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快递横跨太平洋,日本心态崩了!老美的反应更气人

有时候刷新闻,你会看到一些让你忍不住想看看日历,确认今天是不是愚人节的标题。

就比如前阵子,五角大楼那位叫萨布丽娜·辛格的发言人,一脸“今天天气不错”的表情,告诉全世界记者,中国刚测试了一枚能把“外卖”送到华盛顿府邸的洲际导弹,然后话锋一转,来了句神操作:“我们觉得这是好事。”

我当时就愣那儿了。

啥?

好事?

这词儿用得,就好像你邻居在你家院墙上练飞刀,刀刀贴着你耳朵飞过去,你还得探出头去给他点个赞,说“哥们儿,手法不错,促进邻里和谐”。

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场面,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话说得太气人,倒不是气咱们自己,是气那种云淡风轻背后,藏都藏不住的咬牙切齿。

可你要是觉得这就算高潮了,那可就小看这出戏了。

真正的笑点,或者说泪点,根本不在华盛顿,而在太平洋对岸的东京。

东风快递横跨太平洋,日本心态崩了!老美的反应更气人-有驾

美国人这边刚说完“好事”,日本那边直接就炸了锅,那反应,简直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全身的毛都竖起来了。

内阁官房长官“严重关切”,防卫大臣赶紧派飞机军舰出去“加强监视”,首相岸田文雄更是气得要死要活地提抗议。

我就奇了怪了,人家导弹从海南岛上天,飞的是南太平洋公海的航线,全程跟你日本八竿子打不着,你在这儿上蹿下跳个什么劲儿?

后来琢磨明白了,日本根本不是怕那枚东风-31AG,它是怕那种被“开除群聊”的孤独感。

这事儿最损的地方就在这:咱们要射导弹这事儿,提前跟老美通了气。

于是乎,美国人就跟开了VIP观众席一样,搬着小板凳,嗑着瓜子,全程围观了这枚国之重器一万两千公里的极限狂飙,顺手把各项飞行数据记得一清二楚。

可他愣是没想起来,跟自己天天挂在嘴边的“铁杆盟友”日本分享一下观后感。

这感觉,就好像你最好的兄弟背着你偷偷跟班花好上了,全班都知道了,就你最后一个从别人的闲言碎语里听到。

那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滋味,比失恋本身还难受。

东风快递横跨太平洋,日本心态崩了!老美的反应更气人-有驾

日本这次就是那个被蒙在鼓里的倒霉蛋,它那一刻的惊恐,不是来自导弹,而是来自盟友的沉默。

它怕的是万一哪天真有事了,美国会不会也这样,眼睁睁看着它挨揍,然后发个声明说“我们对此深表遗憾,并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说到底,这场国际舞台上的心理战,拼的就是谁的底牌更硬。

你跟他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他跟你扯什么航行自由;你跟他摆事实,他跟你讲什么价值观。

可当你把一枚货真价实的洲ce洲际导弹从家门口直接甩到他小弟的势力范围附近,他忽然就变得通情达理了。

再回头看美国那句“好事”,就有意思多了。

这根本不是什么客气,这是牌桌上老手的一种策略。

对手甩出一对王炸,你手里牌不好,你总不能直接掀桌子吧?

你只能故作镇定地敲敲桌子,说一句“Pass”,还得夸对手牌打得好。

美国说“好”,是因为咱们按规矩来了,提前通知,没搞突然袭击,给了他面子,也让他有了全程监控、收集数据的机会,避免了误判。

东风快递横跨太平洋,日本心态崩了!老美的反应更气人-有驾

同时,这一亮剑,也让他彻底看清了咱们的底线,以后再想来南海搞小动作,就得好好掂量一下后果。

这是一种被迫的体面。

而那枚东风-31AG,就是逼出这份体面的主角。

这家伙可不是什么傻大黑粗的铁疙瘩,它玩的是技术流。

固体燃料,意味着它是个“急性子”,说走就走,不用像液体燃料那样磨磨唧唧灌半天。

机动发射,意味着它是个“游击队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你连它在哪儿都摸不着。

最要命的是,它在天上飞的时候还能玩“蛇皮走位”,让那些死贵死贵的反导系统大概率只能拦截个寂寞。

这一切,又让人想起四十多年前的另一位硬核将军,张爱萍。

1980年,也是他,指挥着咱们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5飞向南太平洋。

东风快递横跨太平洋,日本心态崩了!老美的反应更气人-有驾

那时候咱们真是一穷二白,靠着算盘和手摇计算机,硬是在戈壁滩上把这“争气弹”给搞了出来。

从当年的“鲲鹏展翅”,到今天的“蛟龙出海”,这背后,是一代人沉默的付出。

如果说导弹试射是敲山震虎,那紧随其后的珠海航展,就是一场华丽的“肌肉秀”。

歼-35A隐形战机,能让无人机群瞬间变“瞎子”的高功率微波武器……各种压箱底的好东西,跟不要钱似的摆出来。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意思已经很明白了:牌桌上的规矩,该改改了。

所以啊,别再纠结那句“好事”是真心还是假意了。

当你的剑足够锋利时,对手的任何一句话,你都可以当成是赞美。

这世界就是这么个糙理儿,与其听他怎么说,不如看他怎么做。

这一发东风快递,打醒的可能不止是美国,更是那些还抱着旧黄历看世界的人。

东风快递横跨太平洋,日本心态崩了!老美的反应更气人-有驾

钟声响了,天,也该亮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