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还有不降价的车?豪爵是不是疯了?

3年不降一分钱 豪爵DL150凭什么 真不是消费者人傻钱多

最近刷抖音刷到手软,摩友圈全在讨论一件事——2025年11月,摩托车市场卷到什么程度了?

本田、川崎这些合资大牌都在疯狂降价促销,春风、钱江、无极这些国产品牌恨不得一天一个价,就连五羊本田鸷道CB190SS都从16880元降到了14680元。

可有一台车愣是像钉子户一样,从2022年9月30日上市到现在,整整三年多,官方指导价死死守住14680元这条红线,一分钱都不降!

它就是豪爵DL150。


评论区炸锅:"这年头还有不降价的车?豪爵是不是疯了?""14680买个150cc小车,消费者人傻钱多?"

市场上同级别车型优惠后都降到12000左右了,DL150销量还是惨淡,可豪爵就是不松口。这到底是品牌自信还是死要面子?

今天咱就扒扒这台"钉子户"摩托车,看看它凭啥敢三年不降价!

14680元三年雷打不动?

豪爵DL150到底在"硬刚"什么?

先从大环境说起吧。

2022年9月30日国庆前一天,豪爵DL150上市,当时官方指导价14680元,定位是融合街车和ADV拉力车双重特点的休旅车型。那会儿摩托车市场还没这么卷,大家觉得"豪爵品质+ADV拉力外观+博世双通道ABS+KYB减震",一万四也还能接受。

毕竟豪爵连续多年全国产销量第一,品控和售后是出了名的靠谱。

可谁能想到,2023年开始整个摩托车市场就像开了闸的洪水——春风、钱江、赛科龙轮番降价,150-200cc小排量ADV拉力车从15000元档位一路杀到12000元左右。到了2024年,五羊本田CB190SS鸷道从原价16880元降到14680元,和DL150站到了同一起跑线。

力帆、宗申这些品牌也跟着血拼,整个行业都在"以价换量"。

具体来看这场价格战到底有多惨烈。

赛科龙RX401上水冷发动机、TFT彩色仪表、双油箱设计,价格才13980元;无极DS525用的是500cc发动机,售价也就16000元左右;就连新大洲本田CBF190TR也推出了12980元的新款,还增配了后轮ABS和滑动离合。

这些对手要么排量更大,要么配置更高,价格还比DL150便宜一两千甚至更多。按理说,面对这种"降维打击",任何品牌都该慌了,降价保市场份额是最基本的应对。

可就在这场"价格屠杀"里,豪爵DL150愣是一分钱没降!

2022年14680元,2023年14680元,2024年14680元,到2025年11月还是14680元,最多给个几百块的购车红包或者置换补贴,实际到手最低也得13800元左右。

这态度就是在跟整个市场"硬刚"——别人降我不降,你们爱买不买!摩友圈流传一句话特别扎心:"DL150不是不好,就是太贵了,这价格能买台配置更高的赛科龙了,甚至加两千块能上250cc!"

结果呢?

销量数据狠狠打脸。根据摩托车论坛和经销商反馈,DL150的月销量基本在两位数徘徊,对比五羊本田CB190X月销过千,凯越525X月销过万,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很多经销商被迫自掏腰包优惠一两千元才能勉强出货,可豪爵官方就是不松口官方降价。有摩友晒出提车价:去年某地经销商给出的裸车价是13000元,但这是经销商自己贴钱,豪爵厂家一分钱优惠都没给。

这年头还有不降价的车?豪爵是不是疯了?-有驾

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官方不降价,经销商亏钱卖,最终可能导致经销商不愿意进货,车友想买都买不到现车。

现在问题来了,豪爵这波操作到底图啥?

难道真以为消费者人傻钱多?咱们继续往下看。

豪爵凭什么敢"硬刚"?

拆开DL150看看里面到底有啥硬货!

可能有人要问:凭什么豪爵敢三年不降价?

难道真觉得14680元不贵?扒开豪爵的"底牌",你会发现它还真有点东西,只不过这些东西值不值两千块溢价,就见仁见智了。

先从历史维度说。

豪爵从1992年和铃木合资开始,豪爵铃木的DR系列、GW250系列在国内摩托圈就是"耐用"的代名词。老一辈摩友都知道,豪爵的车"开不坏、修不烂",发动机运转品质、装配工艺在国产摩托里属于第一梯队。

虽然DL150是豪爵自主设计没有铃木标,但用的就是这套成熟体系——149cc单缸风冷发动机,最大功率9.3kW,最大扭矩12.7N·m,搭配5档变速箱。动力数据看着一般般,但胜在稳定耐用,震动控制、噪音抑制都做得很细腻,不像某些国产小厂发动机骑两年就开始漏油抖动。

豪爵已经连续十多年全国产销量第一,这口碑不是吹出来的,是上千万用户骑出来的。

再看科技维度。

DL150的配置舍得堆料:博世双通道ABS系统,这套系统成本价就在2000元左右,同级很多车还在用单通道ABS或者根本没有;KYB七段可调中置后避震,日本原厂减震,舒适性吊打国产减震;全车LED灯光系统,前大灯用的是欧司朗光源;13L大油箱,官方宣称百公里油耗1.89L,理论续航能达到680公里以上,实际骑下来四五百公里没问题;CST全地形龟背胎,应对非铺装路面能力突出;DID驱动链条,耐用性有保障;负显液晶仪表,虽然不是彩色TFT,但看着也还行;USB充电口,方便手机导航。

这些配置单拎出来不算啥,但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实用主义"优势——城市通勤不费油、周末摩旅跑得远、新手上手也友好,795mm座高、148kg整备质量,女生都能轻松驾驭。

还得从经济维度算笔账。

豪爵打的是"全生命周期账本"。虽然DL150裸车贵两三千元,但后期用车成本极低:首任车主享受三电终身质保,发动机、电器、车架都保;保养周期长,5000公里一保,每次费用200元左右;全国经销商网点多,售后服务方便,不像某些小品牌买了车找不到修车的地方;配件供应稳定,不会出现想换个零件等半个月的情况;二手保值率高,豪爵品牌二手车残值率能比杂牌高两成以上。

有摩友算过账:假如两台车都骑5年,DL150裸车贵3000元,但5年省下的保养费、维修费、残值损失加起来,可能比那些便宜车还要划算。

省心,不用担心三天两头跑修理厂。

这年头还有不降价的车?豪爵是不是疯了?-有驾

说白了,豪爵打的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的牌——我不跟你拼价格,我跟你拼质量、拼售后、拼保值率。

这招对老摩友管用,他们吃过杂牌车的亏,知道"便宜没好货"的道理。但对预算敏感的新手就不太灵了,人家就看裸车价,你贵三千块,人就被吓跑了,根本不会去算什么全生命周期成本。

而且现在春风、钱江这些国产一线品牌质量也上来了,凭啥豪爵要贵那么多?

三年不降价的背后,豪爵到底在赌什么?

会不会把自己赌输了?

现在问题来了——豪爵这波"价格死守"策略,到底是高明还是作死?

咱从三个角度掰扯掰扯。

先从品牌战略角度看。

豪爵不降价,是在"立人设"。你想啊,如果DL150今天降到12000元,明天用户就会想"那是不是还能再降?"后天就变成"等等党永远不亏"。

豪爵这是在告诉市场:我的车就值这个价,爱买不买,反正质量摆在这儿。这招学的是合资品牌本田、雅马哈也很少大幅官方降价,目的是维护品牌溢价,避免陷入价格战泥潭。

理论上讲,这策略没毛病,长期来看有利于品牌形象。但问题是——豪爵毕竟不是本田,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溢价接受度本来就低。

本田不降价,大家觉得"人家是合资大牌,理所应当";豪爵不降价,大家就会骂"国产车装什么大牌?"消费心理不一样。

再从市场竞争角度看。

豪爵太低估对手了。2022-2025这三年,国产摩托车品牌进步神速。

钱江、春风、赛科龙这些品牌不光降价,配置还在疯狂升级——水冷发动机替代风冷、TFT彩屏替代负显仪表、滑动离合、快排、手机互联这些功能往下放,价格还比DL150便宜。DL150还守着风冷发动机、5档变速箱、负显仪表不升级,价格还比人家贵,这不是自己找打吗?

就连五羊本田CB190X这种合资大牌,排量190cc比DL150大,现在终端价也就15000左右,DL150的性价比优势被挤压得荡然无存。用户一对比:凭啥我要多花钱买个小排量的豪爵?

买190cc的本田它不香吗?

最后从因果关系深度剖析。

豪爵不降价,导致销量惨淡;销量惨淡,导致经销商积压库存;经销商被迫私下降价抢客,损害品牌形象;潜在用户看到"经销商私下降价",更不敢买了,怕当冤大头;销量进一步下滑,恶性循环。


而且最可怕的是,DL150如果销量长期低迷,豪爵很可能停产这款车,就像之前的DR150、TR150一样。到时候买了车的用户连配件供应都成问题,二手车砸手里。

这年头还有不降价的车?豪爵是不是疯了?-有驾

现在论坛里已经有摩友在担心:"我去年买的DL150,会不会成了孤儿车?"

说到底,豪爵这场"价格保卫战",短期内守住了品牌调性,避免了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

但长期来看风险巨大——市场在用脚投票,消费者不买账,经销商不进货,这车就算配置再好也是白搭。豪爵要么赶紧醒悟,升级配置同时小幅降价;要么就眼睁睁看着DL150变成"市场弃儿",最终黯然停产。

时间不等人,留给豪爵的窗口期不多了。

网友吵翻了!

关于豪爵DL150的这些争议,你怎么看?

DL150上市三年多,评论区始终是"大型辩论现场",咱挑几个最典型的问题聊聊。

第一个问题:"14680元买个150cc小车,不如加点钱上250cc?"

这是吵得最凶的话题。支持DL150的摩友认为:豪爵品质靠谱,150cc排量城市通勤够用、省油,百公里1.89L的油耗吊打250cc的2.5L,而且车身轻、好操控,795mm座高女生都能驾驭,买回来骑五年不用操心。

反对方开喷:加三千块能买台赛科龙RX3 250cc拉力车,水冷发动机、TFT仪表、配置吊打DL150;加五千块能买台春风250NK街车,排量更大、动力更强,凭啥要当冤大头买DL150?

客观来说,这事得看需求。

如果你就是城市通勤加偶尔周边游,对动力要求不高,DL150的150cc够用而且更省油省心。但如果你想跑长途摩旅、翻山越岭,150cc动力有点捉急,250cc更合适。

问题是豪爵把DL150定价拉太高了,挤压了它的"性价比优势区间",让消费者很纠结。

第二个问题:"豪爵质量真的比其他国产品牌好那么多吗?"

有人现身说法:自己2022年买的DL150,骑了三年跑了3万多公里,除了正常保养没出过任何毛病,发动机依然顺滑安静,车架也没有异响。

也有人质疑:现在钱江、春风、无极这些国产品牌质量也上来了,凭啥豪爵要贵两三千元?难道多的钱都交了"品牌税"?


事实是:豪爵的品控稳定,合资体系打底,装配工艺、零部件质量都有保障。

这年头还有不降价的车?豪爵是不是疯了?-有驾

但其他国产一线品牌,像春风、钱江、宗申,这几年进步飞快,质量差距在缩小。豪爵的优势更多在于"售后网点多",全国经销商覆盖率高,不管你在哪个县城都能找到修车的地方;"保值率好",二手车好出手,卖的时候不会亏太多。

这些是"隐性价值",新手看不到,老摩友才懂。花两千块买"省心",值不值就看个人了。

第三个问题:"豪爵会不会最后扛不住降价?

现在买是不是成韭菜了?"这是准车主最关心的问题。有人说:"我现在13800元买了,明年万一官降到12000元,我不是血亏?"

也有人说:"豪爵三年没降,说明它就是不打算降,现在买不会当韭菜。"

从市场规律看,豪爵大概率不会大幅官降,最多搞点购车红包、置换补贴之类的小恩小惠,因为官降等于承认之前定价策略失败,对品牌伤害太大。

但经销商私下降价会越来越普遍,毕竟库存压力摆在那儿。所以如果你真想买,建议多跑几家经销商谈价,能砍到13000元左右就下手,别指望豪爵会良心发现降到12000元。

另外要做好心理准备:这车小众,路上碰不到几台,将来卖二手可能不好出手。

从豪爵DL150这三年的"硬刚"历程就能看出:国产摩托车品牌想学合资玩"品牌溢价",真没那么容易!

你质量好,但对手也在进步;你售后行,但价格敏感型用户根本不care这些;你说自己保值率高,但销量低迷的车二手市场根本没人要。

豪爵这波操作,短期内守住了品牌调性,但长期来看销量数据已经说明问题了——市场不是靠"死守价格"就能赢的,消费者要的是"物有所值"!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你手里有15000元预算买小排量摩托车,会选14680元的豪爵DL150,品质稳、售后好,但配置中规中矩、销量惨淡?

还是12500元的赛科龙、春风同级车,配置高、性价比猛,但品牌力稍弱?又或者加点钱上250cc大排量,一步到位?

评论区来聊聊你的想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