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美传来的消息简直炸了锅,搞得人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一辆奔驰EQS竟然搭载了固态电池,从德国一路开到瑞典马尔默,全程1205公里居然没停过脚,到达目的地后车里还剩下137公里的续航。这一波操作直接点燃了全球汽车圈,有人甚至担心:这会不会让中国的固态电池技术“追不上尾灯”了?但细想一下,这种豪言壮语似乎不是第一次听。还记得之前丰田放话,说他们的技术领先中国二十年,一旦量产可以改写整个行业版图——结果呢?
其实话说回来,中国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可是够硬气的。近两年来,出口增长势头直接冲上了天花板,2023年同比大涨57.4%,历史上首次超越日本,把那些百年车企逼得满头是汗。丰田的会长丰田章男甚至公开发声,说电动车“太LOW”,技术上毫无看点,还忍不住拿比亚迪吐槽——一个月卖出的电车数量是他们的十倍!就连日本媒体也来助阵,造谣说中国电动车续航虚标、容易自燃什么的。然而,这种说辞国内网友早已习以为常,听着都懒得反驳了。
再看丰田,虽然嘴上不饶人,但动作上其实相当实诚,悄悄砸下1.5万亿日元布局固态电池,还申请了1300多项专利,看起来满怀信心要一举腾飞。然而现实却给了正面打脸:量产计划一次次推迟,从2026年一直拖到2030年,结果至今还没见着影。而反观国内企业,闷声干大事的风格更为抢眼。“金石”电池的良品率已经升至90%,国轩高科的实验线都正式落地,今年还准备量产试车。上汽集团和广汽埃安也都卡位在2026年前后推出全固态车型,而智己L6更是直接打出半固态技术,续航轻松破1000公里。这下好了,国内产业已经形成半固态与全固态并行冲刺的双线发展格局。
不仅如此,政策端也开始积极助力。工信部规划到2025年建立完整的固态电池标准体系,还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出台方案为全固态技术撑腰。专利数据上,中国更是硬实力炸场,全球固态电池相关专利申请占比36.7%,年均增长超20%,稳居世界第一,这成绩你不得不服。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中国依然是占尽优势的大玩家。从正极材料到隔膜、电解液再到电池回收,国内早已形成闭环体系。不仅能让固态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也为企业铺平了进入市场的道路。这次奔驰固态电池确实挺亮眼,但欧美如果真想大规模铺开量产,恐怕离不开中国这条完整供应链。靠几个零星的技术突破,未必撑得住整个行业发展的重担。
综上说来,这场固态电池的较量更像是一场全球速度赛。到底谁能率先把固态技术真正融入千万用户的日常生活,估计还有待时日。现在的新能源江湖,明争暗斗俨然愈演愈烈,但显然距离大局定鼎还远着呢。你的看法呢?是否也觉得这场竞争才刚刚开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