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最近想换辆上海本地品牌的车,去 4S 店看了荣威 RX5 和名爵 MG5,纠结哪个好。销售跟他说:“你别看这两款卖得火,我们每款车上市前,都得找几百个车主聊半年,连方向盘握感都要改十几次。” 小李这才发现,原来上汽的爆款不是碰巧卖得好 —— 他之前以为荣威 RX5 火是靠运气,后来才知道,上汽早把 “做爆款” 的门道摸透了。今天就聊聊上海有哪些汽车品牌,还有上汽是怎么把爆款从偶然做成必然的。
不少人提到上海汽车,只知道大众、别克,其实本地品牌藏着很多 “实力派”,而且上汽的爆款,每一款都有背后的逻辑,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① 上海的汽车品牌:不止合资,自主也很能打
小李在 4S 店逛了一圈,才理清上海的汽车品牌分两类,合资和自主各有拿手好戏,每款都能说出代表作:
合资品牌:大众、别克这些 “老熟人”,还在出爆款
上汽大众:最经典的就是帕萨特、朗逸,去年新出的 ID.3 纯电车,上市半年就卖了8.6 万辆,车友群里有人说 “ID.3 的操控像高尔夫,市区开着灵活”;
上汽通用:旗下有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 —— 别克 GL8 连续18 年霸榜 MPV 销量第一,小李的老板就开这款;凯迪拉克 CT5 是年轻人喜欢的运动轿车,去年卖了11.2 万辆;
上汽通用五菱:虽然五菱是 “国民品牌”,但属于上汽体系,宏光 MINIEV 连续24 个月是微型电动车销冠,小区里一半的代步车都是它。
自主品牌:荣威、名爵带头,新能源很能打
荣威:靠新能源起家,荣威 RX5 当年靠 “10.4 英寸智能大屏” 火了,上市首月卖2.3 万辆,现在累计卖了120 万辆;还有荣威 iMAX8,是国产高端 MPV 里的黑马,去年卖了3.5 万辆;
名爵(MG):主打运动风,MG6 的 1.5T 发动机能爆 250Nm 扭矩,车友群里有人说 “开着比同价位的合资车猛”;MG4 EV 还卖到欧洲,去年海外卖了12 万辆;
大通(MAXUS):做 MPV 和越野 SUV 厉害,大通 G10 是很多公司的商务车,D90 Pro 能去越野,车友里有自驾去西藏的;
飞凡、智己:高端新能源品牌,飞凡 F7 的后排空间大,智己 L7 的操控精准,去年智己 L7 卖了1.8 万辆,主打年轻人的高端市场。
② 上汽做爆款:从偶然到必然,靠 3 个 “不偷懒”
小李听销售讲完,又在车友群问了老车主,总结出上汽做爆款的 3 个关键点,每一步都没偷工减料:
1. 先摸透用户 “真需求”,不拍脑袋造车
荣威 RX5 火之前,上汽找了500 多个年轻人聊,发现大家开车时想大屏导航、语音控制,当时同价位的车都是小屏幕,荣威就直接上 10.4 英寸大屏,还搭了斑马系统,结果一上市就火了。
宏光 MINIEV 更绝,调研发现女生、老人需要 “3 万块能上牌、好停车的代步车”,就做了 2.9 米的短车身,充电一次能开 170 公里,刚好满足短途需求,上市就卖爆了。车友群里的张姐说:“我买宏光 MINIEV 就是因为好停车,小区里的车位再小都能停。”
2. 技术 “搭平台”,省钱还能快速迭代
上汽很早就搞 “平台化生产”,比如燃油车的 MQB 平台,能造朗逸、帕萨特、途观 L,零件通用率达70%,成本降了,还能快速改款;纯电有专属的 “星云平台”,飞凡 F7、智己 L7 都用这个平台,续航、快充技术能共享,不用每款车重新研发。
老车主王哥说:“我开的荣威 i5 和我弟的名爵 5,很多零件都一样,保养的时候配件好买还便宜。”
3. 用户反馈 “快响应”,卖了之后不撒手
上汽的车上市后,会盯着用户反馈改配置。比如宏光 MINIEV 一开始没安全气囊,很多用户提意见,半年后就加上主驾安全气囊,销量又涨了15%;荣威 RX5 的车机系统,用户说 “语音识别慢”,上汽 3 个月就推送了升级包,识别速度快了一倍。
小李的同事买了 MG4 EV,提车后收到过两次系统升级,“一次优化了续航显示,一次加了倒车影像辅助线,感觉车企还在管这车”。
现在小李订了荣威 RX5,他说:“原来买本地品牌还能享到这么多细节,比如车机的方言识别,是上汽专门针对南方口音优化的,我爸妈说方言也能控制。” 其实上汽的爆款不是偶然,是提前摸透需求、做好技术储备,再跟着用户反馈调整,慢慢把 “偶然” 变成了 “必然”。
你有没有开过上汽旗下的车?觉得哪款最合你心意?是别克 GL8 的商务感,还是宏光 MINIEV 的方便?评论区聊聊你的用车体验,我教你怎么查上汽车型的具体配置差异(可以看车企官网的 “车主口碑” 或车友群实测)。下期咱们聊聊 “上汽新能源的三电技术,到底靠谱在哪?”—— 想选新能源车的朋友,下期内容别错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