电桩了”。 比亚迪的这套系统甚至引起了国际关注,德国《明镜周刊》记者拆解DM系统后得出结论:比亚迪的控制精度比博世最新系统领先两代。
实测数据更显示出其优势:比亚迪DM-i亏电油耗2.6L,丰田THS卡罗拉双擎4.1L,本田i-MMD雅阁混动4.2L。 差距的根源在于思维范式。 当丰田工程师还在打磨行星齿轮的咬合精度时,比亚迪的2.9万名研发人员正在用数据重构能量流动法则。 那台热效率46.06%的混动专用发动机,如今只是整个智能能源网络中的一个“执行终端”。
比亚迪社区里,五代DM车主晒油耗的帖子刷了屏。 一位海豹06车主晒出截图:升级后仪表盘显示“本次行程能耗2.5L/100km”,配文“原来官方数据还能反向虚标! ”。 在比亚迪宣布升级后组织的媒体试驾中,基本上亏电油耗都低于2.4L,所以2.6L/100km的油耗,还是比亚迪留足了冗余之后给出的官方数据。
并非所有车主都能立即体验到这一升级。 有些车主表示没有接收到升级通知,也无法跑到2.6升的油耗水平。 原因在于这次更新是针对第五代DM车型的,前几代并不在内。 由于搭载第五代DM车型数量众多,比亚迪是分车型、分批次进行推送的。 比亚迪强调所有第五代DM车型均在升级范围内,不存在“老车型被淘汰”情况。
实际油耗表现也受驾驶习惯和路况影响显著。 长时间慢速行驶,或者高速超过120公里/小时,都是十分耗油/耗电的。 山区道路、过于慢速或快速行驶都会带来偏差。 NEDC工况与WLTC工况也不同,因为其简化了路况,所以给各位车主带来的体验不同。 未来比亚迪宣传口径上可能会更强调WLTC工况。
对于第四代DM车主,比亚迪表示当前五代版本不完全适用于四代,但他们的诉求也在“积极评估”。 这意味着需要车主发声表达升级需求。 部分老款车型升级后出现动力模式切换卡顿,怀疑是车机芯片算力不足导致。
大规模OTA升级也引发新担忧,某汽车论坛用户发帖质疑:“为了压榨0.3L油耗,系统把电池充放电策略调到极限,会不会影响寿命? ”
竞争对手们已经行动起来。 吉利雷神电混系统连夜升级热管理策略,奇瑞鲲鹏超能混动提前发布AI节能模式,竞品的应激反应印证了这次OTA的杀伤力。 丰田总部内部会议照片显示,背景PPT上标注着醒目的红字:“三年内追上比亚迪能耗! ”
当油耗降到每公里花费几乎与充电成本相当时,消费者是否还会在意油箱里装的是油还是电? 这场由2.6升油耗引发的技术革命,究竟会带我们走向怎样的出行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