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亏掉90%,东风汽车这60天真的变了么?

一年亏掉90%,东风汽车这60天真的变了么?

01 跑高速那天,我刷到一条新闻,说东风汽车2025年上半年利润只剩0.3到0.7个亿了,比之前直接砍掉九成。一开始我还以为看错了,这不是中国前几大汽车集团吗,怎么也能这么惨呢?

后来看细节,才发现这家央企真的到了生死节点。合资版块原来是东风的“躺赢奶牛”,东风日产以前一年能卖150万台,现在只剩25万台;本田也歇了,14万辆,比巅峰的85万少得多;神龙汽车更要命,跌到2.7万台,销量断崖式下滑。这种跌法,没有谁受得住。

利润下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2023年下半年就有预警,说净利润要降75%-80%。到了现在,这两年一直在加速向下,还在恶性循环。

我身边有东风厂的朋友,以前最得意的就是合资线。现在过节都不敢聚了,怕别人问业绩,说白了,薪水奖金也不如前几年了。

02 说真的,中国车市变化太快了。以前只要和日产、本田、标致这些国际大牌绑起来,就是稳稳挣钱。2009年,自主也在搞:风神、风行、风光、纳米这些品牌,但市场全靠合资大哥撑着。2017年东风年销412万辆,是行业头牌。

我个人觉得,这一轮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大革命,打懵了所有老牌车企。长安能靠新能源自己杀出来,但东风转型慢了半拍,眼看着自主品牌、合资品牌都被新势力和友商蚕食。

东风其实动作不少,早在2019年就是最早搞高端新能源的央企之一。岚图、猛士出来了。2023年又推了eπ(后更名奕派)、纳米品牌。看起来阵仗挺大。结果现实很打脸,2024年东风新能源总销量86万,比长安73万还多。但别看总数,奕派、风神、纳米品牌合起来才占新能源市场不到3%,而且互相打架。同价区间产品重叠,风神和奕派价格覆盖率高达43%。这叫自己和自己抢用户。

细节还有更魔幻的——五百亿研发砸进去,1.2万人搞技术,专利一万多件。但产品能火的,没几个。

03 我还记得今年2月,行业都在传“东风长安要合并”。大家都说机会来了,中国车企要大团结。东风能借长安的渠道和市场资源,特别是西南走量。比如岚图,新锐品牌能用长安的网点,把销量做起来;技术还能共用,成本均摊,合作看上去美的不能再美。

结果,今年6月5号,长安直接分立出去,变成单独央企。合并胎死腹中,最后其实是分家。东风只能自己接锅,原计划的依赖没了,只剩“干一票”的劲头,看着有点孤注一掷了。

04 如果只讲组织调整,东风这波还挺凶的。

6月底,原东风乘用车直接更名叫“奕派科技”。风神、奕派、纳米三大牌一锅端,组建新团队,6天就把企划、研发、制造、采购等部门全上线。两周定好下半年目标。这速度,在央企里算炸裂了。

奕派主打“向上”,联合华为搞高端智能。风神讲“智慧家享”,主攻家庭市场。纳米缩成奕派系列里的一个档。

规划也挺激进,力争2028年做到20款车型,产品线分细分。风神聚焦A级、B级市场,也压主流刚需。人才流动也大。技术专家直接上领导岗位,前岚图CTO汪俊君当总经理,程军做副总。原乘用车负责人淡出。技术型、年轻干部提得很快,75、80后成主力,产业基地干部也集中过去。

东风这一轮人事换血,核心就是“能打仗”。事后一对比,同期长安销量还创新高,东风只能靠改革稳住军心。

05 我看到东风的销售报表,七月总算有点新气象。集团销量15.46万台,同比涨42%。奕派科技卖了2.78万台,涨幅快一倍。日产和本田也在七月终于止跌,日产5.37万,同比涨42%,结束连跌13个月。本田2.44万,结束连跌14个月。

但讲实话,这还远远没摆脱深层困境。眼下有大环境压力,两边夹击:燃油车萎缩得快,新能源转型还在找感觉。自主品牌弱势、智能化转型慢,合资业务仍在往下掉。

东风喊出“300万辆”年度冲刺目标,自主新能源要做到30%占比。全线作战,赌的是未来。

06 你要我评价,说人话就是:东风踩的过的坑,跟所有老牌央企差不多。早期靠合资赚钱,结果被市场变化反杀;科技转型也投了,不是没做,战略慢了半步而已。组织变革、年轻化、技术管控,手里的牌其实不少,就是需要时间熬。

打个比方,东风就像是一个家大业大的公司,突然从大锅饭变到要单打独斗,很多旧模式都不管用。合资奶牛瘦了,自己种粮没经验,一下子就开始闹粮荒。现在只能靠新品牌自我救赎,搞智能化、推新能源、改革领导班子,该上的全上。

但换个视角,站在技术员的角度说一句:集团资源调配速度,比以前强太多了。以往一个新项目拖拖拉拉半年定不下来,这次奕派科技成立,研发、制造、采购6天全岗到位,跟私营小厂都能比效率。这种“央企加速度”,少见。

07 最后,开车聊两句。东风能不能赢没人敢拍胸脯。新旧交替阵痛还得继续。但对自家车主来说,品牌改革意味着产品线更集中、售后服务反倒可能更规范。以后买车,选奕派、风神还是纳米,建议直接看渠道实力和产品定位。奕派和风神定位分别是中高端智能和家庭市场,产品大概率不会乱价互撞了。

我也掉过坑,选车只认品牌,结果售后乱,产品定位混。提醒一句,还是得看企业调整后能不能真正落地,如果能跑出新速度,有技术和服务双重保障,那才叫赢。

日子不容易,老厂的转型,远比上市公司报表好看复杂。东风这一波动刀是真的狠,但能不能起死回生,还得看接下来几年的路怎么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