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蔚来近乎严苛的审核标准而倍感压力,甚至一度想要终止合作,进入合作稳定期后却发现,这份‘难熬’的经历正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一位蔚来供应商负责人坦言。如今,在汽车制造业的供应链圈子里,“蔚来供应商”这一身份已成为品质背书。许多企业在与其他客户对接时,仅凭这一身份便能获得快速准入甚至免检待遇。蔚来因此在业内赢得了“新能源供应链黄埔军校”的称号。
一、蔚来如何定义“变态级”认证体系?
蔚来对供应商的考核总分设定为90分,涵盖质量、成本、交付、技术、管理五大维度,任何一项不达标都可能被“一票否决”。其“过程质量”评分项细化到原材料批次检测、产线工艺验证等数十个环节,曾有供应商因一批次零部件尺寸公差超出0.02毫米被暂停合作并要求全链路整改。这种细致入微的标准,甚至让老牌供应商感叹“比德国车企的审核还严格”。
以座椅供应商为例,蔚来要求座椅在-30℃到85℃的极端环境下性能稳定,并模拟“体重50kg到100kg的用户连续乘坐4小时”的场景测试舒适性。通过认证的供应商需进行200多次实车测试,耗时超8个月。这种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成为蔚来供应商日后获得行业认可的基石。
二、数据平台如何实现“零容错”管控?
蔚来与合作伙伴共建的合作伙伴工业化数据管理平台(PIM-BDM),利用大数据看板实时监控生产质量过程。该系统可精确定位到供应商具体工位的质量表现,通过预警、报警和追溯功能实现数据驱动业务。海微、继峰、拓普等供应商首批接入该平台,推动自身透明工厂建设,构建了快速响应异常的管理闭环。
在蔚来F2工厂,智能化系统进一步强化了质量管控。工厂布局90公里100G高速环网,AGV自动循迹小车将部件运至产线,机械臂在98秒内完成车门安装,误差控制在0.5毫米内。影音智能检测系统替代人工检查,对整车23个扬声器和6个麦克风进行自动化检测,确保100%合格率。
三、严苛标准如何反推供应链降本增效?
蔚来通过“共赢思维”打破“高质量等于高成本”的传统认知。企业引导供应商建立联合学习俱乐部,并对质量绩效后5%的供应商提供专项指导,帮助其优化生产体系。这种协同模式显著提升了供应链整体水平:一家通过蔚来认证的底盘部件供应商,将标准引入合资品牌产线后,故障率下降72%。
2024年起,蔚来将成本管理职能独立运作,设立采购价格上限机制。通过与供应商共享联合经营报表,实现利润结构透明化,新平台零部件成本降低15%-20%。三代ES8所在的NT3.0平台通过零部件复用放大规模效应,电池包、底盘部件跨车型共享,进一步压缩采购成本。
四、“安徽模式”如何重塑供应链生态?
蔚来在安徽构建的近地化供应链网络,成为其质量管控的关键支撑。目前蔚来在安徽的合作伙伴从3年前的约60家增至143家,安道拓、李尔座椅等10家核心供应商入驻合肥新桥产业园,形成“零公里物流”格局。通过自研的Portal系统,供应商可实时获取总装需求,零部件经自动化廊道直送生产线,实现库存和物流成本大幅优化。
这种协同效应直接提升产能效率:蔚来工厂80%制造场景实现智能决策,定制订单最快14天交付。2024年,蔚来在安徽省内产值达598.3亿元,同比增长32.3%。
五、为何“蔚来标准”成为供应链准入通行证?
多位供应商反馈,在与其他主机厂合作时,“蔚来供应商”身份可直接简化审核流程。有企业称:“只要提供合作协议,几乎当场敲定,省去大量沟通成本。”部分车企在制定供应商名录时,直接将服务过蔚来的厂商列为优先合作对象。
业内甚至流传一种评价标准:“检验一家零部件企业靠不靠谱,先看它有没有做过蔚来。”这种认可度源于蔚来长期坚持的高标准:近三年车辆故障率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5年用户满意度调研中,“品控可靠”项得分超过部分豪华品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