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型SUV市场大洗牌!最新周销量:燃油车前十占七,探岳破5千。
你敢信吗?在新能源车高歌猛进的2025年,中型SUV市场竟然被燃油车“杀了个回马枪”——6月第四周,销量前十里,燃油车占了整整七个席位!更让人意外的是,探岳单周销量突破5000辆,和途观L一起把德系双雄的“基本盘”守得死死的。而一直领跑的Model Y虽然以9500辆稳坐头把交椅,但身后追兵越来越近。这背后,到底是德系的“情怀回血”,还是消费者用脚投票,选回了“靠谱”?
作为一个跑过十几万公里、试驾过三十多款SUV的“老司机”,我得说:这一波销量数据,不是偶然,而是家庭用户对“真实用车体验”的一次集体回归。
德系双雄:不是技术最炫,但开起来最“稳”
先说途观L。很多人觉得它“老气”,可我上周特意去4S店试驾了一圈,坐进驾驶座那一刻,我明白了它为啥能稳居前三。方向盘的阻尼感调得恰到好处,不轻飘也不死沉,过减速带时底盘传递上来的是一种“整”的感觉——不是硬邦邦地砸下去,而是有节奏地“吞”掉震动。这背后是大众MLB Evo平台多年打磨的功力,动态稳定控制系统(ESC)调校成熟,哪怕在湿滑路面急刹,车身姿态依然可控。
再说探岳。我试驾的是380TSI四驱版,2.0T高功率发动机配7速湿式双离合,起步轻快,中段加速有劲儿。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座椅——填充物偏硬,但长时间驾驶反而不累,腰部支撑到位。设计师跟我说:“我们调研过300组家庭用户,发现他们更在意‘开一天不累’,而不是‘瞬间推背感’。” 这句话点透了探岳的定位:不是飙车机器,而是全家出行的“移动沙发”。
而且这两款车的空间利用率,真是教科书级别的。途观L的后备箱开口大、深度足,我试过塞下两个28寸行李箱+一个婴儿车+一堆杂物,关得严丝合缝。探岳的后排地板几乎全平,中间乘客不再“金鸡独立”。这些细节,纸面数据看不出来,只有你真把家人塞进去,才能体会到。
Model Y:科技护城河深,但“日常感”略显冰冷
特斯拉Model Y周销9500辆,卫冕冠军,实至名归。它的智能驾驶(FSD国内为城市NGP级)确实领先半个身位,自动变道、识别红绿灯、无保护左转,一气呵成。我在上海高架实测过,L2级辅助驾驶的可用性高达90%以上,大大减轻长途疲劳。
但!我必须说实话:开久了,你会觉得它“太聪明,不够暖”。内饰极简到近乎“毛坯房”,连仪表盘都没有。有一次我爸妈坐副驾,直接问:“这车是不是坏了?怎么啥都不显示?” 更别提座椅偏硬、悬挂偏运动,过坑洼路面时,后排老人直喊“颠”。
还有个小细节:Model Y的语音助手虽然能控制空调、导航,但无法连续对话。我说“打开车窗”,它执行了,再问“开几成?”,它就懵了。相比之下,比亚迪的DiLink、零跑的Leapmotor OS反而更“听得懂人话”。
所以,Model Y赢在“未来感”,但在“家庭友好度”上,仍有提升空间。
自主品牌:技术突破,性价比杀出重围
这次榜单最亮眼的,是比亚迪宋L DM-i升至第四。我试驾过,它的DM-i混动系统真的做到了“有电是纯电,没电也不慌”。市区通勤用电,百公里电费不到20块;跑高速用发动机直驱,油耗也就5L出头。三电技术成熟,没有续航焦虑,这才是普通家庭最需要的“务实科技”。
再说零跑C10和C11,这对“兄弟”靠全域自研架构杀进前十,C11周销破2000辆。我开C10跑过一趟杭州到黄山,全程180公里,风阻系数低至0.25,高速电耗控制在14kWh/100km以内。它的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全系标配,连后排都有。销售说:“我们不做‘乞丐版’,要让每个车主都享受科技平权。”
瑞虎8则靠“大空间+低故障率”稳住基本盘。我认识一位网约车司机,他的瑞虎8跑了60万公里,除了正常保养,没大修过。这种“皮实耐造”,在三四线城市特别吃香。
豪华阵营:优惠换销量,品牌光环在褪色
奔驰GLC和奥迪Q5L终端优惠超8万,才勉强守住前十。我在4S店看到,Q5L 40TFSI版本裸车价已经下探到30万内。一位刚提车的车主跟我说:“我本来想买X3,但销售说‘现在买X3加价,买Q5L还送保养’,我就换了。”
这说明什么?传统豪华品牌的溢价能力正在被新能源和高性价比燃油车侵蚀。宝马X3跌到第13,周销不足2000辆,就是明证。反倒是红旗HS5,靠“国产豪华+高配置”守住了基本盘,C柱的红旗侧标,成了不少中年用户的“情怀按钮”。
新势力与边缘车型:有人高歌猛进,有人步履维艰
小鹏G6凭借城市NGP吸引科技粉,我在广州试驾时,它自动等红灯、绕行违停车辆的表现确实惊艳。但一位车主吐槽:“NGP好用,但每月300元订阅费,三年下来够买台iPad了。”
乐道L60的换电模式很新颖,3分钟满电,适合长途家庭出行。但我试了下换电站,发现目前覆盖率还是太低,出省就“抓瞎”。
再看榜单后半段:蔚来ES6/EC6销量待提升,阿维塔07才卖483辆,凯迪拉克XT5不足千辆,丰田bZ5更是只有404辆。这些车要么价格高,要么体验割裂,消费者用钱包投票:不为“概念”买单,只为“实用”掏钱。
倒是风云T9,用DHT混动技术切入家用市场,起步平顺、油耗低,初见成效。捷途山海L7主打“长途旅行SUV”,后备箱能塞下全套露营装备,414辆的成绩,说明细分市场也有春天。
横向对比:谁才是家庭用户的“最优解”?
车型 优势 不足 适合人群
途观L/探岳 可靠、空间大、保养便宜 科技感弱、内饰老旧 注重耐用、多口之家
Model Y 智能驾驶强、补能方便 内饰简陋、悬挂偏硬 科技爱好者、一线城市用户
宋L DM-i 无续航焦虑、油耗低、配置高 品牌溢价不高 精打细算的家庭用户
零跑C10/C11 性价比高、智能化好 品牌认知度待提升 年轻家庭、科技尝鲜者
未来展望:中型SUV会越来越“卷”吗?
当然会。未来的中型SUV,不再是“堆配置”的竞赛,而是“场景化体验”的比拼。你想要长途无忧?混动和增程是王道。你追求智能?那FSD、城市NGP必须跟上。你要空间?轴距2.8米以上是底线。
但我想提醒各位车友:别被营销话术带偏了节奏。L2级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再低的风阻系数也挡不住暴雨天打滑。安全驾驶,永远是第一位的。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
如果你预算30万,要买一辆适合全家出行的中型SUV,你会选“稳妥的燃油车”,还是“前沿的新能源”?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我会一一回复,也准备抽三位老铁,送你我试驾时拍的“车内空间实测图”高清包,帮你避坑选车!
(数据来源:2025年6月第四周中型SUV终端销量数据,基于公开市场报告整理)
全部评论 (0)