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不到5万台,凯迪拉克的神坛故事散了
我第一次听到“浴皇大帝”这个外号,是在一个老车友微信群里。那天有人发了一张照片,一辆黑色的CT6停在洗浴中心门口,雨水顺着引擎盖滑下来,灯光映得镀铬格栅亮闪闪。群里有人打趣:“总统座驾也下海捞金了啊。”笑声背后,其实是心照不宣的唏嘘——这牌子,在中国混到今天这个地步,不容易。
今年上半年,它在国内只卖了49944台,比去年同期又少了快四分之一。我翻过以前做二手车评估时留的本子,2018年那会儿,同样是它,一年能冲到20万多台销量,那时还真有点二线豪华领头羊的派头。2021年更是摸到了23.3万的新高峰,可转眼三年,就跌回十年前的数据线下去了。
我认识一个青岛的出租车公司老板,他2019年买过一辆XT5,说是接送客户用。当时落地价优惠得厉害,他觉得面子和性价比都占到了。但去年他跟我说,这车开起来没毛病,就是油耗高、保养贵,还贬值快,“才跑七八万公里,置换价比新车便宜一半还多”。他说完叹口气,把钥匙往桌上一丢,“早知道就不图便宜”。
其实凯迪拉克当年的底子很硬——1902年的底特律故事、1918年的将官级标准座驾,美国总统都坐它出行。在美国电影里,它要么载着西装革履的人物,要么就是慢悠悠巡游。但传到中国,这调调就变味儿了。2017年的那个交通分析报告出来之后,“洗浴王”的标签像钉子一样钉上去,再加上“七折豹八折虎五折五”的市场传言,这个品牌形象被透支得差不多了。销售小李曾悄悄告诉我,他们店某款轿车优惠幅度最大的时候接近裸价六折,但这样卖出去,也很难再把价格抬回来,因为消费者记住的是低价,不是豪华感。
新能源浪潮来了以后,更雪上加霜。我前阵试过朋友的一辆国产纯电SUV,全景影像清晰得吓人,还有L2+辅助驾驶,在环城高速堵成狗的时候自己跟走跟停。他说这是标配,我想起凯迪拉克燃油版顶配才有类似功能,而且反应速度还慢半拍。这种对比,就算发动机再平顺、隔音再厚实,也拦不住年轻人转身去看电动车展厅。
还有一次去修理厂蹭茶喝,一个老修理师傅边剥花生边摇头:“你看啊,现在BBA都降到二十来万甚至十几万能拿下,人家品牌力摆那儿,你说谁会选它?”他的意思很直接——当奔驰宝马奥迪主动放低身段,那些原本靠价格差吸引客户的二线豪华,就没什么护城河可守了。而且零件供应周期长也是个麻烦事,有位南方来的司机抱怨等个尾灯总成等足两周,中间只能先贴胶布凑合开着,看着怪寒碜的。
至于冷门配置,我倒记得CT6有个夜视系统,用红外探测前方行人或动物,当初试驾时屏幕上一片灰白影像,很科幻,但很多买家根本不知道这玩意存在,更别提用习惯。而这些技术优势,并没有帮它抵挡时代洪流——因为大家更关心充电桩在哪、OTA更新快不快,而不是深夜国道上的热成像画面清晰度如何。
前几天路过小区地下库,看见角落停了一辆蒙尘已久的老款ATS-L,四条胎瘪掉两个。我给物业打电话问是不是废弃车辆,对方笑说:“业主搬走好久啦,说忙不过来懒得处理。”这一幕让我想起那些辉煌年份里的广告词,如今却显得那么遥远,好像另一个世界发生过的一场梦而已。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