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上市,纯电续航超800公里车型盘点
特斯拉又出新花样了,这回是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说实话,前几天我在小区门口碰见老刘,他还以为这车就是原来的那款。其实外观没啥变化,灯组还是那么细长,封闭式的前脸,看着有点像以前师傅嘴里说的“省油灯”,不过尾部多了个“Model 3+”标识,据说这是专门给爱较真的人看的——证明你买的是新款。
这次主打的是830公里的CLTC工况续航,还搭载了一块78.4kWh的大电池。群里有个北京车友自测过,说跑高速掉得快,但市区慢悠悠开的话真能接近官方数值。销售顺嘴一提,“你要是真舍得慢慢磨,一周充一次都够。”不过,我倒是关心那电池保养问题,上次去店里换空调滤芯的时候技师还吐槽过,现在这些大容量电池组,不光贵,用起来也得小心点儿,夏天暴晒可别忘了提前预冷。
其实最近纯电车型越做越猛,不止特斯拉这一家玩高续航。我记得三月份,小米SU7 Max刚上市时微信群炸锅,有哥们发红包庆祝,说自己抢到了810公里版本。这车用的是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据说加速能进2秒俱乐部,但他老婆吐槽:“天天堵在二环上,加速再快也是看红绿灯。”配置方面挺全,小米超级V6s那个智能底盘、碳化硅高压系统,还有智能耦合制动系统和Xiaomi Pilot智驾啥的。不过我朋友试驾完回来第一句话竟然是,“座椅加热分区太细致,我屁股都烫糊涂了。”
仰望U7也挺火,那会儿比亚迪发布会直播我跟邻居老马一起看的。他最关注插混版本,其实纯电U7才是真正能干到800公里以上。外形设计特别夸张,大C形大灯据说灵感来自宇宙之门(设计师是不是喜欢科幻片?),插混和纯电两种风格区别就在于LED灯带粗细不同。我问售后小哥维修难不难,他摇头,“别看外壳花哨,这些线束理起来跟编辫子似的。”
再往上走就是智己L7固态板,人家直接把目标定在1000km+。2022年那阵刚出来的时候,我表弟差点下单。他研究过空气动力学优化方案,包括主动进气格栅、轮圈造型还有底盘平整度。据他说轮胎选配很关键,有一回换成窄胎结果实际续航反而更稳。“但固态技术现在谁敢保证稳定性?”技师私下聊时总这么念叨。
奔驰EQS SUV去年春天上市那阵,在我们汽修厂隔壁就停了一辆展车。有客户问:这种大型SUV真能跑849公里?销售笑着答:“只要不开空调、不踩地板油……”EQ家族封闭式格栅和贯穿半圆弧灯带确实高级,不过AMG风刀雾灯区让不少老司机直呼“赛道范”。有人吐槽导航语音太绵软,北京口音听不清楚,经常把“西三旗”导成“喜相逢”。
极氪001 FR去年秋天亮相时候号称猎装超跑,也是一堆黑科技首发:四驱分布式动力、电机扭矩控制、8295智能座舱计算平台,还有卫星电话功能(群友开玩笑说以后野营失联不用怕)。但真正吸引我的,是他们搞的一体式压铸结构,据传抗撞能力提升不少。有位南方网友曾分享事故照片,一场追尾下来只有保险杠掉漆,中段框架基本无损,可见扎实程度。
蔚来ET7当年NIO Day发布现场直播气氛特别嗨,中大型轿车定位,加持150kWh固态包直接奔1000km去了。我同事亲身体验之后觉得极简内饰舒服,就是日间行车LED与X-Bar融合处容易积灰,每次洗完还得拿棉签擦边角。一体化前脸虽然漂亮,可惜停车场摄像头经常误判,把它当作SUV登记。
最近几个品牌扎堆推高续航,其实背后的故事更多。有消息称,今年某些国产品牌正在悄悄更大容量的新型锂金属包,只是不敢公开讲,因为稳定性待验证。而且售后维修圈流传一句话:“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千公里纯电,你琢磨琢磨换块这么大的新电池要多少钱?”
昨晚微信群有人讨论到底有没有必要买这些超长续航型号,有人举例上海到南京一路高速就够用,也有人觉得城市通勤根本用不上。但有一点大家认同——随着技术迭代,以后可能连充一次两周都不是梦。到时候谁家的保养政策靠谱才是真的关键。不信你等几年看看二手市场怎么变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参考用户反馈及行业动态,如遇数据更新请以官方渠道为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