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有个事儿,聊的人特别多,就是关于理想汽车的。
咱们印象里,理想不一直都是那个优等生吗?
每个月公布销量,它都稳稳地排在前头,特别是它的L系列,那几款车简直成了“奶爸神车”的代名词,卖得那叫一个火爆。
可就在前不久,7月份的销量数据一出来,很多人都惊了一下。
数据显示,理想汽车7月份卖了三万零七百多辆车,这个数字单拎出来看,其实还挺不错的,放在整个新能源市场里也是个响当当的成绩。
但是,凡事就怕对比,去年同期,也就是2023年的7月份,理想可是卖了超过五万辆,这么一算,同比下滑了差不多百分之四十。
这就好比一个平时考试总拿第一名的学生,这次突然掉到了第五名,虽然还是班里的尖子生,但大家肯定都会好奇,这是怎么了?
是不是遇到什么难题了?
一时间,各种议论就来了。
有人说,是不是理想的增程式电动车不香了?
也有人说,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你看问界、蔚来、小鹏,还有比亚迪那些新车,一个比一个厉害,理想这是被围攻了。
就在大家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理想的掌门人李想,坐不住了,立马就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反应速度快得惊人。
他先是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公开发话,立下军令状,说新车理想i8在9月份的交付量要冲刺一万台。
紧接着,公司内部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把之前设立的全国“五大战区”给撤了,改成由总部直接管理23个更小的区域。
这个动作说白了,就是要把权力收回到总部,李想本人要亲自下场盯业务,确保每一个指令都能不打折扣地传达到最前线的销售门店。
这一连串的操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理想这是真急了,要准备打一场硬仗了。
那么,理想到底在急什么?
这就要从他们即将推出的两款新车说起了,一辆叫i8,另一辆叫i6。
这两款车,跟以往理想所有的车型都不同,它们是纯电动的。
咱们先说已经亮相的理想i8,这是一款六座的纯电SUV,定价三十三万九千八。
这款车可以说是理想拿出来秀肌肉的。
它身上堆满了各种最新的技术,比如,它是全世界第一款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的量产车。
这个芯片可能很多人听着陌生,简单理解,它就像是给汽车装上了一个超级大脑,算力特别强,能让智能驾驶和车里的娱乐系统变得非常流畅和聪明。
再加上全系标配的激光雷达,可以说,i8在技术配置上是顶级的。
李想自己也很有信心地说,这车暂时没有对手。
不过,话虽这么说,i8的任务可能并不是要卖出多少万台。
你想啊,花三十多万去买一辆六座的纯电SUV,这个市场本身就不算特别大。
所以,i8更像是一个“形象代言人”,它的作用是告诉所有人,理想不仅会造增程车,造纯电车也一样是顶尖水平,以此来拔高整个品牌的形象和技术调性。
真正关系到理想未来销量,决定这场仗能不能打赢的,其实是另一款车——理想i6。
这是一款五座的纯电SUV,目前虽然还没正式发布,但透露出的信息已经足够让人期待。
它的车身尺寸非常大,轴距达到了三米,这个空间表现,直接就是冲着奔驰的GLC、宝马的X3和奥迪的Q5这些传统豪华品牌去的。
我们都知道,理想最擅长的就是抓住中国家庭用户的需求,大空间、舒适的座椅,再加上那个标志性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都是理想的拿手好戏。
可以预见,i6会把这些优点全部继承下来。
最关键的一点是,i6将会是理想品牌里最便宜的一款纯电车。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样一款空间大、配置高、又是纯电的SUV,最后定价能在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区间,比如说二十多万到三十万之间,那它在市场上的杀伤力将是巨大的。
它才有可能成为理想在纯电市场的第一个“爆款”,真正扛起销量的大旗。
所以,理想的策略很清晰:用i8来打品牌、树立高端形象,用i6来抢市场、跑销量。
一个负责“面子”,一个负责“里子”。
说到这里,我们就有必要再往深了聊一聊,为什么理想现在非得这么急着转型做纯电呢?
守着自己卖得好好的增程车,不是挺舒服的吗?
过去几年,增程车的确是理想的法宝。
在中国,很多地方充电还不是那么方便,大家开车出门,特别是跑长途,心里总会有“里程焦虑”,生怕车开到一半没电了。
增程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既能用电,也能烧油,没电了就用油发电,让大家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
可以说,这是个非常聪明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
但是,时代是在变化的。
咱们国家这几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大家有目共睹,被网友们戏称为“基建狂魔”。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越建越多,城市里的快充站也随处可见,而且充电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什么800V高压平台,充电几分钟就能跑几百公里,这些都让纯电车的使用体验变得越来越好。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增程车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它的一些妥协之处反而被放大了。
很多开着理想L系列的车主可能会发现,自己平时百分之九十的路程都是在城市里开,基本都用电,一年到头也加不了几次油。
那车上一直背着一个发动机和油箱,不就显得有点多余了吗?
这不仅增加了车重,也让车子没法做到像纯电车那样极致的安静和平顺。
所以,当这些用户考虑换下一辆车的时候,很可能就会优先选择一辆续航扎实、充电方便的纯电车。
理想自己肯定也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它必须赶在用户心思变化之前,主动进行自我革命,推出强大的纯电产品,把这些老用户留住,同时吸引更多的新用户。
这不叫放弃优势,这叫着眼未来。
当然了,战略想得再好,最终还是要看结果。
理想的这场纯电反击战,能不能成功,至少还要迈过三道坎。
第一道坎,就是定价。
i8那个三十多万的价格,消费者能不能接受?
光靠一个芯片恐怕还不够,车子的豪华感、开起来的感觉,都得让人觉得值这个价才行。
而i6的定价更是重中之重,定高了,大家不买账;定低了,又赚不到钱,这个平衡点非常考验智慧。
第二道坎,是生产能力。
一款车如果成了爆款,工厂能不能及时地生产出来,让用户不用等太长时间就能提到车,这一点至关重要。
毕竟现在的好车太多了,你让用户等个半年,人家可能早就去看别的车了。
第三道坎,就是新的管理模式能不能顺利运转。
总部直接管理所有门店,效率是高了,但也有可能因为不够了解地方市场的具体情况而做出“一刀切”的决策。
如何既保证效率,又保持灵活性,这是对理想管理层的一个巨大考验。
总而言之,理想汽车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期,压力巨大,但也充满了机遇。
i8和i6这两款纯电新车,就像是他们投向市场的两枚重要棋子,究竟能不能盘活全局,帮助理想顺利地从“增程一条腿走路”过渡到“增程和纯电两条腿都强壮”的新阶段,我们很快就能看到答案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