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汽制造,恐怕不少人第一反应还是那台让无数东北老铁都服了的BJ212——一台“穿越泥巴地比走柏油路舒服”的硬派越野。它曾是老一代心头肉,更是某种精神图腾。时间的大轮子呼啦啦一转,BJ212如今在车圈的“存在感”竟然还不如一台牧马人,妥妥被压在时代的车轱辘底下。至于北汽制造最近的“骚操作”——搞出一个叫锐胜的MPV品牌,让人惊得差点把绿豆汤喷出来。一个整天和大梁、钢板弹簧打交道的老牌国家队,突然说要给你拉家带口地出行造福利,这转型幅度也忒大了点吧?问题来了北汽制造到底是在搞什么花头,还能不能蹚出一条人少路难的新路子?这事,咱们得好好聊聊。
有一说一,北汽制造这操作是真有点像“隔壁老王突然学会跳拉丁舞”。BJ212那会儿是实实在在的“老硬菜”,追求的就是越野和皮实。什么舒适、科技,对不起,统统不是重点。连内饰都能直接用“粗糙”二字形容,开着BJ212就差没把自己当团长使唤。可现在转头就奔着MPV去了,还是锐胜M8为头炮,一下子让人脑袋嗡嗡的你说一个肌肉型选手,突然去学瑜伽,这跨界简直“人间抽象”。
锐胜还搞了什么增程、CNG、纯电一锅端,三种动力,直奔“多元化”赛道,叮咚“拉新”力度满分。9座MPV,你见得多吗?专给企业主和旅游包车这些小众需求量身定制,属实有点小机灵鬼。但问题留一手你说这货到底能不能跑赢现在的行业“老司机”?
咱要说,汽车圈里的MPV市场向来是两极分化,一边是高端商务,比方说丰田赛那、别克GL8,价格不便宜,气场十足,体验一流,直接把市场大头划拉走。另一头是五菱宏光这种“国民神车”,价格不要太香,能拉人能拉货,是小商户的好帮手。但这玩意儿要你全家老小坐进去郊游时,分分钟怀疑人生。
锐胜瞅准了这档口的“错位”,中间地带没人琢磨,我来试试!你想要便宜点但别太寒酸,空间别太憋屈,还得能应付一定商用需求——锐胜M8啪啪啪,全给你配齐了。还搞出多动力版本,就是让你在油、气、电之间跳来跳去,谁省钱用谁。但老百姓咋看呢?有的说便宜挺好,能干活。可细究,选择MPV的人那心思贼拉多——既要拉货又想坐得舒服,既要像武松打虎又不想累着自己。锐胜是不是能两头都讨好,真不敢保证。
表面上锐胜M8的问世挺能打。空间更大、动力更多、价格有竞争力,小企业主、家庭用户舔着嘴光看参数就心动了。可一到实操你就会发现,那根“钢板弹簧”就和东北那搓板路一样,刺激得你腰不直腿不顺。这种货车级悬架造出来的行驶质感,跟BJ212那股“粗犷豪爽”一脉相承,可放在2025年追求智驾和舒适的大环境下,就是给人添堵。
锐胜搞动力“套娃”,都靠第三方成熟方案,研制成本压得比烧烤摊还低。现在新品牌都想“卷技术”,但锐胜这套有点靠拼凑,缺技术护城河,听着就像“组装厂”。你家要是真遇上问题,售后能不能跟上?实在难说。更可乐的是,锐胜M8虽然空间大,可关键舒适体验却一直“欠账”,你说这买家是选空间还是选屁股不疼?
反方声音也不少。有人直接说北汽制造就这底子,硬派越野车的套路,扔MPV里鞋子不合脚。品牌没积累、技术没亮点,就是个“短平快产品”,顶多抢点存量市场,和GL8、赛那根本不在一个段位。还有人担心,如果MPV市场扩容速度缓慢,这种低利润、高竞争的盘子会把锐胜拖死。进去容易,活下来难。
真要说行业大瓜,MPV市场看着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你觉得锐胜M8能靠“性价比”突围吗?别光看现在,往后豪强们都在下沉市场布棋,别克GL8、腾势D9这些车一天比一天会玩,崩溃式“降配降价”,直接横扫锐胜的中端阵地。等你刚占住中端,上一轮砍价潮又来了,利润薄得像纸片,品牌信仰和用户忠诚迅速翻车,分分钟陷入“降价-堆料-品牌稀释”的死循环。
用MPV做家用的人,讲究的可是身份象征。客户来公司一看别克GL8停门口,那是加分项。锐胜M8再大再能装,这份体面感却难以买来。没品牌加持,想让用户“赌一把”,光靠便宜不够。服务体系能不能补上短板?你别说,这事还真不是一年半载能解决。那后悬架钢板弹簧还在那杵着,一想就像坐货车,家庭用户啥体验你懂得。
还有新能源的风口,极氪、小鹏这些新贵各路黑科技堆到天花板,锐胜M8在智能驾驶、配置上连边都沾不上。搞MPV就是空间为王,你连舒适性都舍不得下本钱,还想凭“工具车的底子”闯天涯,不就是拿着钉子试图撬核桃吗?
前文提到的“三步走”战略,说要在2025-2027年快速抢跑,2030当行业带头大哥。理想很丰满,现实真心骨感。整个战略其实忽略了两个杀手锏一是品牌信任的积累,这不是靠一年两年的营销就能抄近路的;二是技术护城河,新兴品牌都在搞,从动力到平台,锐胜全拿第三方方案,竞争力够呛。你要说锐胜能混到行业老炮水平,多少有点浪漫主义魔幻色彩。
等风头一过,你会发现,MPV市场表面平息,但用户分歧越来越大。小企业主嫌贵,家用客户嫌舒适度不够,两头不落好。空间和价格杠得起劲,可底子摆在那——悬架硬、动力普通、品牌弱,服务网络又不健全,各路障碍喝口水直往嘴里灌。行业大牌一旦杀入低价区,锐胜的“性价比”威胁力立马被稀释,用户一脚踩到门槛就选老品牌,谁还跟你玩胆量测试?
而不少人琢磨,锐胜这个定位,其实更像小众专家。未来的路,也许就是在商用细分市场里当个熟面孔,比不了别人家车队的面子,只图个实用。但是真正能主宰市场?说句大实话,锐胜的空间大、动力多,只能圈粉那些不在乎舒适、技术的小企业主和部分务实家庭。更宽广的MPV圈,它恐怕还是打酱油的角色。
这还没算新势力搅局,各路造车新贵铺天盖地地铺网、升级智能,噱头一个接一个。锐胜拿着货车懵懂搞MPV,技术乏善可陈,服务体系也是新手水平,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定位,比“做大蛋糕”还麻烦。你拿起望远镜瞅瞅到了2030,MPV市场或许能涨到200万辆,但抢蛋糕容易,和蛋糕一起变大才难哩!
这事儿啊,说起来跟东北大冷天里的红肠似的,表面热腾腾,里头凉飕飕。北汽制造一心要复兴,锐胜M8抓住了行业缝隙就往里扎,可惜市场不是“自来水”,你光有便宜、空间、动力,还没从根上解决舒适和服务短板,就怕最后靠意外挣扎着混个“能活下去”的小名气。从工厂组装王到MPV野心家,这路漫长得很。别光盼着天降奇迹,市场讲究的是“实打实”,哪怕给你再多机会,锐胜还是要慢慢熬,认清自己的实力,别做白日梦。
要是硬找个理由夸一夸,那锐胜起码“有想法”,敢迈步。但想法归想法,真做起来可不容易。你家用客户挑剔,企业主心疼钱包,服务短板一拉就透底,品牌信誉还得慢慢积攒。真要复刻BJ212的气场,当年那种条件早就变了!今天的世界,不是皮实耐用就能通行,智能化、舒适性一步都不能落下。
咱站在锐胜的角度说两句用户选MPV,到底要“空间和实用”,还是得看“舒适和面子”?为便宜买单,结果一路颠到哈尔滨,底盘把自己都颠散架了;为牌子花钱,服务、体验一步到位,客户回头率直接拉满。中端市场这么难混,锐胜M8到底是车圈的卧虎藏龙,还是注定被“工具论”束缚的过客?各位怎么拽一拽横幅评论区——到底“空间党”能打回来,还是“品牌控”才是赢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