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FREE+上海销售经理的翻身仗:一场门店里的变局
前阵子在上海,郑芸还在和同事聊,去年这时候整个FREE车系一个月能卖几台都算不错。谁想到现在,光是岚图FREE+上个月就出了15台单据,她自己也说有点“没缓过神”。北边那家4S店也是这样,赵炫提到上市后大定订单收了32份,全市12家门店合起来销量也挺扎实。
我听说数据那头更夸张——预售时订单就超过3.5万台,上市15分钟锁单破万,一到7月交付直接4273辆。这速度,在20-30万新能源SUV里只比小米YU7慢点儿。
其实不止这一款。梦想家MPV这两个月也是榜首,每三台高端新能源MPV里有一台就是它。双车型发力,把岚图整体销量拉得很稳:7月交付12135辆,同比涨了一倍多,还环比21%增长,实现六连涨;1-7月累计68263辆,也是88%的增幅。据群友爆料,8月份黄金口工厂一天能下线600多台车,两座工厂一起干活,那产量是真叫火力全开。
这些数字背后,是东风撑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终于在市场深水区划出自己的势头轨迹。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有人还吐槽:“央企做新势力,不怕掉队?”现在看来,人家真没虚着。
价格、价值之间的小算盘
郑芸跟我讲,“今年这波算是翻身仗。”她意思是产品策略踩准了市场需求脉搏。我顺便问了下,她说以前来门店的大都是冲梦想家的,现在自从FREE+上市之后,到店人数一下子飙升50%,周末甚至翻倍。有天外面销售忙不过来,她自己都跑出去接待客户。“往年七八月份最清闲,今年反倒热闹。”
这个热销不是巧合。在20-30万元区间,新能SUV卷成啥样?随手数十来个牌子,各种理想、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极氪什么的,都混进来了。这些车都是各自品牌的主心骨。可是这么卷的环境下,FREE+杀出来,就是因为把价格和价值那个平衡点找对了。
比如之前有客户猜售价会在24-26万之间,但公布价出来,他第一时间锁单,还跟郑芸感叹“太实惠”。赵炫顺嘴一提,说华为激光雷达智驾加持,同级别里价格最有竞争力,对比乐道L60、智己LS6那些竞品,这配置底盘质感还能压住价位优势——师傅们都爱用“降维打击”形容这种感觉,其实就是花少钱享受更多东西吧,现在大家买车可精明着呢,“精打细算”的心理被拿捏得死死地。
除了价格,还有产品差异化才是真正破局关键。有不少客户冲着智能化来的,说白了就是看中华为智驾合作,这帮人以前觉得传统品牌智能技术短板明显,但借助华为名气决策成本低很多。而且智能化和东风造车经验结合起来,也让舒适度底盘操控这些老本行继续发挥作用。“可以说是完美搭配”,郑芸原话如此,我也觉得靠谱。
BBA换购潮与年轻用户画像
再聊聊换购群体变化,以前除了梦想家外,其它车型很难进中产家庭视野,“这个价位不是选理想就是问界。”但最近情况变啦,好多人会把岚图放进对比名单里仔细琢磨。数据显示30到40岁用户最多,其中又以30至35岁占最大头,而且学历普遍不低。他们既要品质,又追求智能体验——所以四驱顶配版卖得最好,而不是入门两驱型。“底盘行驶质感好操控强”,正好戳中了目标客群既要实用又要体验的小心思。
赵炫透露,他们换购来的合资油车主不少,还有部分BBA(宝马奥迪奔驰)用户,比如途观RAV4之类,也见过宝马X1奥迪Q3转投过来的。他们试驾过问界M7或理想L6以后还是选了FREE+,“机械质感更高级”成决定性因素之一。这批人的敏锐度特别高,对底盘反馈很挑剔,有次微信群讨论,有个老哥还专门测悬挂回弹速度,说“这玩意儿不像日系那么软绵绵”。
另外一点变化,就是客户年龄层明显年轻化。“梦想家的平均年龄基本40以上,而FREE+集中在三十出头。”郑芸认为,没有年轻客群基础,再好的品牌都会慢慢塌下来,就像某些合资当年赢现在却雪崩一样,因为没抓住时代节奏失去新生代支持。所以她常挂嘴边一句话:“合资赢过去,我们拼未来。”
爆款矩阵与新品迭代
其实行业圈内早有人私信我:岚图起势绝非偶然,是产品矩阵布局、技术积累还有制造能力一起发酵才形成共振。当新能源赛道从增量转存量竞争时,大多数牌子陷入无休止价格战泥潭。但岚图靠“双爆款+三新品”的节奏、自研根基加合作模式,以及双工厂协同生产硬实力,把周期穿越逻辑构建起来啦。从“五年五款”规划落地,到如今SUV(FREE+)、MPV(梦想家)、轿车(追光L)全面覆盖,每一步踩准节点,不急不躁:
比如梦想家填补国产高端MPV空白;而 FREE+则以 30 万以内销量冠军身份撕开中高端 SUV 市场缺口;马上预售的新知音剑指 25 万级纯电 SUV 爆款潜力。不少销售私下预测知音表现可能超越 FREE+,因为补齐拼图区块嘛。一种持续迭代、新品精准补位打法避免孤注一掷风险,也让品类协同产生认知叠加效应。有师傅调侃:“买完 FREE+推荐亲戚搞个梦想家,一条龙服务。”
但近几年教训告诉我们,仅靠堆车型已满足不了复杂需求,多生孩子未必好打架。所以他们开始抛弃传统定式,让真实用户参与开发设计流程,用第一线声音反哺研发工作,让专业技术真正贴近实际诉求。有次研发组邀请几个铁杆老用户参与座椅通风,其中一个胖哥坐进去直呼“不够凉快”,结果后来版本真的加强风量,还给副驾驶多加了一档调节档位,这种改动挺接地气。(冷知识插播:很多人不知道副驾驶通风系统功率经常被偷减,为省成本。)
组织效率方面,据内部员工聊天透露,他们简化管理流程,提高跨部门沟通效率,以敏捷型组织快速响应市场反馈,不再拖拖拉拉审批半个月才能拍板方案。这套体系效率提升,使企业厚积薄发成为可能,所以你看到的是表面逆势而上的增长,本质上却是一场长期耐力赛跑结果罢了。不少汽车圈老人评价,如果没有4730多件专利护城河以及双工厂保障,很难做到这样的长跑耐性,大多数新势力只靠短期运气撑爆款,很快资金链断裂退出舞台,可惜啊……
生活插曲与维修八卦
插句题外话,我邻居小王去年刚提了一辆旧版Free,经常抱怨冬天电池掉电太快。今年他路过4S店,被新Free+吸引进去试驾,据他说“四驱顶配方向机回馈特别紧致,比上一代改善大”。他还顺带咨询保养问题,那边技师笑称:“咱们最新版本刹车片寿命提升百分之二十,你放心用!”不过,小王还是担心夏季暴雨天涉水性能,据微信群流传有人暴雨天高速通过积水段毫无压力,但建议别作死深踩油门,否则容易溅起发动机舱泥浆影响传感器稳定性。(冷知识二:目前发动机舱密封胶条升级,可以有效防止泥沙侵入。)
还有一次朋友聚餐,一个老司机突然冒出一句:“听说Free+隐藏式充电接口盖容易卡壳?”现场没人遇到类似情况,不过隔壁修理铺师傅倒提醒,如果遇上盖板卡顿不要硬掰,用硅脂润滑一下就好了,否则损坏塑料扣件可麻烦咯。另外关于OTA升级,有部分早期用户吐槽更新包推送时间偏晚,新批次已经同步优化后台推送机制。据内部员工解释,这是为了保证稳定性优先,不过具体算法怎么分批暂时没人知道,只能等官方公告吧……
尾声碎念&朋友圈趣事
最近朋友圈刷屏都是谁订到了哪版Free+,谁抢到了哪个颜色。我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搞设计的小伙,他喜欢蓝色金属漆,看照片确实挺骚气。他特意请假去提车当天晒照,被评论区朋友调侃是不是偷偷改装轮毂,他回复“原装18寸够用了,再折腾怕保修不给赔!”旁边另一个女司机关心导航语音识别准确率如何,小伙现身答疑,说普通方言识别率不错,就是偶尔粤语词汇会误判,需要人工纠错……这种琐碎互动让我觉得汽车已经融入生活每个角落,无论是哪一级配置,总有人关注不同细节,各取所需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分布于销售经理采访、电商平台数据统计及微信群/维修技师交流记录等日常渠道整理所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