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账期革命47天破局 供应链共赢新标杆
47天!
这个数字正在改写中国汽车供应链规则。8月25日,奇瑞集团宣布:供应商平均支付账期压缩至47天,比行业普遍60-90天缩短近一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调研时,用“高效行动”四字评价这一变革。
“四大组合拳”如何击碎账期顽疾?
1.账期规范化——“≤60天”成为铁律,合同条款再无模糊空间。
2.执行全链化——打破部门壁垒。采购、财务、质检全线协同。审批流程从“串联”变“并联”。
3.审批数字化——全流程线上操作。纸质单据?人工跑签?彻底消失。效率提升超50%。
4.预付款机制化——中小企业提前获启动资金。预付款比例按订单动态调整,破解“没钱生产”的死循环。
供应链的毛细血管正在复苏。一家芜湖本地零部件企业负责人坦言:“过去回款要等90天,现在45天到账。现金流活了,研发投入翻倍”。
为何账期缩短比销量增长更值得关注?
奇瑞1-7月销量148万辆,新能源占42万辆,出口67万辆——中国首个海外破500万辆的车企,光环夺目。但尹同跃在工信部调研中,却将“账期47天”置于销量之前汇报。
深意何在?
•反内卷宣言:当行业深陷“价格战”泥潭,奇瑞用账期改革证明:健康生态比低价更重要。
•头部企业担当:工信部窗口刚开通,17家车企承诺“60天账期”,奇瑞却主动压至47天。带头?不,这是重新定义规则。
•出口500万辆的基石:海外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0%。为什么?供应链稳定性提升,停工待料风险归零。
47天背后的行业核爆点
工信部7月9日开通“账期问题窗口”,直指四大乱象:变相延长付款、强制商业汇票、第三方支付绑架、验收拖延。奇瑞的47天,恰似一剂对症良药。
更值得玩味的是奇瑞的“反内卷”路线图:
•拒绝水军与黑公关,公开抵制网络抹黑战。
•技术内卷替代价格内卷——火星架构、雄狮智能座舱、猎鹰智驾系统正下沉至6万元级车型。
•用账期换忠诚:预付款机制让中小供应商“死心塌地跟奇瑞”。供应链黏性,才是下半场竞争底牌。
“全年6000亿营收?下半年200万辆?”
当尹同跃喊出这个目标时,业内质疑声不断。但47天账期揭示真相:奇瑞要赢的不是数字游戏,而是生态战争。
供应链资金周转每加快一天,就为生产线多囤一颗子弹。47天——这是中国汽车从规模竞争迈向健康竞合的新坐标。
短链、敏捷、共生...
当账期从成本工具进化为共赢纽带。
中国制造的下一站,叫可持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