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又有人开始不务正业了,领克,对,就是那个吉利的高端潮牌,跑去冠名了一个叫“川超成都队”的足球队。讲真,我第一时间看到这个新闻,脑子里就三个字:坏了菜了。这帮搞汽车的,但凡开始跟你聊生活方式、聊运动精神、聊用户共创,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准备整一波大的花活儿,大到太阳都要一个趔趄那种。
这年头,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黑暗森林,是修罗场,是你死我活的“道诡异仙”。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不存在什么体面。你降价,我就送权益;你送权益,我就直接掀桌子。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所以领克赞助个足球队,你真以为是看上那几个广告位了?别天真了。这是一种姿态,一种“不装了,摊牌了”的信号。潜台词是,我不光要在产品上卷死你们,我还要在精神上PUA你们的用户,从根上刨了你们的祖坟。
他们说,领克Z20的运动基因和足球精神高度契合,什么“快、稳、燃”。听着就特别像那么回事儿,对吧?然后就甩出一堆参数:250kw电机,零百加速5.3秒。这是什么概念?我给你翻译一下,就是你在等红绿灯的时候,旁边停了辆911,绿灯一亮,你一脚电门下去,能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看到他后视镜里自己帅气的倒影。这哪是开车,这是在搞闪电战,开着这玩意儿上街,就跟雷电法王杨永信下山一样,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然后他们又开始讲操控,说用了什么SEA浩瀚架构,什么麦弗逊前悬+五连杆后悬。诶,又是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名词。我作为一个开过不少电动爹的中年人,早就看透了。现在造车,不提个什么“架构”,就跟去KTV不点公主一样,显得你特别没实力。但讲真,决定你开车爽不爽的,从来不是这些实验室里的参数。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山东聊城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L5级别的自动驾驶都得喊救命。同样,一台车的操控好不好,唯一的标准就是,你能不能在菜市场门口那条被共享单车、外卖小哥和逆行三轮车挤成一锅粥的路上,行云流水地找到一个停车位。能,你就是车神。不能,你那五连杆悬挂就是个摆设。
说到这,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事实就是这么个事实。
领克为了证明自己真的“懂运动”,还给Z20配了一堆花里胡哨的功能。比如4.5C闪充,15分钟充到80%。这功能翻译过来就是,你跟朋友约了踢球,出门发现车没电了,没关系,下楼买包烟的功夫,车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复活了,比你本人恢复体力快多了。还有那个对外放电,说是可以在户外露营看球。我寻思着,这不就是个超大号的充电宝吗?但人家就给你包装成一种生活方式。你看,这就是品牌玄学,跟奔驰那个标一样,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但感觉,诶,就是不一样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车里的配置更是典中典。他们管那个座椅不叫座椅,叫“懒懒零压躺椅”,听着就像是能自动帮你做大保健一样。10层坐垫,9层靠背,我感觉这哪是座椅,这是个移动的沙发床。让你在球场上被人踢了之后,可以直接在车里躺平,打开那个1600W的哈曼卡顿音响,放一首《大悲咒》,配合256色的氛围灯,直接原地飞升,四大皆空。这些功能,说白了,90%的人一年也用不了一次,但有,就是态度。这简直就是要把同行往死里逼!
我最近就在想,为什么现在所有车都爱搞氛围灯,不开灯是没法开车了吗?搞得跟夜总会一样,严重影响我一个中年人安安静静地思考人生。
所以,领克Z20搞的这一大套“运动”叙事,从赞助球队到产品力,再到精神共鸣,到底想干嘛?它在重塑一个概念:买我的车,你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你买的是一种人设,一种“我很潮、我很酷、我很爱运动”的身份标签。这和那些买特斯拉、买苹果的人,逻辑是一样的。他们需要的不是性价比,而是一种信仰,以及维护这种信仰的满足感。领克Z20现在就是在给自己的用户,打造这么一个“信仰神殿”。
因此,领克Z20的这些配置和营销真的有用吗?对大多数只想安安静静上下班的人来说,可能屁用没有。但它成功地让你觉得,自己好像真的需要这些东西,自己好像真的因为这辆车而变得更“运动”了,这就够了。它不是在解决你的需求,它是在创造你的需求。这就是新时代消费主义的终极奥义,要么成仙,要么成盒。领克Z20显然是想带着它的用户们,一起成仙。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