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可要是把这段时间的变局落到汽车这行里,尤其是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对决”上,真能让人挠头。前几年,你还敢拍着胸脯说“油车才是爷们的选择”,如今看看周围,新能源汽车一辆赛过一辆,油车主刚缓过劲来,急着保养、想着换车,结果新车市场、二手车市场、修车保养都像套麻袋一样,一层接一层往上压。
咱们别拐弯抹角,直接说事。过去两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上牌数字直线上涨,现在新车里两辆就有一辆是电动的。这不光是你我能看到的大街小巷的小轿车、电动SUV,各家合资的、国产的、豪华的,纷纷端上了自家的电驱动产品,仿佛谁不推电车,谁就得去角落里蹲着自我检讨。以前日系德系靠油车吃饭,现在也只能咬着牙给电池厂、芯片厂送上订单。这种速度,说它是“改天换地”也不过分。
可是有些朋友还在心里打气,觉得电车再热闹,油车翘得起大梁。更有人信誓旦旦:排放政策是政策,油车依然是最实用的选择。可现实呢?别的不说,油车眼下最难跨的“三座大山”已经摆在面前,一座比一座压得人闷。
第一大山,那就是燃油车的大规模停产,还有4S店、经销商的接连关门。你要还觉得合资车企稳如泰山,只能说你消息落伍了。以前新车上市,一个地级市能有好几家新馆子,双休日还请人大跳广场舞。结果现在,新能源品牌不断抢市场,卖油车的4S店销量一降再降。产品卖得不动,利润一缩,租金、人工水电都顶不住,成百上千的店关了灯。有的豪华品牌,像是奔驰、宝马,干脆整店说关就关,员工连夜搬东西,修保养的老客户第二天发现门口都贴了封条。这架势,看着都糟心。
比这更扎心的,其实还是零配件和售后保障。电动车搞直营,不靠中间商了,你从厂家直接下单,明码标价。有啥问题,APP上报修,两天准把件拉到家门口。油车呢?以前各个经销商是“半条命”堆起来的生意,一家关门就一堆配件断供。修车找不到人,换个小灯泡要跑两条街。甭管你买的多高端,真遇上这种时候,投了多少信仰和银子,都得打水漂。
第二大山——车辆贬值率跳崖。以前有人嘴硬嘲电车说,开两年价格“腰斩”,市场根本不认。的确,前几年电动车技术更新太快,上一代电池一上路,下一代就降本增效,导致二手价格像坐滑梯。大家捏着鼻子还是去捡油车,买个五年车还能顶个首付。
但现在翻转了。新能源车技术稳定了,售后扎实了,保有量蹭蹭上涨。尤其是00后、95后新车主,理念根本不同,油车对他们来说就像爸妈搓麻将用的老座椅,能用、但不时髦也不省心。新车市场里的燃油车长龙短了,二手市场的需求一压再压,油车价格自然撑不住。原来能卖十万,过几年八万七万都难。保值率低的帽子,这回反系到油车头上了。
别说小品牌,哪怕是合资大厂,库存车堆积如山不敢轻易推新。市面上那种“买一送一”、几万块现金优惠的油车促销,其实都在暗示谁先搬砖头谁先跑。这钱花下去,回头想置换新能源,不但不值钱,还没人爱搭理。你手里要不是啥绝版老爷车,留着就是生锈。
第三大山,说白了就是政策与社会层面的“排放歧视”。国六排放上线的时候,不少老司机都被“环保局”卡在检测线外发牢骚。最新消息,国七标准箭在弦上,空气质量硬性指标摆着,再硬的品牌也得低头。市区里,一张油车牌照等半年,新能源车随便挂;上路限号,电车互道早安进公交专道,油车只能看着被罚款短信进邮箱。
而且这种“区别对待”还不全是政策。市面上装修小区、地库都优先配电桩,油车停那一步三喘气;路边小广告、新闻头条天天是电车续航、免费保养,油车只能靠老派朋友坐一桌打情怀牌。没几个人会在意油车下雨不怕泡,冬天开暖气不掉档,因为大家平时生活的主战场已经彻底变了味。
连带着监管也严了。年检排放不达标,直接黄牌亮起。以前能打关系、托人说项,现在全程摄像头、数据联网,钻空子的路子越来越窄。开几年就面临重重检测,稍不留神检中心一口回绝,去修要价更吓人。
有些城市索性出台补贴以“鼓励”油车早退役。你说关心传统、怀旧也好,嫌折腾也罢,未来油车在城市交通里是真的越来越尴尬。
打工人买辆车,无非图个自在,经常要做取舍。其实油车老铁们心里都明白,这几年车市变天是大势。真得守着油车,不是不行,但面对眼下三座大山——停产封店、价值缩水、政策高压,擅自硬扛难免撞得头破血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市场和政策都往着新能源冲,谁还愿意原地杵着?
有人会说,燃油车有操控、情怀,有高速长途的魅力,这说法没错。但买车、养车是真真切切的生活,不是光为一口气。有些老手硬撑着不开电车,明着是坚守,其实内心早已动摇。不少家庭第二辆车直接选了新能源,上下班、买菜、接娃都用得舒坦。油车孤零零躺在车位积灰,年检报废的时候心疼都没人懂。
再说一遍,油车不是立马消失,新能源也不是绝对完美。但趋势若水,方向很难逆转。等待油车逆袭,不如腾出个车位,试试年轻人的玩法。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回真是电动马儿翻山头。
别再自我催眠了,有些变局挡也挡不住。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