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杨晓明:中国方案赋能汽车产业,自主可控乃核心

走进上海车展安波福的展台,扑面而来的不是炫目的概念炒作,而是扎实落地的技术方案。端到端智能辅助驾驶、跨域融合数字基座、AI座舱……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名词背后,安波福中国总裁杨晓明给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注脚:它们如今都已在国产供应链的基础上,实现了100%国产化。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就,更是中国汽车产业链迈向自主可控道路上的一个生动缩影。

智能驾驶:回归理性,安全为本

对话杨晓明:中国方案赋能汽车产业,自主可控乃核心-有驾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智能驾驶的喧嚣似乎有所降温。在杨晓明看来,这是行业发展从资本热捧回归理性的必然过程。他坦言,早期行业对技术突破的难度、法规政策的复杂性以及市场接受的速度,可能存在预估不足的情况。资本趋于谨慎,同时,在复杂场景决策算法、高可靠性传感器等关键领域也遇到了挑战。

“但这绝不意味着智能驾驶失去了价值,”杨晓明强调,“恰恰相反,它所追求的安全、便捷和效率,始终是交通出行的核心刚需。”他认为,随着技术架构的持续优化、算法的不断成熟以及成本的逐步降低,智能驾驶的应用范围将突破现有边界,从高速公路、园区等特定场景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最终的目标是实现高度自动化甚至无人驾驶。而清晰完善的政策法规和严格的安全标准,将为整个行业指明方向,推动其朝着更有序、更可持续的未来迈进。当前的核心共识是:“人控为主,机器作为辅助”,安全可靠是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基石。

本土化战略2.0:扎根中国,赋能全球

对话杨晓明:中国方案赋能汽车产业,自主可控乃核心-有驾

面对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可控”的大趋势,安波福的答案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杨晓明将其称为“本土化战略2.0”,目标是构建起“全面、彻底、完整的中国方案”。

这一战略体现在多个维度:

供应链国产化纵深推进: 安波福持续加大投入,全力推进核心物料的国产化替代。目前,铜材、塑料粒子等基础材料的本地化率已经很高,而芯片等电子器件的国产化率在过去两年更是取得了显著提升(材料显示翻了两番)。杨晓明自豪地表示,他们正在开发百余家本土核心供应链伙伴,目标直指核心物料100%国产化。

对话杨晓明:中国方案赋能汽车产业,自主可控乃核心-有驾

本土研发力量持续壮大: 继去年设立风河上海软件中心、常熟汽车技术研发中心以及投资本土智驾科技企业MAXIEYE后,安波福在本届车展又宣布了多项重大投资。下半年,两座聚焦新能源汽车的全新工厂将投产,中国主动安全产品线的智能黑灯工厂也将落地,中国数据中心、测试中心等已进入规划筹备阶段。这些举措旨在构建强大的本土研发闭环,实现从本地数据采集、算法训练到场景验证的全流程本土化。

“全球+本土”双轨策略抗风险: 面对全球供应链波动和地缘政治的挑战,安波福采取了灵活的“全球资源调配+本土生态绑定”双轨策略。一方面,依托其在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制造基地布局,形成强大的全球网络;另一方面,深度绑定本土生态伙伴,如与智驾科技等企业合作,共同增强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杨晓明对此充满信心,认为这能有效应对潜在的芯片短缺等风险。

技术赋能:软硬兼施,成本可控

对话杨晓明:中国方案赋能汽车产业,自主可控乃核心-有驾

如何在保障技术先进性的同时,应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成本压力?安波福给出了自己的“中国方案”:

跨域融合,一芯多用: 安波福推出的SoC(系统级芯片)跨域融合解决方案是一个亮点。它用一个高性能芯片同时负责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两大控制域的功能,打破了传统架构的限制。这不仅简化了系统复杂度,提升了效率,更重要的是大幅降低了硬件成本,打造出具有极致性价比的产品。

软硬解耦,灵活应变: 安波福的智能汽车架构SVA™技术体系实现了软硬件的解耦(分离设计)。这意味着,汽车主机厂可以在安波福的架构基础上,更灵活地选择和切换硬件方案。当某种芯片供应出现问题时,安波福能快速切换至替代方案。得益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在智能驾驶芯片、座舱芯片等领域的突破,这种切换具备了坚实的本土供应链支持。

对话杨晓明:中国方案赋能汽车产业,自主可控乃核心-有驾

助力出海:破解“适配”与“合规”难题

中国车企扬帆出海是必然趋势,但面临“技术适配”和“数据合规”两大核心挑战。安波福凭借其全球视野和本土经验,成为中国车企走向世界的“桥梁”:

法规先行,认证护航: 安波福深谙全球各地的法律法规。杨晓明举例,针对欧洲市场开发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已成功通过欧盟认证。更重要的是,安波福会提前预研即将出台的新法规,帮助中国车企跨越技术与法规壁垒,避免“水土不服”。

对话杨晓明:中国方案赋能汽车产业,自主可控乃核心-有驾

数据赋能,本土落地: 不同地区的驾驶习惯和道路环境差异显著。安波福的跨国团队能够协助车企完成数据脱敏与合规认证,并提供可复制的数据运营方案,助力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实现真正的本土化落地。同时,其全球化的数据管理体系也能确保合规性。

供应保障,稳定可靠: 安波福遍布全球的50多个制造基地,为中国车企的海外产品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保障,解决了出海的后顾之忧。

展望:深度赋能,共赢未来

杨晓明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在新能源、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已引领全球,是安波福至关重要的业务和研发基地。展望未来,安波福将持续深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加大投资,提升本地研发创新能力,并继续助力中国汽车品牌成功出海。

通过与杨晓明的“对话”,我们看到安波福正以其深厚的全球技术积淀和坚定的本土化决心,深度融入中国汽车产业变革的洪流。其构建的“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创新的“中国方案”技术路径以及助力全球化的能力,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在为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走向世界舞台贡献着不可或缺的科技力量。这趟融合了全球智慧与中国速度的旅程,正驶向一个更加安全、智能和自主的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