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年底了,亲戚朋友的聚会也越来越多,饭桌上热闹起来,推杯换盏是在所难免的。
气氛一到,喝上两杯,似乎是人之常情。
但是,酒杯一端,就有一个老生常谈但又必须反复强调的问题摆在面前:喝了酒,还能不能开车?
很多人觉得自己心里有数,觉得“就喝了一点点,没事儿”,或者认为“我睡一觉,酒就醒了”,甚至还有人想出“我就在车里坐着,不动车,不算酒驾”的法子。
这些想法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在现实的法律和交警的执法实践面前,这些都是站不住脚的危险误区。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酒驾这件事里里外外说个透彻,别等到被查了、出事了,才后悔莫及。
首先,咱们得把那个最基本的标准弄清楚。
到底喝多少酒才算酒驾?
很多人以为要喝到走路摇摇晃晃、说话大舌头了才算,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只要检测出来你每一百毫升血液里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毫克,就已经构成了饮酒驾驶,是违法行为。
这个20毫克是个什么概念呢?
它其实是一个非常低的数值。
根据一些实际测试,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可能就喝了一小瓶啤酒,或者一小杯红酒,甚至是一小盅白酒,体内的酒精含量就可能超过这个标准了。
尤其是在聚会的时候,大家你来我往地劝酒,气氛一上来,自己喝了多少心里就没数了,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超标”。
你可能自我感觉还非常清醒,但那个冰冷的检测仪器可不会管你感觉如何,它只认数据。
所以,“我没喝多”这句话,在法律面前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接下来,咱们说说那个最容易让人中招的“隔夜酒”。
这是很多人都容易犯的错误。
头天晚上喝得挺多,可能是跟朋友高兴,也可能是应酬需要,第二天早上醒来,感觉头不疼也不晕,精神头也挺好,就觉得酒精肯定已经代谢完了,于是就放心地开车去上班或者办事。
结果,在路上遇到交警例行检查,一吹气,数值直接报警。
这种情况在交警的日常工作中太常见了,特别是在早高峰时段,查到的酒驾里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这种情况。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的身体分解酒精,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的。
这个过程主要靠肝脏来完成,但肝脏的工作效率是有限的,它不是一个大功率的净化器,你喝得越多,它需要处理的时间就越长。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喝了半斤白酒,他体内的酒精要想完全分解干净,可能需要20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如果这个人的体质本身就对酒精代谢比较慢,或者平时很少喝酒,那这个时间还会进一步延长。
所以,单靠睡一觉,是根本不可能让酒精从你身体里彻底消失的。
你的大脑可能欺骗了你,让你觉得清醒了,但血液里的酒精还老老实实地待在那儿,随时准备让你付出代价。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人自以为是的“小聪明”。
他们觉得,法律管的是“驾驶”行为,那我喝了酒之后,不开车上路,只是发动车子,在车里开着空调休息一下,或者等人,这总不犯法吧?
这种想法真的是大错特셔错。
在法律实践中,对“驾驶行为”的认定是比较宽泛的。
只要车辆处于发动状态,你人坐在驾驶位上,就已经被视为对车辆具有控制能力,这种状态就可能被认定为“驾驶”。
前几年就有过这样的真实案例,一个司机喝完酒,觉得冷,就上车发动了车辆开着暖气睡觉,结果被巡逻的交警发现。
经过酒精检测,他的血液酒精含量远远超过了醉驾标准,最终被以危险驾驶罪判处了刑罚。
所以,千万不要去钻这种空子,法律的核心是看你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是否超标,以及你是否处于一个可以随时操控车辆的状态,而不是看你的车轮有没有在转动。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酒驾和醉驾的后果了。
这个代价,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沉重得多。
如果被认定为饮酒驾驶,也就是血液酒精含量在20到80毫克之间,那么直接的处罚就是驾驶证暂扣6个月,并且处以一千到两千元的罚款。
如果你开的是营运车辆,比如出租车、货车,那处罚会更重,除了罚款和吊销驾照,还可能面临15日以下的拘留。
而一旦你的血液酒精含量超过了80毫克,那就构成了醉酒驾驶,这就不再是简单的违法行为了,而是刑事犯罪,罪名是“危险驾驶罪”。
自从“醉驾入刑”以来,无数人因为这个罪名留下了人生的污点。
醉驾的刑事处罚最高可以判处6个月的拘役,并且吊销驾驶证,五年之内都不能重新考取。
这还仅仅是法律层面的直接处罚。
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更是能把一个人的生活彻底打乱。
首先是经济上的损失。
驾照被扣的半年里,你不能开车,日常通勤、出门办事都得依赖公共交通或者打车,这笔开销算下来就不是个小数目。
如果是醉驾被判刑,那问题就更严重了。
如果你是公务员或者在事业单位工作,那么这份工作基本上就保不住了。
就算是在普通企业,因为刑事犯罪被开除的可能性也极大。
你的个人征信会留下永久的污点,以后想贷款买房买车都会遇到巨大的障碍。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你的这个犯罪记录,还会影响到你的家人,特别是你的子女。
在他们未来参加公务员考试、参军入伍等需要政审的环节,你这个直系亲属的犯罪记录,很可能会成为一道无法逾越的坎。
因为自己的一时糊涂,影响了孩子的前途,这份愧疚和悔恨,恐怕是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
更可怕的是,如果酒后驾车发生了交通事故,那后果简直是灾难性的。
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对于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引发的事故,保险公司是完全可以拒赔的。
这意味着,无论是车辆的维修费用,还是对方的人员伤亡赔偿、财产损失,所有费用都得由你自己来承担。
一旦事故造成了人员重伤或者死亡,那将是数额巨大的赔偿,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瞬间倾家荡产。
除了经济上的毁灭性打击,你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更要在无尽的自责和愧疚中度过余生。
其实,要想避免这一切的发生,方法非常简单,成本也极低。
那就是在酒桌上端起酒杯之前,就想好自己是怎么来的,待会儿要怎么回去。
如果开了车,那就坚决做到滴酒不沾。
如果确实喝了酒,那就老老实实地把车放在那儿,叫一个代驾。
现在手机软件这么方便,叫个代驾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几十块钱或者一百多块钱的费用,和酒驾可能带来的那张“天价罚单”以及人生的全面崩盘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如果实在是对自己体内的酒精是否代谢干净没有把握,那就记住一个最稳妥的原则:喝酒之后,至少间隔24小时再考虑开车。
不要拿自己的自由、家庭的幸福,以及道路上其他无辜者的生命安全去做赌注。
酒杯和方向盘,永远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请务必牢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