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这车圈,真是比宫斗剧还精彩!
今天,咱用车社就带大家围观一场“王者归来”的大戏——曾经与“蔚小理”并驾齐驱的威马汽车,它经历了什么,又将走向何方?
这故事,够劲!
“威马”,名字听着霸气,如今传出复产消息,市场目光聚焦!
曾几何时,威马汽车是造车新势力的佼佼者,官网上的“智能汽车头号实力派”绝非虚言。
它以先锋姿态,与“蔚小理”一同开启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新篇章。
初见威马,如同初见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意气风发,前途无量。
然而,岁月如刀,2022年下半年起,威马的光环逐渐黯淡。
降薪、讨薪的传闻不绝于耳,车机系统的“宕机”更是让不少车主的心情跌落谷底,犹如“落花流水春去也”。
智能汽车的灵魂——车机系统,一旦失灵,其体验便大打折扣,这无疑是给了曾经的“实力派”一记重击。
“法院受理预重整,新股东入局”,这剧情反转,堪比“拨云见日”!
2024年初,一纸公告,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威马集团的预重整申请。
这消息,如同黑夜中的一束光,为身陷困境的威马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随后的法院裁定,更是为这场“自救”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这场重整中,最关键的一笔,无疑是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出现。
它以“重整投资人和新股东”的身份,接过了威马的“接力棒”。
《致供应商白皮书》中那句“翔飞已接管威马四公司”,带着一种“千帆过尽,重塑辉煌”的坚定,预示着威马的全新起点。
“翔飞”的背后,是“宝能系”的操盘?这盘棋,下得有章法!
“翔飞”二字,并非横空出世。
早在2025年6月,坊间便已流传宝能汽车与威马的“联姻”传闻。
南方都市报的报道,更是将这一猜测摆在了台面:在宝能汽车展示中心,威马的身影赫然出现。
威马重整管理人的含糊回应,也暗示了“翔飞”与“宝能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天眼查的追溯,揭开了更多线索: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黄晶,与昆山宝能汽车有限公司的最终受益人身份重叠,而后者,历史股东中赫然有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这层层递进的股权梳理,如同剥茧抽丝,最终指向了“宝能系”在汽车领域的一系列布局。
这不仅为威马的未来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也让人对此次重整的战略意图有了更深的揣摩。
温州市场的“前瞻性布局”,早有端倪!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威马发布重整消息之前,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的网站上,早已透露出端倪。
7月2日发布的《“检验 + 服务” 双轮驱动 护航本土汽车产业安全发展》一文,详细阐述了温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科学研究院为威马汽车提供“全身体检”及组建“汽车产业复工复产服务专班”的举措。
这番“未雨绸缪”的行动,无疑为威马的复工复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温州市政府对本土汽车产业的重视,以及对威马这家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可见一斑。
这不仅仅是政府的行政支持,更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前瞻性投入。
“复产目标明确,未来规划宏大”,威马能否重拾昔日荣光?
《白皮书》中描绘的未来蓝图,振奋人心:
2025年9月: EX5/E.5车型重返市场,年销目标1万台。
2026年: 产能跃升至10万台。
2027-2028年: 谋求IPO,迈向资本市场。
2030年: 剑指百万台产量,营收迈上1200亿新台阶。
这野心勃勃的规划,仿佛重新点燃了威马的激情。
想象一下,当昔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的EX5再次驶过街头,那份熟悉的动感与优雅,能否唤醒市场的记忆?
当精致的内饰,柔软的真皮座椅,细致的缝线工艺,再次触动消费者的心弦,那份“匠心”能否重获青睐?
供应商的“信任票”,是重塑辉煌的基石!
一家企业的重生,离不开产业链的协同。
威马《白皮书》中透露,绝大多数供应商已承诺与“新威马”共同发展,超过80%的供应商表达了合作意愿,其中70%以上已签署协议。
这说明,尽管经历风雨,威马在供应链中的信任基础依然稳固。
温州基地,作为威马重要的生产心脏,其设备与工艺的沉淀,是支撑其量产目标的重要资本。
正如古语所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威马已具备了“利器”,现在需要的是“善其事”的决心和执行力。
前员工的“期盼与观望”,是真实市场的写照!
一位名叫阿俊的前员工,其境遇折射出许多人的心声。
他所在的公司并非“威马四公司”之一,被拖欠的工资仍是未了的心事。
尽管如此,他仍肯定了威马车辆的实际表现:“车子开的还挺好的,只有像听歌一些少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这句话,像是对威马产品力的一种辩护,也像是对企业未来的一种含蓄的期盼。
阿俊表示,目前没有回威马工作的打算,对未来“还有待观察”。
这种“理性观望”的态度,恰恰是市场最真实的写照。
一个品牌能否真正复苏,不仅在于其承诺,更在于其能否持续兑现。
“十几台车已下线,数百台待生产”,这复苏的脉搏,清晰可闻!
叶先生透露的最新进展,更是为威马的复苏注入了强心剂:“总装下线了十几台车,线上还有几百台车,9月中旬全部下线。” 这一串数字,不仅仅是冰冷的生产数据,更是威马生命力复苏的有力证明。
想象一下,温州生产线上,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辆辆崭新的威马汽车,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正缓缓驶下生产线。
这场景,仿佛重现了当年“中国智造”的蓬勃生机。
威马的“逆袭”,是整个汽车产业生态的“风向标”!
威马的重生,绝不仅仅是关乎一家企业自身的命运。
它更是对整个汽车产业生态的一次重要观察。
一个曾经的行业标杆,历经低谷却能重新站起,这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
“宝能系”的加持,政府的背书,以及供应链的响应,共同构成了威马“涅槃重生”的强大合力。
这不仅是威马的“逆袭”,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的坚韧与韧性。
归根结底,威马的此次“绝地反击”,充满了“触底反弹”的戏剧性。
从风光无限到陷入泥沼,再到如今的重拾希望,威马的每一步都牵动着行业的神经。
它能否重回巅峰,能否实现那“百万台”的宏伟目标,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但此刻,我们有理由相信,威马的故事,还将继续精彩下去。
“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威马的过去,是它成长的印记;而未来,则充满了无限可能。
你说,这汽车江湖,是不是永远充满着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威马的这次“重生”,又会给行业带来哪些新的启示?
咱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