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固态电池突然放大招,超越中国20年?上汽:我们明年量产

你见过能跑一千多公里的电动车吗?德国奔驰最近把装了固态电池的测试车开到北欧,全程一口气跑完120多公里,到终点竟然还剩不少电。技术人员兴奋地展示数据,说能量密度提高了四分之一。这个消息就像突然冒出来的新奇水果,看着光鲜,但真要尝过才知道味道。

这种技术突破的新闻总让人想起几年前日本丰田的宣言。他们当时说在新能源车领域领先中国二十年,结果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反超日本,比亚迪的电动车销量是丰田的十倍。丰田会长还在抱怨电动车技术不成熟,可他们的量产计划已经从2025年改到2030年。有时候喊得最大声的,未必是跑得最快的。

欧美固态电池突然放大招,超越中国20年?上汽:我们明年量产-有驾

国内企业在这件事上显得特别安静。国轩高科已经悄悄建好生产线,电池合格率接近九成,正准备装车测试。上汽说明年就能量产装车,宁德时代和广汽埃安也表示两年内会推出全固态电池。这些企业很少开发布会炫耀,但每个季度都有实实在在的进展。

政策方面也很有特色。工信部联合其他部门制定了详细标准,从材料研发到回收利用都给出明确指引。最近五年中国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占到全球三分之一。这种稳步推进的方式,就像搭积木一样把基础越建越牢。

欧美固态电池突然放大招,超越中国20年?上汽:我们明年量产-有驾

现在全球都在争相研发固态电池,但真正要投入日常使用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电池寿命能不能撑过十年?低温天气性能会不会下降?生产成本能不能让普通消费者接受?这些都是需要时间验证的。

中国企业的做法是先把产业链打通。从原材料提纯到电池组装,再到报废回收,每个环节都有企业在专注攻关。这种全产业链布局就像织网,虽然单个环节进步不明显,但整体实力在稳步提升。

反观欧美企业,虽然经常发布惊艳的测试数据,但要实现规模化生产还要克服不少困难。电池工厂的建设进度、原材料供应稳定性、生产成本控制,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有分析师认为,最终量产可能还是要借助中国成熟的电池产业链。

欧美固态电池突然放大招,超越中国20年?上汽:我们明年量产-有驾

这场竞争就像马拉松,起步快的未必能笑到最后。日本曾经在锂电池领域领先,但后来被韩国和中国超越。现在固态电池的竞赛刚进行到中途,每个参赛者都还有机会。

技术进步从来都不是直线上升的。有时候需要试错,有时候要调整方向。就像学生时代解数学题,第一个交卷的未必得分最高,认真检查的往往后来居上。现在判断谁能最终胜出还为时过早,但可以确定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和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会更有优势。

欧美固态电池突然放大招,超越中国20年?上汽:我们明年量产-有驾

看着手机里各种科技新闻,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当我们在比较谁能跑得更远时,是不是也该问问什么样的技术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的生活?你觉得呢?

欧美固态电池突然放大招,超越中国20年?上汽:我们明年量产-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