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极星在国内的最后一个“道场”,也关门大吉了。
这事儿不意外,甚至有点意料之中。上海前滩那个店,地段是真好,隔壁就是理想、腾势,都是人来人往的香饽饽。就极星那个门脸,冷清得像个北欧行为艺术展,物业大哥都说“基本上没顾客进去”。你说尴尬不尴尬,这哪是卖车,这是在搞一种很新的都市禅修。
现在不装了,摊牌了,说以后搞线上销售。诶,这话术就很灵性。什么叫线上销售?不就是开不起店的文艺说法么。这就像追了八年的女神跟你说“我们还是做朋友吧”,潜台词就是“你个ATM可以滚了”。极星这一手,属于是体面地把自己给流放了。
你必须得理解,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修仙渡劫,你死我活。这边小米刚把价格的桌子掀了,那边乐道连蜡烛都没给剩下。大家都在发疯,都在用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姿态往死里卷。这时候,你一个“高贵的”极星,还在那边端着搞什么北欧极简风,讲什么环保理念,这不是不务正业,这是在自寻死路。
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过的中年人,看这种事儿就特别透。品牌光环这东西,是玄学,不是科学。奔驰为什么是奔驰?因为它叫奔驰。特斯拉为什么是特斯拉?因为它老板三天两头在网上发疯,但你就是觉得他666。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是一种信仰,你买的不是车,是教义,是通往朋友圈鄙视链顶端的门票。
极星的毛病在哪?它得了高端的病,却没有高端的命。
一开始,整一个极星1,卖145万,限量,故事讲得飞起,把自己当成了汽车界的爱马仕。OK,这叫立人设,没问题。但紧接着,极星2一出来,价格直接给你腰斩再腰斩,从四十多万干到二十多万。这操作,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你这是干嘛呢?上一秒还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下一秒就下海干直播了?
这套操作直接把自己的信徒干懵了。之前花145万买车的大哥,心态估计直接就爆了,感觉自己买的不是限量版艺术品,而是史上最大号的压缩毛巾。而想买二十多万车的用户,抬头一看你这个品牌之前那副德行,心里也犯嘀咕:这玩意儿靠谱吗?会不会明天又整个什么骚操作?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车企比作一个精神状态不稳定的个体,可能有点损,但你别说,还真他娘的贴切。
然后他们又开始折腾,搞个极星3,定价六七十万,想重回高端。结果呢?半年卖了不到200辆。就问你怕不怕?这销量数据,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这已经不是水土不服了,这是物种入侵失败。因为国内这个价位的“大哥”们,要么冰箱彩电大沙发一套带走,要么智能驾驶吹得像有任意门。你极星有什么?沃尔沃给你的金钟罩铁布衫吗?那玩意儿现在不好使了。
讲真,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中国的消费者,已经被彻底惯坏了。他们要的不是一个“好车”,而是一个“玩具”,一个能上路、能社交、能炫耀的电子宠物。自动驾驶的关键在哪?不在你实验室里跑多少公里,而在它能不能躲开一个从巷子里鬼探头出来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车上就算装了九天玄女也没用。
极星呢,就死在这个“我懂,但我不改”的拧巴上。它的产品,单拎出来看,设计在线,做工扎实,机械素质也不差。但问题是,这些东西在这个癫狂的时代,是最不值钱的。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内力深厚,招式正统,结果上了擂台,发现对手手里都攥着AK47,上来就是一顿突突。
你怎么打?没法打。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
所以极星关店,转线上,这不叫战略调整,这叫战略性冬眠。说白了就是打不过,先找个山洞躲起来,等外面这帮修仙的渡劫死得差不多了,自己再出来看看有没有机会捡漏。但他们忘了,这个行业没有冬天,只有冰河世纪。
留给极星的时间不多了?不,根本就没有时间了。它在国内市场的故事,基本已经写到了结局。一个曾经想对标特斯拉的品牌,最后发现自己连牌桌都上不去,这本身就是一场大型的、充满黑色幽默的行为艺术。
就这还想逆转?靠什么?靠吉利和沃尔沃的爱吗?爱是没用的,朋友。在这个黑暗森林里,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极星的选择,看起来更像是后者。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