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混动技术解析,3分钟看懂省油秘诀,三大架构差异全揭秘

现在走在路上,大家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挂着绿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了。

这里面,有一大类叫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插混”。

对于这种车,很多人心里可能还存着一些疑问:同样是插混,为什么有的车主说自己的车在城里开几乎不烧油,跟开电车没两样,特别省钱;而另一些车主却说自己的车动力非常猛,起步加速能轻松超过不少燃油性能车?

这插混技术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门道?

比亚迪混动技术解析,3分钟看懂省油秘诀,三大架构差异全揭秘-有驾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把目光聚焦在国内插混汽车市场的领头羊——比亚迪身上。

它的插混车型销量常年排在前面,说明其技术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比亚迪旗下有三套主要的混动技术,分别用三个字母来代表:DMI、DMP和DMO。

这三个“字母组合”看似简单,背后却代表了三种完全不同的设计思路和用户定位。

只要搞懂了这三者的区别,基本上就能看透当前主流插混技术的底层逻辑。

首先我们来聊聊大家最熟悉的DMI技术。

市面上大量的比亚迪秦、宋、汉等车型,很多都搭载了这套系统。

DMI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以电为主,燃油为辅”,把节能省钱这个目标做到了极致。

它的工作原理就像一个非常精明的调度中心,时刻都在计算怎么驱动车辆最节省能源。

这套系统的硬件主要由一台专门为省油而设计的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两台电机和一个被称为EHS电混系统的核心部件组成。

比亚迪混动技术解析,3分钟看懂省油秘诀,三大架构差异全揭秘-有驾

它没有传统汽车那个复杂的变速箱,结构更简单,动力传递也更直接。

那么,这个“精明的调度中心”具体是怎么工作的呢?

我们可以分几个常见场景来看。

第一种,你在城市里上下班,路况比较拥堵,而且出门前车子是满电状态。

这时候,DMI系统会完全让发动机“休息”,只用电池里的电来驱动电机,带动车轮前进。

此时,你的车就相当于一台纯电动车,不仅安静平顺,而且用电的成本远低于用油,特别是在城市走走停停的路况下,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很多车主如果每天通勤距离不长,基本可以做到只充电不加油。

第二种情况,你还在城里开车,但电池的电量快用完了。

这时候,DMI系统会让发动机启动,但它的任务不是直接去驱动车轮,而是带动其中一台电机发电,就像一个随车携带的“发电机组”。

发出来的电,一部分供给另一台驱动电机来维持行驶,多余的电能则会存回到电池里。

这种模式下,发动机可以在它自己最高效、最省油的转速区间稳定工作,避免了在低速下频繁启停和低效运转,所以即便是在电量不足的状态下,油耗也依然很低。

比亚迪混动技术解析,3分钟看懂省油秘诀,三大架构差异全揭秘-有驾

第三种情况,当你开车上了高速,车速超过了每小时70公里。

DMI系统经过判断,认为在这种工况下,让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的效率是最高的。

于是,它会把发动机与车轮连接起来,进入所谓的“发动机直驱”模式。

电机此时就变成了辅助角色,在需要的时候帮一把力。

因为跳过了“油-电-驱动”的能量转换环节,能量损失最小,所以DMI车型在高速上行驶,即使是在电池没电的情况下,百公里油耗也能控制在4升左右,这对于一台家用车来说,是非常出色的表现。

最后,当你在高速上需要急加速超车,或者爬一个大坡时,DMI系统会立刻调动所有力量。

发动机会和驱动电机同时发力,将两者的动力叠加在一起,瞬间爆发出强大的扭矩,提供比同级别燃油车更快的动力响应。

所以,DMI系统不仅做到了极致的省油,在需要动力的时候也绝不含糊。

说完了主打经济性的DMI,我们再来看看DMP。

如果说DMI是为了满足绝大多数家庭用户的日常代步和长途出行需求,那么DMP则是在此基础上,为那些对性能和驾驶体验有更高要求的用户准备的。

DMP的核心变化,就是在DMI那套前轮驱动系统的基础上,在车辆的后桥上增加了一个独立的驱动电机,从而实现了四轮驱动。

比亚迪混动技术解析,3分钟看懂省油秘诀,三大架构差异全揭秘-有驾

这个小小的改变,带来了质的飞跃。

首先,它变成了“电四驱”。

这种四驱系统和传统燃油车的机械四驱有很大不同。

它的前后轮动力是由两台独立的电机控制的,电脑可以极其快速和精确地分配前后轮的扭矩。

举个例子,在北方冬天的冰雪路面上,如果前轮发生打滑,系统可以在毫秒之内就减少前轮的动力,同时增加后轮的动力,帮助车辆稳定起步或过弯,整个过程驾驶员几乎感觉不到,安全性大大提升。

其次,DMP带来了强大的性能。

在需要最强动力的时候,它可以实现发动机、前电机、后电机三个动力源同时输出。

这使得搭载DMP系统的车型,比如比亚迪唐DM-p,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可以进入4秒级别,这已经是很多高性能跑车才能达到的水平。

它让一台家用的SUV,也拥有了让人血脉贲张的加速能力。

当然,由于多了一台电机,结构更复杂,车身也更重,DMP车型的油耗会比DMI略高一些,价格也更贵。

但它提供了一种兼顾,既能满足日常的经济性,又能在需要时提供四驱的稳定性和强悍的性能。

比亚迪混动技术解析,3分钟看懂省油秘诀,三大架构差异全揭秘-有驾

最后,我们来看看DMO。

如果说DMP是城市道路的性能玩家,那DMO就是专为征服复杂路况而生的“硬派越野专家”。

它彻底打破了“硬派越野车必定是油老虎”的传统观念。

DMO平台从设计之初就和前两者完全不同,它采用了非承载式车身,也就是俗称的“带大梁”结构。

这种车身结构非常坚固,抗扭转能力极强,是硬派越野车的基础。

DMO技术用电的优势,完美解决了传统硬派越野车的几个核心痛点。

第一是动力,传统越野车需要大排量发动机才能在爬坡、脱困时获得足够的低速扭矩。

而DMO利用电机启动即是峰值扭矩的特性,可以轻松获得巨大的轮上扭矩,让车辆在面对交叉轴、炮弹坑等极限路况时,能以更从容、更安静的方式脱困。

第二是油耗,传统硬派越野车在城市里开,油耗高、舒适性差,体验并不好。

而DMO车型在城市里可以像纯电车一样行驶,安静又省钱,实现了“一车两用”,既能翻山越岭,也能舒适地在城市代步。

此外,超长的综合续航里程和强大的对外放电功能,也极大地拓展了越野出行的可能性。

通过对DMI、DMP和DMO这三套系统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的插电混动技术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油改电”,而是进入了一个根据不同用户、不同场景进行精准化开发的全新阶段。

DMI满足了最广泛的家庭用户对经济、实用和绿牌的需求;DMP则为追求性能和全天候适应性的消费者提供了选择;而DMO则开创了新能源硬派越野这一全新的细分市场。

这种多元化的技术路线,不仅体现了中国车企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在核心技术领域已经具备了定义和引领市场的能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