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灯光暗下,李想站在舞台中央,身后是刚刚揭幕的纯电SUV i8。 他平静地提起一年前MEGA的舆论风暴,称其为“汽车史上最大的抹黑事件”。 台下有人窃语:这次i8定价32万起,标配四驱、空悬、5C超充,而传闻中23万的i6却只字未提。
有车主在直播间刷屏:“i8是来试水的吧? 真正的王炸是i6! ”
理想i8:一场精心设计的“技术秀”
当行业还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时,理想i8直接亮出三张底牌:全系双电机四驱、自研5C超充电池、双腔魔毯空悬。 这些硬件配置让同价位的乐道L60瞬间失色——后者为控制成本,仅提供单电机前驱和磷酸铁锂电池。
更狠的是智能化维度。 i8全系搭载行业首个量产VLA司机大模型,把视觉、语言、动作三大任务融合进30亿参数的车端模型。 当你说“前方蓝色车子停一下”,车辆立刻执行连续变道;中控台上的咖啡杯在急转弯时纹丝不动。 这种“类人思维”的驾驶逻辑,让传统端到端方案显得机械笨拙。
i6的“普惠战术”:用空间重构家用市场
若说i8是技术旗舰,9月上市的i6则是理想刺向20万级市场的匕首。 取消增程器后,纯电平台将轴距利用率提升12%,二排腿部空间达1.2米,超越部分MPV。 后备箱塞进两个28寸行李箱后,还能堆叠露营装备——这正是L系列136万车主最熟悉的场景。
但理想对成本的掌控堪称精准。 i6砍掉激光雷达和Orin-X芯片,改用征程5智驾芯片;取消副驾屏但保留防晕车算法,后排晕眩率降低40%。 用工程师的话说:“家庭用户要的不是炫技,是孩子坐车不哭闹。 ”
李想的“用户锚点”:从危机到转机
去年MEGA上市时,理想犯过致命错误:把纯电车型当增程卖,要求月销8000台。 结果恶意舆论席卷全网,内部复盘发现“欲望超越了价值”。 李想立刻调转船头:MEGA降价3万,放弃“全面开花”策略,聚焦高端纯电城市。 半年后,它逆袭成50万以上MPV销冠。
这次教训被刻进i8/i6的产品逻辑。 i8用32万价位标配激光雷达和Thor U芯片,老车主可免费升级VLA系统;i6预售25万却坚持800V超充,充电10分钟补能400公里。 一位理想产品经理透露:“李想要求每款车必须有一个让用户觉得‘占便宜’的配置。 ”
百万车主的“信任杠杆”
理想的真正护城河,是136万家庭用户形成的复购生态。 2023年增程车主换购比例达38%,其中71%选择理想纯电车型。 当其他品牌苦于获客成本时,理想只需在App推送一句:“您附近的超充站新增免服务费时段。 ”
这种黏性甚至重塑渠道逻辑。 i8发布当天,上海某门店用老L9车主体验VLA自动过收费站的功能,当场签下27单。 销售总监笑着说:“让车主教会车主,比我们讲参数管用十倍。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