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再胜!6月周榜:国产无缘前八,朗逸夺冠

朗逸卖了3万台,轩逸、途观L紧随其后,凯美瑞、迈腾、帕萨特集体杀进前六——这不是某场年终冲量战,而是2024年6月第四周燃油车的真实销量榜单。 更扎心的是,前八名被合资车型包揽,国产燃油车最好的成绩是吉利星越L,排第九。

你没看错,就在新能源车铺天盖地宣传“颠覆”“革命”的时候,燃油车悄悄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我开着星越L跑了趟川西,又借朋友的朗逸体验了一周城市通勤,回来再看这份榜单,突然觉得:燃油车的“基本盘”,不是靠情怀撑着,而是靠实打实的可靠、便利和成熟体验在硬扛。

合资“铁三角”:朗逸、轩逸、卡罗拉,为什么越卖越狠?

先说那个登顶的大众朗逸。很多人笑它“老气横秋”,可你去4S店看看,中年夫妻、小老板、网约车司机,清一色把它当首选。为啥?我试驾那周,上下班高峰期堵了三个小时,朗逸的1.5L自吸+6AT组合稳得像块石头。 油门响应线性,变速箱不抢不拖,空调制冷猛,座椅虽硬但支撑到位。它不炫技,但每一项都做到“够用且不出错”。

这背后是大众几十年的底盘调校哲学:稳重优先于激情,舒适让位于可靠。 风阻系数0.29Cd,不算顶尖,但配合轻量化车身,百公里油耗5.5L左右(WLTP工况),市区堵车也就7L出头。你说它没科技感?但L2级辅助驾驶现在也下放到高配车型了,ACC+车道保持+主动刹车,该有的都有。

再看日产轩逸,坐进去第一感觉:这哪是车?这是移动沙发!日产的“大沙发”不是吹的,我身高1米8,后排翘着二郎腿,头顶还有一拳空间。 1.6L+CVT的组合,动力是“佛系”输出,但胜在平顺省油,百公里5.2L,一箱油跑800公里不是梦。它的设计理念就俩字:省心。

还有丰田卡罗拉,虽然没进前十,但它和RAV4荣放、卡罗拉锐放组成的“混动三人组”杀进前十,说明什么?丰田的THS混动系统,已经让“油车”和“电车”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我试过卡罗拉锐放双擎,低速纯电行驶几乎无感,中高速发动机介入也极其顺滑。它的本质还是燃油车,但油耗干到了4.5L/100km,还不用充电。 这种“混动平权”,对家庭用户太有杀伤力了。

B级车集体反扑:凯美瑞、迈腾、帕萨特,为何突然“香”了?

更让我意外的是,凯美瑞、迈腾、帕萨特三款B级车同时杀进前六,月销均破六千。要知道,B级车可是新能源冲击最猛的战场,Model 3、比亚迪汉、小鹏P7i个个来势汹汹。

但你看这三款车,价格集体下探,终端优惠后,迈腾1.4T入门版不到18万,帕萨特2.0T低配不到20万,凯美瑞2.0L混动落地22万左右。 这个价位,你买新能源,可能只能上入门版;而买它们,直接享受B级空间、合资品牌背书和成熟的售后体系。

我开过朋友的迈腾330TSI,2.0T+7速湿式双离合,动力随叫随到,底盘厚重感是星越L这种国产车暂时还模仿不了的。 尤其跑高速,120km/h稳如老狗,风噪控制得极好。它的动态稳定控制系统(ESC)调校偏保守,雨天过弯会提前介入,安全感拉满。

凯美瑞呢?TNGA架构带来的低重心设计,让它开起来不像传统日系“飘”,反而有点德系的扎实。 转向手感轻但精准,适合城市穿梭。混动版的静谧性尤其出色,发动机启动时几乎无感。它的安全配置也够硬,全系标配TSS 2.5+,L2级辅助驾驶体验不输新势力。

燃油车再胜!6月周榜:国产无缘前八,朗逸夺冠-有驾

国产燃油车怎么了?星越L孤军奋战,帝豪们面临“替代危机”

再看国产阵营,仅吉利星越L、博越L、长安CS75 PLUS三款入榜前20,且星越L排名最高也才第九。 这背后,是国产燃油车在新能源浪潮下的集体焦虑。

星越L能杀出重围,靠的是“降维打击”:2.0T+8AT,轴距2845mm,内饰三联屏,价格却卡在14-18万区间。 我开它跑川西,高原爬坡动力储备充足,8AT换挡逻辑清晰,比很多合资的双离合更稳。但它的问题也明显:油耗偏高,市区轻松上10L,底盘滤震偏硬,后排中间凸起高。

而像博越L、CS75 PLUS,虽然销量破4000辆,算不错,但相比巅峰时期动辄过万,已是退步。它们的困境在于:产品力不差,但品牌溢价不足,消费者在同价位更愿意选“混动合资”或“纯电新势力”。

更惨的是帝豪这类传统走量车型,直接被新能源替代。五菱宏光MINIEV、比亚迪海鸥一出,谁还买6万块的燃油小车?不是国产车不行,是市场变了。

豪华品牌“下沉”:BBA守住30万防线,奥迪A4L有点悬

豪华车这边也有趣。宝马3系、5系,奔驰C级稳守30万级市场,奥迪A6L靠商务需求撑着。 但奥迪A4L位次下滑,奔驰E级被电动EQE分流,说明电动化对高端市场的冲击已经开始。

我试驾过新款3系,宝马把操控和舒适平衡得越来越好。 即使是低功率版,ZF 8AT+后驱的组合,弯道极限依然让人上瘾。它的L2级辅助驾驶虽然不如新势力激进,但稳定性高,不“抽风”。

而奥迪A4L,虽然换代在即,但现款终端优惠大,性价比高。可问题也在这——优惠大,说明品牌力在松动。 加上电动Q4 e-tron价格下探,不少消费者开始犹豫:“我花30万,到底是买个燃油奥迪,还是个电动新贵?”

真实用户怎么说?听听他们的选择理由

我在懂车帝论坛翻了上百条真实车主反馈,挑两个典型的:

燃油车再胜!6月周榜:国产无缘前八,朗逸夺冠-有驾

一位杭州网约车司机说:“我开了五年轩逸,跑了80万公里,除了换刹车片和轮胎,没大修过。 省油、空间大、维修便宜,这车就是为我这种人设计的。”

另一位成都宝妈说:“我本来想买比亚迪宋PLUS DM-i,但老公坚持要星越L。 开了半年,他觉得动力强、配置高,我觉得三联屏带娃方便,就是油耗高点,但能接受。”

你看,每个人的需求不同,选择自然不同。 有人要省心耐用,有人要动力配置,没有绝对对错。

横向对比:星越L vs 途观L vs RAV4荣放

我们拿三款热门SUV对比:

维度 吉利星越L 大众途观L 丰田RAV4荣放

动力 2.0T+8AT 2.0T+7DCT 2.0L自吸+CVT

空间 轴距2845mm,后排宽敞 轴距2731mm,够用 轴距2690mm,偏紧凑

油耗 市区10L+ 市区9L左右 市区7.5L左右

配置 三联屏、L2辅助驾驶全系高配 配置实用但不堆砌 安全配置高,科技感弱

底盘 扎实但偏硬 滤震好,舒适性强 偏硬朗,路感清晰

燃油车再胜!6月周榜:国产无缘前八,朗逸夺冠-有驾

结论: 星越L赢在配置和空间,途观L胜在均衡和品牌,RAV4荣放靠可靠和低油耗。你想要啥,决定了你买谁。

未来怎么看?燃油车会消失吗?

我的判断是:短期内不会。

原因有三:

补能便利性:充电桩还没到“像加油站一样普及”的程度,尤其三四线城市。

使用成本:虽然油贵,但燃油车购置价低、保值率稳、维修便宜。

技术进化:混动、高效自吸、小排量涡增,燃油车也在进步。

但长期看,新能源是趋势。 合资品牌必须加快电动化转型,国产燃油车则要找到差异化——比如星越L的“越级体验”,坦克300的“越野场景”,捷途的“旅行+”定位。

写在最后

这份销量榜,不是“燃油车胜利”的宣言,而是市场多元化的证明。有人爱电车的安静智能,也有人爱油车的踏实可靠。没有最好的车,只有最适合你的车。

所以我想问各位车友:在你心里,一辆“好车”的标准是什么?是省油耐用,还是科技炫酷?你会因为新能源的浪潮,放弃燃油车吗?

燃油车再胜!6月周榜:国产无缘前八,朗逸夺冠-有驾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我是爱开车、爱琢磨车的XXX我,咱们下期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